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8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检验》(下称临检),是检验专业的主要专业技术课程之一,实验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从培养专科学生掌握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成为合格的“实用型”人才出发,我们在其实验教学过程中,从整体上对实验内容进行改革以适应部队现代化建设和医院科技发展的需要,经多届检验大专队改革尝试,已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3.
HCV 高变区1模拟表位串联基因诱导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高变区1(HVR1)模拟表位的串联基因免疫后在小鼠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特点。方法: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5只,试验组给予pCDNA3.1-target gene质粒免疫,对照组给予pCDNA3.1质粒免疫。采用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脾细胞增殖情况,并检测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IL-4、10,IFN-,γTNF-α)水平。结果:肽1、肽5、肽6、肽7刺激基因免疫小鼠脾细胞后,小鼠脾细胞平均增殖指数(PI)分别为71.45±3.1、12.64±2.5、10.05±1.9和31.20±2.4。培养上清中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4,白介素-10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基因免疫使Th1和Th2类细胞因子水平都有所升高,诱导产生了表位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模式CT对评估缺血性卒中患者血脑屏障完整性和侧支循环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确诊为缺血性卒中的患者76例,行多模式CT检查,包括CT平扫(NCCT)、CT灌注成像(CTP)及CT血管成像(CTA)等模式。分析灌注范围的分布并绘制感兴趣区(ROI),测定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指标。结果1)依据侧支循环分组,良好组患者的CBV、CBF、MTT明显高于不良组(P<0.05)。良好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梗死范围、mRS评分明显低于不良组(P<0.05);2)依据出血性转化分组,HT组的PS明显高于未HT组,而MTT明显低于未HT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血管狭窄及侧支循环的建立,多模式CT可观察侧支循环的建立或开放状况,预测缺血性卒中预后水平,可评估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完整性及HT的发生风险,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海鞘醇类似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海鞘醇类似物002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MTS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海鞘醇类似物对HepG2、A549和NIH3T3等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Annexin V-FITS/7-AAD等技术检测海鞘醇类似物对HepG2、A549和NIH3T3等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海鞘醇类似物对HepG2和A549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73.67%和62.4%;海鞘醇类似物在浓度为2.0μg/ml时,引起HepG2和A549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25.72%和25.46%。而对NIH3T3细胞影响不大。结论海鞘醇类似物对人肝癌和肺癌细胞的增殖有较强抑制作用,且能促进人肝癌和肺癌细胞的早期凋亡。  相似文献   
6.
HCV HVR1相关基因诱导小鼠免疫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小鼠进行两种基因免疫方法的比较:分别以真核质粒pcDN3.1( )为载体和以伤寒减毒活菌苗为载体,携带丙肝病毒高变区1(HVRI)相关模拟表位的DNA序列,诱导细胞免疫应答,以寻找较好的疫苗免疫途径.方法 根据HCV HVR1模拟表位的肽序列合成DNA序列,并将其连接到pcDN3.1( )(pcDN3.1-SP)真核质粒上,然后用重组质粒转化伤寒减毒活菌苗Ty21a(Ty21a-SP).Ty21a-SP和peDN3.1-SP分别经口服和肌注免疫小鼠后,杀鼠、分离脾细胞,脾细胞经混合肽刺激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8 IFN-γ 细胞;用非放射性MTS法检测细胞增殖反应;以非放射性LDH法检测CTL反应.结果 对小鼠用pcDN3.1-SP和Tyr21a-SP免疫后,取脾淋巴细胞经混合肽刺激后,明显增殖,CD8 IFN-γ 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并诱导较强的CTL反应,但pcDN3.1-SP免疫后的上述反应较Ty21a-SP免疫弱.结论 使用伤寒减毒活菌苗作为载体进行基因免疫有利于产生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CV HVR1模拟肽(7肽)诱导小鼠树突状细胞免疫应答模式及其机制。方法用"Bu lk培养法"制备树突状细胞,经7肽免疫10天的小鼠,取脾细胞,分选CD8+T细胞与经过7肽负载并成熟树突状细胞共孵育24 h,收集上清,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方法检测上清细胞因子。结果此方法培养的细胞表面CD11 c的表达率超过80%,具有典型的DC形态;实验组中CD8+T上清中IFNγ-、TNF-α、IL-10及IL-6较对照组有所升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此法能在体外培养出大量的未成熟DC;7肽能诱导以CD8+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S180瘤株对小鼠荷瘤形成的影响,探讨S180肉瘤细胞的致瘤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实体瘤模型,将昆明系小鼠36只,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空白组:每日灌胃给予蒸馏水,0.2 mL/10 g体重;模型组:皮下接种S180肉瘤细胞,制成小鼠实体瘤模型,其后每日口服灌胃1%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溶液;环磷酰胺组:皮下接种S180肉瘤细胞,制成小鼠实体瘤模型后,注射0.02 g/(kg·d)环磷酰胺注射液。观察各组肿瘤生长情况,计算平均重量;与模型组比较,环磷酰胺组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技术方法,检测抑癌基因P53、P21及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S180肿瘤动物模型瘤体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荷瘤成功,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肿瘤,其瘤重为(1.513±0.790)g,环磷酰胺组瘤重为(0.248±0.253)g,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环磷酰胺抑瘤率为83.63%。在被检瘤体中,三种蛋白表达空白组与模型组、空白组与环磷酰胺组相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环磷酰胺组比较,模型组P53、P21抗体的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21表达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Bcl-2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结论 S180肉瘤细胞可能通过抑制P53与P21的表达而起到促进肿瘤形成的作用,该机制的研究可为筛选肿瘤治疗药物及肿瘤机制探讨等的肿瘤动物模型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CT轴位图像及曲面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检出结石79例,发生于三个生理狭窄处的概率分别为:20%、28%、52%。结石以上输尿管不同程度的扩张积水。曲面重建图像可清楚的显示结石大小、部位及输尿管扩张的程度。结论:螺旋CT轴位图像及曲面重建可对输尿管结石做出快速、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是目前诊断输尿管结石的最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1 材料和方法 ①家兔 :体重约 1~ 1 5kg大耳白 ,由军科院提供。②染料 :自配灿烂甲酚蓝 (磺焦油蓝 )染料。③方法 :家兔直接心脏抽取血液约 4 0~ 70ml,饥饿饲养约 1周左右取血备用。2 结果和讨论 于家兔心脏一次性抽取大量血液 ,造成家兔急性失血 ,骨髓红细胞生成旺盛 ,约 5~ 10d后抽取血液 ,此时网织红细胞显著代偿性增加 ,并达到最高峰 ,经常规磺焦油蓝活体染色后制成血片待用。以上方法血液来源充足 ,其操作简便易行 ,经济实用 ,不受时间限制 ,学生在实验课中 ,可以通过反复多次计数和辨认 ,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提高了教学质量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