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0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7 毫秒
1.
中国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必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4年9月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以来,世界各国政府都把“促进生殖健康”作为政府和全社会的发展目标之一,人工流产作为评价生殖健康优质服务质量和水平的一个较为客观的指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殖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河南省登封市农村不孕症家庭中家庭暴力发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制定反家庭暴力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4年4~6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687对河南省登封市农村患不孕症夫妇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登封市农村不孕症夫妇中过去一年家庭暴力粗发生率为10.48%,其中40.28%是重型暴力,48.61%是躯体暴力。在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中,生殖道感染的发生频率高于没有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而且有家庭暴力的家庭更倾向于不要小孩。家庭暴力的发生与低文化程度、抱养小孩、与公公婆婆住在一起有密切的关系。家庭暴力相关的知识水平在遭受家庭暴力的家庭中较低,态度更消极。结论:登封市农村家庭暴力发生率较高,重型暴力的构成比也很高,且对家庭暴力和不孕症的相关知识还存在一些误解和消极态度。家庭暴力的发生与文化程度较低、没有小孩(抱养小孩)、家庭关系及保守观念和态度有密切的关系。家庭暴力对女性的生殖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男性因素对人工流产妇女避孕措施使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男性因素对人工流产妇女避孕措施使用意愿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现况调查。采用意向性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8家医院进行早期人工流产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抽取部分男伴进行了个人深入访谈。结果:人工流产妇女男伴的年龄为25.22±3.79岁,流动人口占55.2%。本次意外妊娠未使用避孕措施组中男性流动人口所占的比例为58.1%,高于避孕失败组中的50.8%(x2=5.243,P<0.05)。男女文化程度有差异的人群,其女伴避孕知识得分不及格的比例较高,占33.1%(x2=40.959,P<0.01)。结论:男性因素对人工流产妇女避孕措施的使用有一定影响,低文化程度、流动人口、以及男女双方在文化程度、户籍上存在差异的人群,女性避孕措施的使用率低,正确知识的知晓率低。  相似文献   
4.
人工流产女青年性行为和避孕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北京市人工流产女青年的性行为和避孕现状,探讨人工流产、特别是重复流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的方法,对北京市1 008名自愿要求人工流产、在1980年8月1日之后出生的女青年进行现状调查。结果:研究对象首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20.70±1.95)岁,54%的人在20岁之前就开始了性生活;首次人工流产的平均年龄为(21.96±1.81)岁,首次流产在20岁之前的占17.0%;将近25%的人曾与2名及以上的男性发生过性关系;人流女青年本次怀孕的原因,60.2%是因为没有避孕,39.7%由于避孕失败;没有避孕的主要原因是"在没有准备好避孕药具的情况下同房"(41.5%)和"知道避孕方法但不想用"(39.7%);避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全安期和体外射精(39.0%)、避孕套(32.7%)和紧急避孕(18.5%);过去3个月中,最常用的避孕方法为避孕套(75.5%)、全安期和体外射精(11.0%)、紧急避孕(8.2%);在避孕套使用者中,只有9.3%能坚持每次同房都用;77.2%的人认为口服避孕药对身体不好;32.4%的研究对象有重复流产。单因素分析发现,文化程度低、未婚同居、首次性生活和首次流产的年龄小、多性伴和不能坚持、正确使用避孕措施是重复流产的影响因素。结论:女青年首次性行为开始早、多性伴比例高、避孕药具使用率低或使用低效的避孕方法是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的主要原因,且重复流产现象比较严重;同时,流动人口在人流女青年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应当对未婚人群和流动人口女青年进行人工流产的危害以及避孕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现代科学的避孕药具使用率,避免不必要的意外妊娠和人工流产。  相似文献   
5.
针对流动人口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北京市寻求人工流产的年轻流动妇女避孕、流产相关情况以及流产后获得计划生育服务的现状,探讨对流动人口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必要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008名25岁以下的人工流产妇女进行横断面调查。对其中624名流动人口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流动人口中77.1%为未婚,≤19岁占11.1%,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22.9%,工作不稳定占23.2%,月收入≤1000元占46.5%,16.5%的人经历过高危流产;本次流产原因是未避孕及不知道避孕方法的比例分别为64.1%和11.8%,与户籍妇女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后没有接受任何避孕宣教服务的占35.1%,没有接受计划生育咨询服务的占84.1%,5.47%的人表示医生向其提供了避孕药具,10.42%的人表示医生向其建议转诊(获得药具或宣教)。结论与户籍妇女相比,流动人口中人工流产妇女的年龄相对较小,文化程度较低,工作不稳定、收入低,避孕知识欠缺,避孕方法使用率低,高危流产比例高,而现有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提供的数量和内容有限,应针对其特点加强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  相似文献   
6.
不孕症夫妇家庭暴力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家庭暴力中男女各方的影响因素,家庭暴力与男性性功能障碍、女性怀孕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现状调查.2003年被诊断为不孕症的夫妇中抽取510对,对不孕症的情况、性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家庭暴力发生情况及相关的知识态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7.6%的丈夫发生了性功能障碍,实施过家庭暴力的丈夫中21.1%的人患有性功能障碍,未实施过家庭暴力的丈夫只有5.2%的人患有性功能障碍.有26.9%的妻子在最近一年遭受过家庭暴力.有24.6%的妻子在过去一年怀孕,其中遭受过精神暴力的妻子怀孕率为16.1%,未遭受过精神暴力的妻子怀孕率为26.3%.结论造成家庭暴力女方的因素有年龄、结婚年限、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是否与公婆一起居住.造成家庭暴力的男方因素有年龄、是否出外打工、男性性功能障碍、家庭暴力知识态度的情况.家庭暴力可以引起男性性功能障碍和不孕,精神暴力可以引起女性不孕.要促进生殖健康就应该防止家庭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流产妇女避孕措施状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北京市流产妇女流产后采取避孕措施的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6年1月,随机选取北京市8家医院,对1980年8月1日以后出生、6个月前曾到这8家医院进行早期人工流产的611名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流产后采取避孕措施的559名妇女中,85.9%采取现代避孕方法,14.1%采取传统避孕方法.单因素分析显示职业(χ2=21.090,P=0.000)、收入(χ2=6.878,P=0.032)、户籍(χ2=13.515,P=0.000)以及男伴等不同因素的调查对象在6个月中采取的避孕方式有所不同.流产后有性生活的577人中,84.4%曾经用过避孕套,其中只有20.7%的流产妇女能够坚持并且正确使用避孕套;用过口服避孕药的妇女中42.3%不知道正确使用方法.30.5%于流产后不能坚持避孕措施.多因素分析显示,本地户口(χ2=12.497,P=0.000)、上次流产原因(χ2=5.149,P=0.023)以及男伴是否关心避孕问题(χ2=9.580,P=0.002)与妇女坚持使用避孕措施有关.结论 流产后妇女的避孕措施采用率高,但是正确使用率及坚持使用率低;加强男伴参与有助于流产后避孕措施的正确选择和坚持使用.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人工流产青少年避孕知识、态度及行为现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流产青少年的避孕知识、态度、行为及避孕知识、态度与行为间的关系。方法;于2005年7~9月,在北京市10家医院以封闭式问卷对寻求流产的25岁以下青少年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1008名调查对象中,85.3%和61.4%不知道口服避孕药和紧急避孕药正确服用方法;27.7%不知道避孕套的正确使用时间。29.8%的调查对象本次妊娠前3个月内未使用过任何避孕方法,60.2%是由于未采用任何避孕方法而造成本次妊娠。既往使用过避孕措施的708名调查对象中,576人次使用过避孕套,占81.4%;有306人次使用过紧急避孕方法,占43.2%。安全期和体外排精分别占40.3%和41.0%,口服避孕药占13.4%,0.7%使用过宫内节育器。以避孕套为唯一避孕方法的154人中,能坚持每次都用的占22.9%;分析发现,知识态度水平高,避孕措施的使用率高。结论;调查对象的避孕知识不全面,对避孕方法存有不正确态度,避孕方法使用率及坚持使用率不高,其避孕知识水平影响避孕措施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三城市未婚青少年重复人工流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青少年人工流产者中重复人工流产发生的比例及影响因素。方法 从2005年7—9月,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北京、上海和郑州市的27所医院,共调查了2295名〈25岁未婚人工流产妇女。在分析时,把其中有重复人工流产的736人作为病例组,把以前无流产史的1559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应答者平均年龄为21.92岁,最小为15.25岁。20岁以下占17.2%。重复人工流产发生比例为32.1%。在736名重复人工流产者中,以前有1次流产者占75.3%,2次者占18.1%,3次者占4.2%,4次者有13人,5次者有4人,最高是8次(1人)。与对照组相比,在重复人工流产组中,初次同房〈18岁的比例较高(16.2%:9.4%,P〈0.01),暴露于性生活已3年及以上的比例较高(33.6%:6、6%,P〈0、01),已同居1年以上的比例较高(64.6%:23、9%,P〈0.01),有规律性生活的比例较高(48.5%:37.1%,P〈0.05),多性伴的比例较高(36.0%:15.0%,P〈0.01),被迫发生性行为的比例较高(6.0%:3.9%,P〈0.05),本次怀孕是避孕失败所致的比例较高(39.3%:31.6%,P〈0.01)和有高危流产史的比例较高(30.8%:3.1%,P〈0.01)。与对照组比.重复人工流产组在男性不支持流产,男性不参与决定及男性没有陪伴来做流产方面都有较高的比例,分别为(10.3%:5.9%,P〈0.01;30.3%:24.0%及27.5%:23.5%,P〈0.01)。结论 未婚重复人工流产比例较高,影响重复人工流产的因素主要有:初次同房年龄小、暴露于性生活的期限长、同居、规律性生活以及多性伴、被迫性行为、避孕失败和高危流产。重复流产与男性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消除对艾滋患者的歧视是艾滋病预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大学生正处于性生理的活跃期与性心理的不成熟期,了解该人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针对该人群开展有效的反歧视宣传工作.作者2008年10月至12月在全国各级各类高校相对集中的、具有较好代表性的海淀区,通过抽样调查来分析大学生中艾滋病的歧视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