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或闭塞是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常规的药物治疗对于椎动脉狭窄患者常不能获得持久疗效,预后较差[1]。近年来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开始应用于脑血管病的治疗,它对于重建血管路径,增加脑血流量,降低卒中发病率有明显效果[2,3]。由于术后患者需要下肢制动、卧床,可能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认知功能和情感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2例经药物治疗无效的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并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在支架成形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对患者进行认知评估,同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HAMD)、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进行情感评估。结果 22例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MoCA总分、交替连线试验,复制立方体、画钟、延迟回忆测评得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AMD评分、HAMA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时间延长,MoCA评分逐渐增高,其中术后12个月[(27.95±1.50)分]与术后1个月[(26.82±1.99)分]比较,MoCA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各时间点HAMD、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改善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的视空间、执行和延迟回忆功能,并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对22例经药物治疗无效的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分析其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疗效。结果22例患者共植入24枚球囊扩张式支架,技术成功率达100%,平均狭窄率从(82.5±9.2)%降至(3.7±3.5)%(P〈0.01),围手术期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临床随访27~58个月(平均42.6个月),2例患者出现症状复发,1例患者新发无症状小梗死,其余患者无脑缺血性事件发生,效果良好。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正>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是精确评价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1]。同时DSA作为一项有创检查,存在一些风险及并发症,且多数患者对DSA缺乏了解,常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可影响手术的顺[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及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认知功能、情感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2例经药物治疗无效的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并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支架成形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对患者进行认知评估,同时采用汉密尔顿(HAMD)抑郁、焦虑量表对患者进行情感评估。结果术前54.5%患者存在认知障碍;抑郁、焦虑发生率分别为27.3%、54.5%。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MoCA总分、交替连线试验、复制立方体、画钟、延迟回忆测评得分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AMD抑郁、焦虑量表评分降低(P〈0.01)。结论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存在认知缺损及情感障碍,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7.
<正>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可累及多组织和器官,也可长期处于隐性状态。近年来随着梅毒发病率的升高,经正规驱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治疗失败的发生率明显升高~[1-4]。为探讨梅毒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干部慢性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对46例有负性情绪的老年干部慢性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定。结果干预4周后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缓解老年干部慢性病患者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05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脑出血组,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未抗凝血注入大鼠基底节区制备脑出血模型;分别在造模后6、24、48、72h、1周断头取脑制作标本,采用TUNEL染色检测脑组织中细胞凋亡、荧光定量RT-PCR检测IGF-1 mRNA表达、免疫组化分析IGF-1的表达。结果 脑出血后6h血肿周围脑组织IGF-1及TUNEL染色阳性细胞表达升高,其中IGF-1在24h达高峰,48h开始下降,而细胞调亡72h达高峰,1周开始下降,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P相似文献   
10.
正脑卒中因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而日益加重社会负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1])。而缺血性脑卒中后二级预防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科学的二级预防可大大减少复发~([2])。因此,卒中预防的意义远大于治疗~([3]),药物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量临床试验证实,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稳定斑块、控制血压明显减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