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新疆维吾尔药驱虫斑鸠菊(VAW)对矽肺纤维化大鼠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Ⅰ型胶原蛋白和Smad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二氧化硅(Si O2)模型组和VAW干预组,每组20只。采用一次性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法,Si O2模型组和VAW干预组大鼠均予质量浓度为50.0 g/L Si O2混悬液1.0 m L染尘,对照组大鼠予生理氯化钠溶液1.0 m L。染尘后1 d,VAW干预组予雾化吸入质量分数为20%的VAW注射液,Si O2模型组和对照组均予雾化吸入生理氯化钠溶液,1.0 m L/次,2次/d,直至处死。各组大鼠均分别在雾化吸入干预后1、3、7和14 d各处死5只,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SP-D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和Smad3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肺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对照组大鼠肺组织结构正常;Si O2模型组大鼠出现肺泡炎和肺纤维化;VAW干预组大鼠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明显轻于Si O2模型组。Si O2模型组大鼠SP-D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40.48±3.58)vs(38.20±2.21)μg/L,P<0.05];VAW干预组大鼠SP-D表达水平分别与对照组和Si O2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9.38±2.25)vs(38.20±2.21)μg/L,(39.38±2.25)vs(40.48±3.58)μg/L,P>0.05];SP-D表达水平在处理方案与处理时间的交互效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Si O2模型组和VAW干预组Ⅰ型胶原蛋白和Smad3蛋白的阳性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VAW干预组Ⅰ型胶原蛋白和Smad3蛋白的阳性表达低于Si O2模型组(P<0.017)。结论 VAW能改善Si O2所致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P-D、Ⅰ型胶原蛋白和Smad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对急性胃肠损伤(AGI)危重症患者的血清脂肪酶(LPS)、二胺氧化酶(DAO)、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32例,给予西医抗炎、抑酸护胃常规治疗;针刺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针刺治疗,疗程为7d。两组均在治疗第1、4、7天采集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LPS、DAO、I-FABP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第1、4和7天LPS、DAO、I-FABP的变化。结果 治疗第1天,两组各项指标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第4、7天,针刺组的LPS、DAO、I-FABP均较常规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 针刺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可明显降低LPS、DAO、I-FABP水平,可能通过改善LPS、DAO、I-FABP水平促进肠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青少年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45例青少年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完全随机化分组分成一般治疗组、布地奈德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组,每组15例,另设体检健康者15例为对照组。一般治疗组采用氨茶碱等一般治疗,布地奈德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100~200μg/(吸·次),2次/d;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组为一般治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吸/次,2次/d,其中吸入剂中含布地奈德含量160μg,福莫特罗4.5μg。连续用药4周后,停药4周进行一氧化氮(NO)呼出气检查。结果一般治疗组、布地奈德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组NO呼出气治疗前后自身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地奈德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组NO呼出气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青少年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在改善NO呼出气方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膈肌增厚分数(diaphragmtic thickening fraction,DTF)联合呼吸浅快指数(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RSBI)指导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机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嘉兴市第一医院(嘉兴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3例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撤机标准,根据撤机结果将其分为撤机成功组(n=67)和撤机失败组(n=36)。两组患者均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30min后,记录呼吸频率及潮气量,计算RSBI,通过超声测量吸气末和呼气末膈肌厚度,计算DTF,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DTF、RSBI及联合指标对撤机时机的预测价值。结果 撤机成功组患者的DTF显著高于撤机失败组[(24.98±4.70)% vs(19.66±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撤机成功组患者的RSBI显著低于撤机失败组[(52.67±13.65)次/(min·L)vs(70.82±20.78)次/(min·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TF、RSBI及联合指标对成功撤机有预测效能,以DTF>21.20%且RSBI≤55.56次/(min·L)作为联合指标的预测效能最大。结论 DTF及RSBI能有效预测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的成功撤机时机,与单一DTF及RSBI相比,联合指标可显著提高成功撤机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对危重症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嘉兴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危重症急性胃肠损伤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针刺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针刺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针灸治疗,疗程为7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1、4、7天的肠鸣音、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喂养达标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结果 治疗第4天,针刺组患者的肠鸣音显著多于常规组,NLR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第7天,针刺组患者的WBC、CRP、PCT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针刺组患者的喂养达标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 针灸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可改善危重症患者的肠道功能,减轻炎性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免气腹单孔腹腔镜辅助盲肠结扎穿孔(CLP)术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方法将64只大鼠分为A组(传统CLP术对照组)、B组(免气腹单孔腹腔镜辅助下CLP术对照组)、C组(传统CLP术穿孔组)及D组(免气腹单孔腹腔镜辅助下CLP术穿孔组),每组各16只。记录建模后24 h各组大鼠的死亡情况,并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小肠组织、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建模后24 h,A组、B组大鼠均存活,C组大鼠死亡7只,D组大鼠死亡8只。各组大鼠间血清IL-1β、IL-6、IL-10、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461、27.372、51.113、33.799,P均<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C组、D组大鼠的血清IL-1β[(7.4±2.7)、(7.4±2.2)、(2.4±0.6)、(2.4±0.6)ng/L],IL-6[(2.05±0.46)、(2.14±0.58)、(0.82±0.20)、(0.86±0.16)ng/L],IL-10[(59±10)、(61±13)、(19±6)、(22±6)ng/L],TNF-α[(64±13)、(74±21)、(24±4)、(23±5)ng/L]水平较A组、B组大鼠均显著升高(P均<0.05),而A组、B组大鼠间及C组、D组大鼠间血清IL-1β、IL-6、IL-10、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E染色发现,A组、B组大鼠肺组织、小肠组织、肾组织结构完整,未见炎症细胞浸润;C组、D组可见肺泡结构完整性破环、肺泡壁增厚、炎症细胞浸润,部分肠绒毛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结论利用免气腹单孔腹腔镜能简单、有效地建立大鼠CLP术脓毒症模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