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背景:羟基磷灰石与钛复合制备的复合材料是理想的人体骨替代材料。但纯钛金属基板由于无生物活性,难以在其表面生长羟基磷灰石,因此必须对钛片进行预处理。 目的: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管/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并观察预钙化对羟基磷灰石沉积速率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5/2008-01在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纳米技术中心完成。 材料:钛片由宝鸡金属研究所提供,厚度250 μm,纯度99.7%。 方法:用电化学方法在钛片表面制得二氧化钛的纳米管,并通过热处理得到晶态的二氧化钛。将钛片先后浸泡在饱和氯化钙、磷酸二氢钾溶液中进行预钙化处理。然后在37 ℃条件下将已有二氧化钛阵列的钛片置于模拟体液中浸泡。 主要观察指标:于浸泡1,3,5,7,14 d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表面形貌的显微结构,复合材料的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表征。 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浸泡14 d后,羟基磷灰石在预钙化处理钛片表面形成涂层,基本将纳米管表面覆盖;而未经预钙化处理钛片形成较少的羟基磷灰石,没有形成涂层。X射线衍射仪结果显示:浸泡14 d后,经过预钙化处理的纳米管阵列表面出现较多的羟基磷灰石,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羟基磷灰石的各个特征峰。 结论:利用仿生模拟法制备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过程中,通过预钙化处理,羟基磷灰石的生长速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报告质量,为进一步规范报告乙型病毒性肝炎与数据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15家,随机抽取2010年网络报告实验室诊断乙肝病例556例,均为住院病例,查阅病案资料,根据卫生部新修订的WS-2008传染病诊断标准分析乙肝诊断情况和病例报告状况。结果报告的556例患者,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病例分别占6.83%、60.80%,未分类病例占32.37%;慢性乙肝患者病史长,超过1年的占55.33%;556例患者符合"卫标"诊断标准的248例,占44.60%,临床医生和"传染病诊断标准"诊断一致率50.90%。临床医生诊断与"传染病诊断标准"(金标准)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66,P0.001)。结论乙肝病例报告质量不高,提高医生乙肝诊断准确性,减少或避免病史超过1年的慢性乙肝患者网络报告病例,有助于乙肝监测数据分析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寨卡病毒在泰国传播的免疫学证据。方法对可能感染寨卡病毒的人群进行血清学调查,共对21名未明确病因的急性发热患者进行免疫学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寨卡病毒、登革热、日本脑炎和基孔肯雅热抗原免疫印迹分析。结果 21份血清样本中有20份显示至少存在一个抗原免疫反应阳性,7份样本显示所有抗原均呈阳性。其中两份血清样本仅显示寨卡病毒抗原阳性,而没有其它抗原检测阳性结果。结论本研究首次证实了寨卡病毒已经在泰国传播,但疑似病例如何感染寨卡病毒并传播尚需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一次性塑料制品中酞酸酯类增塑剂的含量。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仪联用(GC/Ms)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所检测一次性塑料制品中均未检出(di-2-ethyl phthalate,DOP),有部分样品检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2-butyl phthalate,DBP),最高含量为2.237mg/kg。结论 该次从市场上采集的样品总体质量较好,但仍有部分样品检出酞酸酯类增塑剂,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仍需注意其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可条件性敲除约氏疟原虫ebl基因的打靶载体。方法以约氏疟原虫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EBL-3U和EBL-5U1、EBL-5U2+EBL.orf同源臂片段,利用MultiSite Gateway技术,完成若干DNA片段的定性重组,构建打靶载体pCHD-EBL-RFT,并对质粒酶切和测序鉴定。PCR扩增约氏疟原虫UIS4-5U片段,置换质粒PbUIS4/flp中原有同源臂,并通过位点特异突变技术,获取AvrII和NheI两种线性化位点,构建插入载体PyUIS4/flp。结果构建出打靶载体pCHD-EBL-FRT和PyUIS4/flp,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正确。结论将MultiSite Gateway技术成功地用于疟原虫条件打靶载体的构建,建立了以MultiSite Gateway技术为基础的打靶载体构建体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安徽省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措施实施期间法定传染病发病变化情况。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7—2021年安徽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7—2021年安徽省法定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613.72/10万,年均死亡率为0.69/10万。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31.10/10万,发病率呈波动上升趋势(χ2趋势=1 073.284,P<0.001);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82.62/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χ2趋势=38 886.191,P<0.001)。2021年与2020年及2017—2019年均值比较,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数及发病率呈现大幅下降。2021年报告发病率较高的地市为黄山市、宣城市和马鞍山市,报告发病率较高的病种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乙型病毒性肝炎和手足口病。2020年暴发疫情报告事件以新冠肺炎为主,占45.61%,2017—2019及2021年暴发疫情以流...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疾控体系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为比较全面了解我省疾病控制机构能力现状,我们参照卫生部2002年下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相关内容和省卫生厅制定的《安徽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评审标准(试行)》,于2007年10-11月对全省17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综合评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安徽2004~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报告信息基本情况,评估报告质量,提出改进措施.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6年安徽省网络报告的73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同时对照有关报告要求,对报告个案进行评价,归纳存在的问题.结果:事件发生地乡小学占43.8%.呼吸道传染病居首位,占81%.报告事件数量逐年增加.全省县区报告覆盖率3年累计为41%.每百万人口报告事件数全省为1.2.1/3报告欠规范.结论:应加强报告意识,改进督导评估机制,提高报告覆盖率与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