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6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探索经络本质的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首先对近20年来我国在经络本质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回顾与评价。指出若长期在宏观(组织解剖学)层面上难以找到经络的物质存在,应努力在多层面、多学科交叉领域系统开展研究;特别是在微观层面,只有充分借助细胞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的理论和实验成果,构筑研究平台,方能有所创新和突破。作者强调经络本质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对调控人体经络生理网络的信息载体上,并且根椐细胞信号转导的理论和相关实验数据指出,当针刺穴位时,细胞所产生的Ca^2 振荡(在胞内)和Ca^2 波(在胞问)的幅频信号中可能蕴含有经络通路和生理功能调节信息;Ca^2 通过与其结合的蛋白(如钙调素CaM等)参与了人体从生殖、代谢、肌缩运动。直至认知、记忆的几乎所有生命过程。因此,作者认为Ca^2 以及配合针刺实现在细胞问Ca^2 波接力传递的三磷酸肌醇(IP3),可能就是人们长期探寻的调控人体经络网络的信息载体,它们联同在经线上的细胞缝隙连接蛋白,构成了经络的物质基础。作者最后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途径和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MSP430F149的血氧饱和度检测仪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根据红光和红外光透过手指动脉血管后的相对最大光强和光强的最大变化量之比来计算血氧饱和度的一般原理推导出实用的计算方法,并结合MSP430F149微处理器低功耗优势,以及丰富的外围资源研制设计的可控增益放大器等,有效地克服了由于个人生理差异而引起的测量信号基线漂移,满足了仪器便携化设计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许多重要的细胞过程如信号转导、转运、细胞运动以及多数调节机制均由蛋白-蛋白之间的相可作用介导,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物理上是通过在两个相互作用蛋白之间形成接触面的短残基序列来实现。识别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位点,以及检测相互作用氨基酸残基之间的特异性与强度特异性,是一个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课题,它的应用范围从理性的药物设计到代谢和信号转导网络的分析。虽然有不少准确度不断提高的实验技术和计算方法来检测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很少有方法能够精确地指出参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特定残基及其位置,而这些信息是将相互作用数据直接应用于药物开发所必需的。随着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的发展,通过研究已知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位点的这些不同特征.出现了一些利用序列与结构信息顶测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位点的计算方法。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在顶测蛋白-蛋白的相互作用位点方面取得一定进展的计算方法,包括基于基因组信息的计算方法、基于蛋白质初级序列的计算方法以及基于蛋白复合物结构信息的计算方法。虽然这些方法在过去儿年里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大多数在这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而现在数据库的不足和实验技术的缺陷对计算预测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公平性评价也存在着较大的影响,要提高蛋白-蛋白相巨作用位点预测的鲁棒性与可靠性,仍要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发表在这里的是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我们近年研制成功的一种全新的微型化的心电监视仪。该仪器集主机,显示器,电极导联于一体,适合医务人员随身携带,用于需要快速、简易、准确地获取人体心电图形与心率数据的场合。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刺激下细胞膜上磷脂酰肌醇二磷酸水解的动力学特性,我们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和准稳态近似原则建立数学模型,模拟磷脂酰肌醇二磷酸的代谢;建立了磷脂酰肌醇二磷酸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间浓度关系的微分方程,讨论了各个参数对磷脂酰肌醇二磷酸浓度变化趋势的影响。这个数学模型描述了磷脂酰肌醇二磷酸代谢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关键信号分子间的浓度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医学仪器已难以适应其发展需求,可穿戴传感技术和相关系统的研发,是突破传统设计的重大尝试。本刊以此为专题组织了五篇论文,希望能给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企业决策者、设计人员以启迪,旨在激励业界审时度势,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努力创新开发,以满足我国民众对医疗卫生保健市场的巨大需求,从而开创医疗器械产业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可穿戴式心电、呼吸传感器与检测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了一种可用于移动条件下对重要生命信号(心电、呼吸等)无损检测的可穿戴式传感器及其测量和传输系统的研制。导电纺织面料缝合在普通背心内侧特定位置上作为检测电极,通过缝在背心上的导电纺织线将电极上的信号引出到背心边缘,再连接到信号测量和传输系统,由其中的单片机和激励、放大和处理电路测量心电、心率、呼吸数据,通过RS232串口、蓝牙等通讯方式传送到PC机上,用Visual Basic编写的程序接收并显示图形和数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一种面向远程医疗的生理监护系统,系统结构主要包括生理参数监护终端、通讯网络和数据服务网站.生理监护终端包括心电、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和呼吸等生理测量模块,每个模块都通过临床验证.通讯网络有基于CDMA/GPRS、基于互联网及基于机顶盒等方式.该系统先后进行了产品演示、远程通讯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远程医疗平台.  相似文献   
9.
基于充气测量的电子血压计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传统电子血压计在放气过程中测量血压时存在的缺点,研制了基于充气过程中之测量血压的新型电子血压计。该电子血压计根据示波法原理,运用一种新的方法,实现在充气过程中测量血压。使之达到了功耗低、体积小、测量时间短、个体适应性强的设计目的,适用于临床诊断监测和家庭医疗保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幅度脉冲膈肌起搏 (diaphragmpacing ,DP)对新西兰大白兔膈肌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颈部DP模型 ,测定无起搏 (A)组及脉冲幅度匀速增加 (B)组、恒定 (C)组、匀速减小 (D)组起搏后膈肌组织SOD、MDA及T AOC。结果 ①DP后 ,B组较A组MDA含量增加 ,SOD及T AOC减小 (P >0 .0 5 ) ;②DP后 ,C组及D组较A组MDA含量增加 ,SOD及T AOC减小 (P <0 .0 5 ) ;③DP后 ,B组较C及D组MDA含量少 ,SOD及T AOC活力强 (P <0 .0 5 )。结论 ①脉冲幅度匀速增加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 ,抗氧化能力的干扰 ,可能减缓了膈肌疲劳 (diaphragmfailure ,DF)的发生 ,②脉冲幅度匀速增加与脉冲幅度恒定和匀速减小相比 ,是一种更为合理的DP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