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广东清远部分地区鼠类路氏锥虫自然感染情况。方法 2009-2010年在连州、佛冈和清新的居民区(自然村)内外环境捕捉鼠形动物,取鼠血液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共检查鼠形动物238只,路氏锥虫总感染率为13.87%。连州、佛冈和清新的路氏锥虫感染率分别为18.18%、7.04%、14.71%。共捕获褐家鼠(85.71%)、黄胸鼠(3.78%)、黄毛鼠(7.98%)、板齿鼠(0.84%)、臭鼩鼱(1.68%)5种鼠形动物,褐家鼠的自然感染率为12.75%。不同地区、不同鼠种、不同生态环境的鼠数路氏锥虫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4.352、0.916、3.356,P均>0.05)。结论清远地区鼠类路氏锥虫自然感染较普遍,褐家鼠是带虫优势鼠种,人群中是否存在可疑病例或隐性感染情况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连州市猴痘疫情及野生动物猴痘病毒携带情况,为今后制定猴痘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9-2011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野生动物及野生动物密切接触人群血液样本,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采集的血液样品进行猴痘病毒检测,同时对野生动物密切接触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09-2011年连州市共采集野生动物血液样品331份、密切接触者血液样品118份,结果均没有检测到猴痘病毒;所有密切接触者均表示自接触野生动物以来未出现过发热伴皮肤出疹性疾病。结论连州市野生动物暂时未发现携带猴痘病毒。随着国际贸易以及人员交流日益频繁,应加大对来自猴痘疫区的动物和人员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连州市农村老年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对防控艾滋病的行为态度等情况,为开展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连州市10个镇乡(或村委会),在镇乡(或村委会)赶集日随机拦截当地农村老年人,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进行。结果随机拦截437名农村老年人,有效应答400人,有效应答率91.53%,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29.00%,防控艾滋病的行为态度正确率为12.50%。经单因素卡方分析显示,不同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婚姻状况,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农村老年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对防控艾滋病的行为态度正确率较低,所存在的高危行为不可忽视。因此,对农村老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连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连州市2004-2013年麻疹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3年,连州市共报告麻疹病例211例,年均发病率为4.68/10万,无死亡病例,期间发生暴发疫情6起,涉及病例64例,占30.33%。4-8月为高发季节(189例,占89.57%);男性113例,女性98例,男女比为1.15∶1;<15岁组占81.04%;职业以散居儿童居首位,占42.18%;所辖12个乡镇中有10个乡镇有麻疹病例报告,发病数前4位的乡镇报告病例数占总数的79.15%。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占28.91%,无免疫史占39.34%,不详占31.75%。结论存在人群免疫空白是连州市麻疹疫情发生的主要因素,15岁以下散居儿童和中小学生是麻疹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1年连州市0~15岁儿童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为开展儿童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11年连州市0~15岁儿童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4种1 487例,发病率为1 143.19/10万。以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发病数居前6位的依次是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风疹、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梅毒。结论连州市0~15岁儿童传染病主要为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梅毒对儿童的危害日益加重,以上将是今后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连州市法定传染病漏报率和及时率,为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信息。[方法]参照《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2001版)》和《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每年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2008~2009年共查出医疗机构报告法定传染病种1175例,漏报210例,平均漏报率为17.87%。2008年、2009年的漏报率分别为16.09%、19.15%。县级、乡镇级和其他(民营和卫生站)医疗机构平均漏报率分别为13.30%、19.74%、25.00%,医疗机构级别越高漏报率越低。乙、丙类传染病的漏报率分别为22.37%、12.16%,乙类传染病漏报率明显高于丙类。2008~2009年未及时报告率分别为5.81%、3.08%,总未及时报告率为4.20%,其中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其他(民营医院)未及时报告率分别为3.61%、10.31%、0%,乡镇卫生院未及时报告率明显高于县级医院。[结论]连州市传染病漏报率和未及时报告率仍然较高,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意识,加大监督力度,是提高连州市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连州市某中学流感暴发的原因及流行特征,为控制类似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流感样病例所在群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症状典型的现症病例咽拭子及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各10份送广东省疾控中心实验室采用MDCK cells进行病毒分离。结果共发病51例,罹患率为4.99%。10份标本全部分离出毒株,均为B型流感病毒维多利亚株。结论本次疫情由B型流感病毒引起,暴发原因为未及时隔离治疗病人和未开展流感疫苗接种及该校住宿条件差等。加强病原学监测和加大对中小学等单位进行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对防止疫情暴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9年广东省连州市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广东省连州市狂犬病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防制策略。 方法 收集连州市2000 - 2009年狂犬病疫情资料和个案调查表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连州市2000 - 2009年共报告狂犬病41例,年均发病率为0.86/10万,以2001年最低(0.20/10万),2007年最高(3.15/10万);疫情波及83.33%的乡镇,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发病高峰为9-11月,以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发病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73 ∶ 1;传染源主要是犬,其次是猫,伤人动物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88.57%的病例犬伤暴露后未处理伤口也未注射疫苗,所有病例均未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结论 暴露后伤口处理及免疫率低以及犬只免疫率低是造成连州市狂犬病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今后应全面落实狂犬病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连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控制策略。方法 通过连州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连州市2014—2018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8年连州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4 596例,年均发病率为239.80/10万。发病数位于前3位的乡镇分别为连州镇(1 976例)、西岸镇(391例)和星子镇(359例),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3.00%、8.51%、7.81%。全年各月均有发病,以1—3月发病较多,共报告2 119例,占病例总数的46.11%。男性2 600例,女性1 996例,男女性别比为1.61∶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于0~4岁,共报告2 947例,占病例总数的64.12%;病例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共报告2 914例,占病例总数的63.40%。实验室诊断病例中轮状病毒感染占54.74%(1 137/2 077)。结论 连州市2014—2018年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冬春季是高发季节,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