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非特殊型癌钼靶X线表现与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6月—2005年6月间10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非特殊型癌的影像学表现,以及影像学表现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相关。结果20%的组织学分级为Ⅰ级的肿瘤及72%的组织学分级为Ⅲ级肿瘤X线表现肿块,68%的Ⅰ级肿瘤及8%的Ⅲ级肿瘤在钼靶X线表现边缘毛刺征,12%的Ⅰ级肿瘤及21%的Ⅲ级肿瘤X线表现边缘不清,8%的Ⅰ级肿瘤及23%的Ⅲ级肿瘤X线表现恶性细小钙化。结论乳腺Ⅰ级肿瘤的钼靶X线表现多具有典型的恶性肿块征象如边缘毛刺征,而Ⅲ级肿瘤往往边缘清楚。因此,Ⅲ级乳腺浸润性非特殊型癌可能与乳腺良性肿瘤的X线表现类似。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化乳腺X线检查技术的发展,屏/片系统乳腺X线摄影(SFM)技术已逐步被取代,一些技术改进的优势已在致密型乳腺的女性中得到证实。比较数字乳腺体层摄影(DBT)技术、对比增强双能数字乳腺X线摄影(CEDM)技术及常规数字乳腺X线摄影(DM)技术,并综述数字乳腺摄影技术发展中一些新技术的特点,分析其优势、局限性及对病人的潜在影响等,从而预测它们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尿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uNTX)辅助骨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27例骨显像诊断为可疑骨转移患者,首先测定患者的uNTX,并以其正常参考值上限65nmo]骨胶原当量(BCE)/mmol肌酐(Cr)作为辅助诊断骨转移的临界点:当uNTX〉65nmolBCE/mmolCr判断为骨转移,反之为非骨转移。同时综合CT、MRI、PET/CT等检查进行骨转移的确诊。应用单样本或两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uNTX差异;利用ROC曲线对uNTX辅助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效能进行评价,确立实验诊断的最佳切点值,并以其为甄别骨转移的标准进行回顾性评价,计算诊断效能。结果227例患者的uNTX为(84.30±13.29)nmolBCE/mmolCr,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65nmolBCE/mmolCr(t=21.875.P〈O.01)。UNTX〉65nmolBCE/mmolCr者197例,其中188例由综合检查诊断法确诊为骨转移;UNTX〈65nmolBCE/mmolCr者共30例,其中27例由综合检查诊断法确诊非骨转移。综合检查诊断法确诊为骨转移(191例)与非骨转移(36例)患者的uNTX分别为(88.73±8.37)和(60.76±9.14)nmolBCE/mmolCr(t=-18.134,P〈O.01)。UNTX值辅助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约登指数分别为98.4%(188/191)、75.0%(27/36)、95.4%(188/197)、90.0%(27/30)、94.7%(215/227)、73.4%,曲线下面积0.982;通过ROC曲线确立最佳切点值为78.88nmolBCE/mmolCr,以此切点值为甄别骨转移的界值进行回顾性评价: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约登指数分别为97.4%(186/191)、94.4%(34/36)、98.9%(186/188)、87.2%(34/39)、96.9%(220/227)、91.8%。结论该研究获得的uNTX最佳切点值可以对骨显像中的疑似骨转移病例进行有效甄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骨骼是晚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扩散转移部位之一.由骨转移引发的骨相关事件可以明显影响晚期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和临床转归.骨扫描目前仍然是诊断骨转移的首选检查方法.尽管骨扫描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但其特异性仍较低,如与不同癌症的相关肿瘤标志物联检,可明显提高骨扫描的诊断特异性,还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其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就骨扫描与肿瘤标志物联检在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及其潜在的临床价值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影像组学特征对肺纯磨玻璃结节(pGGN)侵袭性腺癌与非侵袭性腺癌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6年7月间1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且存在pGGN的病人资料,其中男65例,女91例,年龄37~81岁(中位年龄56岁)。经手术病理证实,非侵袭性腺癌60例(包括非典型腺瘤样增生28例,原位癌32例),侵袭性腺癌96例(包括微浸润腺癌53例,浸润性腺癌43例)。应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J1.50b提取4大类共68个影像组学特征,采用线性回归对所有影像组学特征进行共线性诊断,将不存在共线性的影像组学特征(54个)作为独立参数来预测pGGN的病理侵袭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影像组学特征与pGGN病理类型之间的预测模型,采用向后步进方法选取最佳定量特征,当定量特征P<0.05时纳入模型,当定量特征P>0.10时剔除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对模型进行分析,并评价影像组学特征预测pGGN病理侵袭性的效能。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54个影像组学特征中筛选出8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像组学特征(P<0.05),其中描述肿瘤大小的特征2个(面积和周长),描述肿瘤形态的特征2个(椭圆长轴和椭圆短轴),描述肿瘤灰度直方图的特征3个(众数、最大灰度值和直方图峰度),描述肿瘤纹理的特征1个(灰度共生矩阵熵值)。基于此模型建立的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0.951(95%CI:0.918~0.985),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8%和86.7%。结论影像组学特征对鉴别肺pGGN侵袭性腺癌与非侵袭性腺癌有较高的价值,并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153Sm标记Annexin V凋亡显像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环二乙三胺五醋酸(DTPA) 法进行153Sm-Annexin V制备, 并进行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检测。应用153Sm-Annexin V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及荷瘤小鼠动物凋亡显像实验。   结果  经环DTPA法制备的153Sm-Annexin V无色透明, pH为7.4, 比活度100μg/10 mCi/2 mL; 放化纯RCP > 90%, 标记率为88.6%;无菌, 无热原, LD50 > 333μg/kg体质量, 血浆半衰期13 min; 体外细胞培养及荷瘤小鼠动物凋亡显像实验均阳性。   结论  153Sm-Annex in V作为放射性核素凋亡显像剂, 标记率高, 半衰期相对较长, 利于进行连续追踪监测、捕捉细胞凋亡活动的高峰期, 进而确立最佳凋亡显像时间窗, 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