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脑积水为脑脊液产生过剩、吸收障碍或脑脊液循环通路堵塞所引起的以脑室系统受压扩大为特征的病理状态.目前脑室-腹腔分流术因其操作简单、安全,疗效肯定成为治疗—脑积水应用最广泛的脑脊液分流手术[1].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6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发现脑室-腹腔分流管堵塞为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占62.5%,对分流管堵塞患者可行分流管调整术或对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8例创伤性大脑前动脉瘤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结合8例报告回顾分析,选择DSA检查的时机及根据病情选择开颅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8例患者中,除1例因手术不及时死亡外7例存活,其中6例恢复良好。对疑有创伤性大脑前动脉瘤者,早期诊断是关键,并根据创伤及动脉瘤的具体适应证,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以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支架置入对颅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支架置入对颅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设计颅内分叉部动脉瘤的聚酯玻璃及计算机三维数值模型,通过体外循环技术和计算流体力学技术两种方法来比较支架置入前后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体外循环模拟实验的结果 与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的结果 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支架置入弱化了瘤颈处的涡流运动并减轻了血液对瘤体侧壁的冲击.支架置入后,动脉瘤瘤颈处平均剪切力降低22.3%,瘤顶处平均剪切力增高44.9%,但瘤顶处剪切力仍低于瘤颈处.结论 支架置入带来的动脉瘤瘤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可能有利于瘤内的血栓形成和减少治疗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童脑干不同部位胶质瘤的治疗.方法 对5年间可随访的、经MRI影像学证实为脑干胶质瘤的33例患儿进行分析,男19例、女14例,肿瘤位于中脑顶盖区2例,中脑3例,桥脑17例,延髓3例,位于中脑桥脑5例、桥脑延髓2例,桥延髓颈髓1例,将患者分成手术组、放疗组、未治疗组.结果 手术组15例有7例存活,术后生存期17~52个月,8例死亡,术后存活1.5~12个月;放疗组7例有4例死亡,存活期分别为2、4、11、24个月,3例存活3、7.5、17个月.结论 不同部位的儿童脑干胶质瘤应采取个体化的治疗,其中顶盖胶质瘤伴发脑积水应行脑脊液转流术,局灶性外生性或肿瘤表面脑组织少的局灶性内生性行手术治疗,而弥漫性者行放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未经治疗的儿童弥漫性脑桥胶质瘤的自然史。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MRI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弥漫性脑桥胶质瘤病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复视4例,展神经麻痹3例,上睑上抬无力、伸舌偏和眼震各1例,共济失调3例,单侧肢体无力3例,单侧肢体麻木和单侧病理征各1例。随访2~5个月。结果病儿均于发病后6个月内死亡,发病至死亡的时间间隔为3.0~6.0个月,平均4.3个月;就诊至死亡的时间间隔为2.0~5.0个月,平均3.4个月。结论弥漫性脑桥胶质瘤病儿的预后极差,未经治疗者生存期为3~6个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