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4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吸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我国12亿人口中,吸烟者达3亿,被动吸烟者多达4亿,其中女性吸烟人数达3000多万。目前烟民人数以每年7%的速度递增。有关专家在归纳我国吸烟问题的状况时指出,目前吸烟有三个趋势:女性吸烟从秘密化向公开化发展;吸烟者的比重从老年化向青年化发展;吸烟的特点从消费化向奢侈化发展。并预测到2O()年我国每年将有2O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吸烟危害人体健康,对女性生理、心理、生殖都会造成严重影响。一、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吸烟是冠心病、心脏性卒死、动脉硬化性脑栓塞和脑出血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中枢性协调障碍儿童气质和智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儿童气质问卷量表(NYLS)软件、盖塞尔发展量表,对在我院实施早期干预治疗的30名4个月~1岁中枢性协调障碍儿进行干预前后的测试与比较.结果 早期干预对中枢性协调障碍儿气质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质维度上,注意分散、反应阈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境、持久性维度上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维度差异不显著;在智力发育上,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能区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在适应性、个人-社交能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促进作用.结论 实施早期干预虽不能明显改变对中枢性协调障碍儿童的气质类型,但对气质维度有一定影响,对智能发育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提示对中枢性协调障碍儿童不仅要及时开展早期干预,同时要求在干预实施过程中以及对家长进行指导时,要注意顺应儿童的气质特点,因人施治,因人施教.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我国15省6岁以下儿童两周患病的影响因素,为儿童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在全国15个省抽取42780名6岁以下儿童,采用家长问卷进行调查,以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 分析影响儿童两周患病的主要原因.结果 儿童两周患病情况与性别、年龄、城乡、地区、母亲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家人吸烟、出生方式及孕周有关.女童两周患病的风险是男童的0.9倍(95%CI:0.891~0.996,均P<0.05),0岁组儿童患病风险最高,城市儿童两周患病的风险是农村儿童的1.4倍(95%CI:1.317~1.488,均P<0.05),东、西部地区儿童两周患病风险均高于中部地区、家庭年收入≤3万元的儿童两周患病的风险较高,家人吸烟、剖宫产、早产和过期产可增加儿童两周患病的风险.结论 儿童健康受社会、家庭等多重环境的影响,改变城市和地区不良社会及环境因素,提高家长对儿童常见病的识别及保护能力,加强围产期保健,有利于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生存质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疾病和临床疗效的评价已逐渐转向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全面地评估病人生存质量。有关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经文献检索仅见郭见多等。采用心理健康量表、社会生活量表和躯体功能量表,并经修订组成一个问卷进行量表测定分析。为全面客观了解近期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生存质量状况,笔者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损伤对婴儿气质的影响.方法 应用上海惠诚儿童气质问卷量表(NYLS)软件,对38名4个月~1岁中枢性协调障碍儿及30名正常婴儿进行测试与比较.结果 中枢性协调障碍儿组与正常组婴儿在气质类型分布上有显著差异(P<0.05),但在整体上又具有一致性.在气质维度上注意分散维度差异显著(P<0.05),心境、持久性、反应阈维度上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维度差异不显著.结论 中枢性协调障碍儿可能的脑损伤会影响婴儿气质类型及部分气质维度分布,在进行早期干预时不能忽视儿童气质特点,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6.
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是一种新的传染病,它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与接触传播,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给我国社会、经济、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在与“非典”的斗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新一轮疫情到来之前,总结象非典这样一类烈性传染病的应急处理和防控机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在传染病的防控过程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为防止疫情在人群中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沙市城区 3~ 7岁幼儿园儿童生长发育情况 ,对全区不同管理体制托幼机构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监测对象为沙市城区 1998年公立和私立幼儿园 3~ 7岁学龄前儿童。1.2 方法 将调查的学龄前儿童分为公立幼儿园与私立幼儿园 2组 ,就年龄别身高达标 ,年龄别体重达标 ,鼻炎、龋齿、沙眼、贫血与佝瘘病患者数进行分析。1.3 诊断标准 身高、体重发育评价标准参照 1985年全国九城市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调查研究资料 ,贫血、佝瘘病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 1986年颁发的“关于小儿四病防治方案”中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近期晚期血吸虫病(晚血)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自我防护用于预防晚血并发症发生的价值.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结合有关临床资料对2004年4月~2006年3月来我院诊治的195例晚血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95例晚血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为上消化道出血39例(20%)、原发性腹膜炎17例(8.72%)、肝昏迷7例(3.59%),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并发症发生的诱因为劳累、饮食原因及未遵医嘱用药治疗.防护组139例(占71.28%),缺防组56例(占28.72%),两组预防晚血并发症发生的有效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同时采用注意饮食及休息、遵医嘱用药治疗,佐以其他有针对性的自我防护措施,是预防晚血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沙市7岁以下儿童意外事故干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预防7岁以下儿童意外事故发生的措施.方法 采用配对的原则,用健康教育与具体安全措施相结合的干预方法进行类实验研究.结果 实验组儿童意外事故发生率、死亡率分别下降了19.72%和56.40%,对照组分别上升了10.57%和2.28%,目标意外事故(跌伤,烧、烫伤,溺水)发生率在干预后下降明显,对照组呈上升趋势.结论 本干预措施降低儿童意外事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沙市区儿童保健工作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保障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1997、2000、2003、2006年沙市儿童保健管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多年管理,沙市城区3~6岁儿童低体重、龋齿、贫血发生率逐年下降,0~3岁儿童佝偻病发生率维持在一定水平;公立幼儿园逐年减少,私立幼儿园逐年增加,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质量有所下降。结论:市场经济使得托幼机构组成发生变化,管理难度加大;相关管理部门要更加密切配合,规范托幼机构管理,提高在园在托儿童的健康检查率,防止营养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建立健全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和信息上报机制,不断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