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表明 ,CD44 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CD44 内含子 9在多种肿瘤中均发现有滞留。本研究检测卵巢癌性腹水中 CD44 内含子 9的滞留情况。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 :1998年 1月~ 1999年 12月我院妇产科手术经病理确诊为卵巢癌患者 2 5例 ( 期 7例 , 期 10例 , 期 8例 )和盆腔炎性积液 16例。1.2 实验方法 :1.2 .1 标本采集和处理 :腹水为手术未切开腹膜前穿刺抽取 (5 ml) ,盆腔炎性积液经 B超引导下经后穹窿穿刺抽取(5 ml) ,均置入二乙基焦磷酰胺 (DEPC)处理过的离心管中离心 (5 0 0 0 r/ m in)5分钟 ,弃上清 ,沉淀于 - 7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介入性输卵管栓塞术对输卵管积水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因输卵管性不孕于盛京医院辅助生殖中心行IVF-ET20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3组。A组:输卵管阻塞,无积水(92例);B组:有输卵管积水,经腹腔镜行输卵管切除术或造口术(31例);C组:有输卵管积水,行介入性输卵管栓塞术(77例)。结果各组间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获卵数略高于腹腔镜治疗组。结论介入性输卵管栓塞术是一种值得推荐的IVF-ET前输卵管积水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早在公元前400年,希伯克拉底就对外科手术后的病人实行引流治疗[1]。尽管术后常规引流历史久远,现代很少有文献能支持术后引流的广泛应用。目前认为肝段切除引流病人伴发术后感染率较高。理论上讲,术后应用引流管能减轻手术区血肿,促进刀口愈合,但近来许多文献报道对这一观点提出异议[2]。本实验通过临床回顾性实验研究,探索肝段切除术后伴发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方法。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我院近3年收治肝脏病变行肝段切除病人49例,其中实验组22人,对照组27人,肝脏病变包括肝破裂、肝囊肿、肝血管瘤、肝…  相似文献   
4.
5.
1995~ 1997年 ,我院采用三黄液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 2 1例 ,取得满意的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2 1例患者发病年龄为 15~43岁。其中 5例有轻、中度发热 (37.1~38.0℃ ) ,16例体温正常 ;17例有下腹持续性胀痛或隐痛 ,偶有阵发性加剧 ;12例下腹有不同程度的尿路刺激症状或腹泻。有下腹压痛者 17例 ,有轻度反跳痛及肌紧张症状者 3例。 18例内诊可触及盆腔一侧或两侧有囊性质韧包块 ,有触痛 ,5例具有宫颈举痛或后穹窿触痛。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 (8.4~ 12 .6 )× 10 9/L,中性粒细胞 0 .5 3~ 0 .78。 B超检查盆腔包块大…  相似文献   
6.
CD44基因蛋白是一种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主要有两种类型,CD44特别是CD44V与卵巢恶性肿瘤的发展与转移有密切关系。CD44V的检测对鉴别卵巢肿瘤性质,早期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判断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可能成为该类肿瘤新的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我国创伤及术后伤口感染患者细菌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 采用纸片法、MIC法或E-TEST法,使用WHONET5.4软件进行分析,对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网所属86家三级甲等医院2006年6月1日至2007年5月31日分离的创伤及术后感染分泌物菌株进行分析.结果 (1)共分离细菌2125株,包括革兰阳性(G~+)菌994株(46.8%)和革兰阴性(G~-)菌1131株(53.2%),前三位细菌分别为葡萄球菌(780株、36.7%)、大肠埃希菌(338株、15.9%)和铜绿假单胞菌(231株、10.9%);(2)头孢西丁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8.2%和84.1%,未发现对糖肽类耐药的葡萄球菌.(3)大肠埃希菌对三代、四代头孢萧素的耐药率约为60%~65%,对氟喹诺酮的耐药率为70%.(4)成人患者分离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儿童;(5)门急诊来源的葡萄球菌对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明显低于住院患者来源细菌. 结论创伤及术后伤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MRSA检出率较同期整体监测细菌低,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耐药率较整体监测细菌高;成人分离菌耐药率高于儿童,门诊高于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卵巢上皮癌中CD44基因mRNA内含子9的滞留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不同卵巢组织中CD44基因mRNA内含子9的滞留率及相对含量.结果:内含子9在正常卵巢组织中无滞留;在卵巢良性、交界性、恶性上皮性瘤中滞留率及相对含量分别为36.67%和8.37%,87.50%和86.87%, 93.33%和91.17%;恶性和交界性上皮性卵巢瘤中内含子9的滞留率及相对含量明显高于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P<0.01);不同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内含子9的滞留率和相对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内含子9的滞留可能成为新的卵巢癌生物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我国女性泌尿系统细菌性感染患者菌种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采用纸片法、稀释法或浓度梯度琼脂扩散试验(E试验)检测最小抑菌浓度,测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使用WHONET 5.4软件进行分析,对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网所属86家三级甲等医院于2006年6月1日至2007年5月31日分离的临床女性泌尿系统细菌性感染尿培养菌株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6071株病原菌,其中细菌5958株,分离量最多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529株(59.23%)、肠球菌属细菌938株(15.74%)和肺炎克雷伯菌394株(6.6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发生率分别为35.7%和34.0%,两者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约为70%和40%.屎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0.9%、3.8%,对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分别为2.7%、4.8%;表皮葡萄球菌导致的女性泌尿系统细菌性感染较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两者对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分别为79.1%和75.0%,未发现对糖肽类中介或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的中介率为4.9%.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致病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呈增加的趋势;重症监护室(ICU)的致病菌耐药率高于普通病房和门、急诊.结论 我国女性泌尿系统感染主要致病菌耐药现象严重,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需要加以纠正,参照细菌敏感性选择抗菌药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对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腺癌Ishikaw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及作用时间下阿司匹林对子宫内膜腺癌Ishikawa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应用透射电镜观察阿司匹林作用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阿司匹林对人子宫内膜腺癌Ishikawa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P<0.05);阿司匹林使细胞阻滞在G1期,细胞凋亡率增加,与药物作用浓度相关(P<0.05);阿司匹林作用后细胞体积缩小,染色质浓缩致密,可见凋亡小体形成。结论阿司匹林能够显著抑制人子宫内膜腺癌Ishikawa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