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患者男,74岁,头晕6个月入院.TCD示左大脑中动脉流速(MCAFV)66 cm/s,左大脑前动脉流速(ACAFV)176 cm/s,右MCAFV 163 cm/s,右ACAFV 160 cm/s.DSA显示左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达95%,右内颈动脉起始段狭窄约50%,右MCA及分支显影良好.全麻下行左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术中TCD经颞窗监测左MCAFV:颈动脉试阻断前左MCAFV 40 cm/s;单纯试阻断颈内动脉(ICA)时左MCAFV 40 cm/s;试阻断左颈总动脉和左颈外动脉,MCAFV降低至15 cm/s;单纯试阻断颈外动脉(ECA),MCAFV也降低至15 cm/s.采取左颈总动脉至颈外动脉转流MCAFV上升为25 cm/s.术中行颈内和颈外动脉起始段内膜切除.术后语言及肢体活动同术前.术后1周TCD检查见左MCAFV上升至134 cm/s.随访1年头晕症状改善,无缺血性卒中发生.  相似文献   
2.
患者22岁,孕3产1,因剖宫产术后32d,阴道出血10d,量增多伴晕厥一次,于2002年6月10日10时40分急诊入院。产妇于2002年5月9日在外院因“胎儿窘迫”急诊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据述术中及术后恢复均顺利,术后7d出院,出院时阴道血性恶露已净。6月1日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出血,量时多时少,伴低热,体温波动于37.5~38.0℃,不伴腹痛。6月4日就诊于该院拟“晚期产后出血”住院,予“罗氏芬针”抗炎及对症治疗6d,阴道出血未止。  相似文献   
3.
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传统的手术方式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节段性抽剥术,这一术式存在创伤大、手术疤痕多、恢复时间长等缺点.我院近年来采用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此类患者,并与传统的手术方法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肠系膜上血栓形成是一种较少见的 ,原因不明的肠系膜血管阻塞性疾病 ,早期诊断困难。我院 1998年收治 2例 ,经手术治愈 ,现报告如下。例 1,男 ,16岁 ,因“腹痛五天 ,加重伴呕血一天”入院 ,即往健康。查体 :T 37.7℃ ,P 110 / min,R 2 4/ min,BP 18.5 / 11.5 k Pa。全身皮肤多处大片瘀斑 ,全腹胀 ,压痛 ,无反跳痛 ,肠鸣音消失 ,右下腹穿刺得不凝血液。入院诊断 :呕血待查 ,上消化道出血。入院后 CT报告肠系膜上静脉栓塞 ,空肠壁肿胀 ,多普勒超声报告门、脾、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部分堵塞 ) ,肠壁水肿。血小板 310× 10 9/ L ,P…  相似文献   
5.
血管腔内治疗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血管腔内治疗联合外科手术治疗多节段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 对32例多节段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施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等血管腔内治疗方法开通髂血管,择期再对股胭段病变行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结果 32例患者手术过程均成功,术后下肢缺血症状改善,表现为间歇性跛行消失或跛行距离明显增大,静息痛好转,肢体溃疡愈合.术后平均踝肱指数为0.65±0.18,与术前(0.28±0.14)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术后随访30例,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个月.支架植入后髂动脉均通畅;有2例行旁路转流术患者出现吻合口狭窄,行吻合口腔内血管成形术,术后狭窄解除.1例患者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再次行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治疗,余患者旁路血管通畅,血运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血管腔内治疗联合外科手术治疗多节段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降低手术难度与复杂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颈静脉扩张症的病因与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虞冠锋 《浙江医学》2000,22(10):620-620
原发性颈静脉扩张症是一种静脉扩张性病变,其病因与颈部血管瘤不同,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也有特殊性。本院1993年以来手术治疗11例,现对其病因及诊治情况作一分析。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2例,女性9例;年龄15~66岁,平均35.9岁。发病部位:双侧颈内静脉1例,右侧颈内静脉2例,右侧颈外静脉4例,右侧颈前静脉1例,左侧颈外静脉2例,左侧颈前静脉1例。病程1个月~10年,平均36个月。1例右颈内静脉扩张伴有原发性高血压和同侧颈动脉迂曲。2.临床表现:11例均表现为锁骨上、颈侧部持续存在或时隐时现之肿块,大声说话、屏气…  相似文献   
7.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T)是一种并不常见的肠缺血性疾病,可导致肠坏死,但在肠坏死需要剖腹探查的患者中仅有千分之一被诊断为MVT,在肠系膜缺血性疾病中仅6.2%为MVTE。由于该病临床表现缺乏非特异性,具有一定的隐匿性,故误诊率和病死率较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早期发现该病的特异性表现并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凝血因子Ⅻ活性的变化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Ⅻ活性(FⅫC)的变化对纤维蛋白(原)溶解功能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期法测定63例DVT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FⅫC,同时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纤溶酶原活性(PLGA),酶联免疫法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性(t-PAA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抗原性(PAI-1Ag)及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D-D)含量。结果DVT组FⅫC和PLG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有5例(年龄均小于45岁)FⅫC低于正常对照均值2标准差以下(占7.9%),而PAI-1Ag、D-D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但t-PAAg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FⅫC下降易导致纤溶酶原内激活途径受抑制,DVT的形成与FⅫC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急性下肢缺血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急性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中存活29例,所有患者术前存在下肢急性缺血的症状,如疼痛,麻木,苍白,皮温降低,运动障碍消失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2例患者术后可扪及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13例患者术后未扪及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而超声多普勒听诊器可闻及胫后,足背动脉血流声。4例患者行截肢术,股部淋巴漏1例,代谢性肌肾综合征2例,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随访3月~3年,没有截肢患者中,17例恢复正常生活,8例仍有不同程度下肢缺血症状。结论要提高急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首先要加强对下肢缺血性疾病的认识减少早期漏诊,误诊,尽快采取取栓,导管溶栓等外科干预手段,缩短缺血时间,其次,重视围手术期其余干预手段,强调内环境稳定的维护,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