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PCEA和PCIA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59例,随机分成术后硬膜外患者PCEA组和PCIA组。术后随访做疼痛评分,记录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胃管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恶心或呕吐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差别无显著性(P〉0.05)。PCIA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胃管及进食流质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明显大于PCEA组(P〈0.05)。结论经硬膜外麻醉患者PCEA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较少。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前牙脱落如处理得当可使牙齿保留及行使功能,对患者的容貌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自1992年以来共对36颗离体牙进行了再植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31个病例均为急诊病人。其中男性22例,女性9例。年龄最大29岁,最小7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非插管全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ASAⅠ~Ⅱ级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例。A组采用常规的方法氯胺酮+咪唑安定,B组氯胺酮和瑞芬太尼及丙泊酚。术中严密监测患儿血压、心率,及SpO2和BIS,并记录氯胺酮的用量和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A、B两组患儿血压和SpO2均较平稳,但B组心率较术前明显减慢(p<0.05),而A组心率较术前明显增快(p<0.05),B组术后麻醉苏醒明显快于A组(p<0.05),且术中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全麻既满足手术需要,又减少各自用药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儿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缩短,麻醉更平稳。  相似文献   
4.
背景:以往实验认为,只有经过成骨诱导后的脂肪基质细胞才能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然而成骨诱导周期过程复杂,延长了细胞体外培养时间和花费。 目的:探讨未经过成骨诱导的犬脂肪基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犬下颌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取12个月龄犬背部皮下脂肪,经胶原酶消化法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培养的第3代细胞与双相磷酸钙陶瓷形成支架复合物。在犬下颌骨两侧制备长20 mm、高10 mm的箱状缺损,拔除缺损区牙齿,分别植入细胞支架复合物和单纯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不进行干预的区域作为空白对照。植入后4周及8周经组织学检测骨缺损修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支架植入后4周,部分支架材料降解,缺损区形成新生骨,双相磷酸钙陶瓷组成骨量明显少于细胞支架复合物组,形成少量新骨及部分新生血管。8周时,两组形成更多的新骨,广泛分布于骨缺损区域,但双相磷酸钙陶瓷组仍明显少于细胞支架复合物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提示脂肪基质细胞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可在体内成骨,不经过体外成骨诱导的脂肪基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可修复下颌骨缺损。  相似文献   
5.
背景:以往实验认为,只有经过成骨诱导后的脂肪基质细胞才能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然而成骨诱导周期过程复杂,延长了细胞体外培养时间和花费。 目的:探讨未经过成骨诱导的犬脂肪基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犬下颌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取12个月龄犬背部皮下脂肪,经胶原酶消化法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培养的第3代细胞与双相磷酸钙陶瓷形成支架复合物。在犬下颌骨两侧制备长20 mm、高10 mm的箱状缺损,拔除缺损区牙齿,分别植入细胞支架复合物和单纯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不进行干预的区域作为空白对照。植入后4周及8周经组织学检测骨缺损修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支架植入后4周,部分支架材料降解,缺损区形成新生骨,双相磷酸钙陶瓷组成骨量明显少于细胞支架复合物组,形成少量新骨及部分新生血管。8周时,两组形成更多的新骨,广泛分布于骨缺损区域,但双相磷酸钙陶瓷组仍明显少于细胞支架复合物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提示脂肪基质细胞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可在体内成骨,不经过体外成骨诱导的脂肪基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可修复下颌骨缺损。  相似文献   
6.
背景:以往研究认为,经过成骨诱导后的脂肪基质细胞通过转化为成骨细胞分泌骨基质进而修复骨缺损,然而并没有明确结论证实。 目的:将经过体外成骨诱导的脂肪基质细胞复合支架材料分别植入骨缺损区和非骨区,根据是否成骨,验证经过成骨诱导后的脂肪基质细胞是否转化为成骨细胞。 方法:取12月龄犬背部皮下脂肪,经胶原酶消化法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培养的第3代细胞与双相磷酸钙陶瓷形成复合物。在犬下颌骨两侧制备长20 mm、高10 mm的箱状缺损,拔除术区牙齿,将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一侧术区,空白侧留作对照;另外在犬背部皮下肌肉区植入细胞支架复合物及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材料,术后6周及12周经组织学检测骨缺损修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脂肪基质细胞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在骨缺损区成骨,在肌肉区未形成新骨;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在肌肉区形成新骨。提示成骨诱导并不能将脂肪基质细胞转化为成骨细胞,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侧腰麻(SA)用于高龄合并内科疾病患者的髋关节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将100 例行手术髋关节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 A、B 两组,A组用蒸馏水配成0.375% 布比卡因溶液 2 ml;B 组用0.5% 盐酸布比卡因溶液 2ml.比较两组临床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非术侧最高阻滞平面达T6( T4~ T8 ) 的例数B组较A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且A组患者低血压,恶心呕吐及寒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 P〈0.05).结论:单侧腰麻减少局麻药用量,减轻对循环系统影响,对行髋关节手术的高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依托考昔对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60例接受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试验组患者30例,术前1 h接受120 mg口服依托考昔;对照组患者30例,术前1 h口服安慰剂,采用布比卡因进行腰椎麻醉。记录并分析静息时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患者第1次按需镇痛的时间、术后24 h内镇痛剂量补充次数及术后24 h内吗啡的镇痛剂量及术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试验组的术后4、8、12、16和24 h VAS评分分别为(2.47±1.33)分、(2.50±1.74)分、(2.63±1.22)分、(3.37±0.67)分、(2.67±1.14)分,试验组分别为(3.03±1.30)分、(3.70±1.86)分、(4.27±1.68)分、(3.83±1.70)分、(2.93±1.11)分,2组患者组间相同时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34.130,P组间<0.001);2组患者组内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8.875,P时间<0.001);2组患者组间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5.234,P交互=0.001)。试验组患者第1次按需镇痛的时间为(178.20±41.45)min,显著高于对照组(142.80±61.75)min;试验组术后24 h内镇痛剂量补充次数、术后24 h内吗啡的镇痛剂量分别为(2.67±0.96)次、(7.40±4.28)m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3±1.48)次、(11.20±6.17)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出血尿潴留患者2例,胃肠道反应患者3例;对照组术后出血尿潴留患者1例,胃肠道反应患者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7,P=0.421)。 结论依托考昔联合腰椎麻醉可以改善老年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2003年8月,将腰硬联合阻滞(CSEA)用于无痛分娩,并对镇痛前后的呼吸循环、胎心率、宫缩强度、产程常短等方面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产妇的选择 年龄20~35岁,主动要求无痛分娩,无椎管内禁忌症,ASAⅠ~Ⅱ级,足月,单胎头位,胎儿情况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儿童髁突骨折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7例儿童髁突骨折患者采取牙弓夹板结扎固定配合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颌间牵引14~28 d后行颞下颌关节功能训练。结果 3例低位骨折患者保守治疗14 d后无效,12例治疗效果良好,1例出现偏侧咬合,1例出现轻度张口受限。结论对于无严重移位或颞下颌关节脱位的儿童髁突骨折患者,采取牙弓夹板结扎固定配合正畸固定矫治器的方法可取得较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