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5 毫秒
1
1.
目的 :评估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 (NO)治疗感染性休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的有效性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 17例感染性休克并发 ARDS患者行机械通气 ,Swan Ganz导管检查 ,观察吸入 10 m mol/ L NO前后氧合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吸入 NO后 ,患者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及氧合指数分别由 (8.6 7± 2 .15 ) k Pa(1k Pa=7.5 mm Hg) ,0 .86± 0 .0 8和 (9.6 3± 3.0 7) k Pa上升至(17.74± 8.82 ) k Pa,0 .95± 0 .0 8和 (2 5 .33± 11.36 ) k Pa(P均 <0 .0 0 1) ;肺内分流率由 (4 7.4± 13.3) %下降至(2 8.1± 12 .7) % (P<0 .0 0 1) ;血流动力学参数 :平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体肺循环阻力指数、中心静脉压及肺动脉楔压均无明显变化 (P均 >0 .0 5 )。结论 :吸入低浓度 NO对感染性休克并发ARDS患者的氧合功能、血气指标有明显改善且血流动力学稳定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有效地使用非创伤性正压机械通气 (NIPPV)这一治疗手段 ,明确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适应证 ,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NIPPV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之间临床特征、生物学检测及对NIPPV治疗的差异 ,试图为提高临床NIPPV治疗有效率提供资料。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经呼吸内科常规药物及正规氧疗治疗无效 ,转至重症监护内科 (ICU)要求辅助机械通气治疗者。满足下列入选标准者进入该研究 :①无明显的NIPPV治疗的禁忌证 :无严重的意识障碍且合作、无吞咽障碍、无大量气道分泌物…  相似文献   
3.
不同梅毒螺旋体基因重组抗原酶联免疫试验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单一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idum,Tp)基因重组抗原Tp47、Tp42或TP17及联合3种基因重组抗原(Tp47、Tp42和Tp17)酶联免疫试验(enzyme immunoassay,EIA)进行比较。方法 分别用3种单一Tp基因重组抗原Tp47、Tp42或Tp17EIA法,检测11份梅毒血凝试验Tp抗体阳性和28份阴性血清,并与联合应用3种基因重组抗原(Tp47、Tp42和Tp17)EIA法比较。结果 单一基因重组抗原Tp47、Tp42和Tp17EIA法的灵敏工分别为100%(11/11)、100%(11/11)和90.9%(10/11)特异度分别为96.4%(27/28)、100%(28/28)和96.4%(27/28);联合应用3种基因重组抗原EIA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11/11)和100%(28/28)。结论 单一Tp基因重组缺的EIA法用于梅毒诊断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反应,联合应用3种基因重组抗原(Tp47、Tp42和Tp17)EIA法的灵敏度高于单一Tp基因重组抗原EIA法。  相似文献   
4.
梅毒密螺旋体Tp47重组蛋白的表达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梅毒密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Tp47重组蛋白,用其建立诊断梅毒的酶联免疫法(enzyme immunoassay,EIA)。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从Tp全基因组中扩增目的片段Tp47,并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0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30a-Tp47。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重组蛋白Tp47,亲和层析柱纯化,建立EIA法,检测血清中抗-Tp抗体。结果:获得了Tp47基因重组蛋白的高效表达,该重组蛋白存在于细菌上清中,占全菌体蛋白12%左右,分子量约39kDa。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WB)显示,Tp47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用Tp47重组蛋白建立EIA法,检测11份梅毒血凝试验阳性和28份阴性血清,灵敏度为100%(11/11),特异性为96.4%(27/28)。结论:Tp47重组蛋白EIA可用于梅毒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塞(AMI)心率变异性(HRV)的演变特点及其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时的变化。方法 对60例AMI患者和76名健康成人行24hHRV(时域、频域、散点图)分析;根据AMI后HRV检测先后和合并PVT与否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并对12例随访AMI患者的HRV行自身对比研究。结果 AMI患者HRV多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彗星型散点图比例较对照组亦显著降低(P<0.01)。AMI后早期(<24h)SDNN、SDANN、SDNNindex、三角指数、ULF即显著降低,并与TP、VLF、LF一同呈现先降低后不全恢复态势,其测值以24h~7d时段或7d~21d时段为最低;其它指标呈降低趋势。HRV多数指标在4个不同检测时间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例AMI患者HRV指标复测时绝大多数较初测时有不同程度提高,SDNN呈显著升高(P<0.01)。合并短阵室速和心肌缺血者除SDNN、SDANN外其它指标测值在分组比较中均相比为最低,但无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HRV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随时间推移呈逐步恢复的演变,表明AMI患者自主神经受损。AMI后同时存在PVT和心肌缺血者的HRV降低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浓度NO吸入对感染性休克并发ARDS的治疗价值。方法  17例感染性休克并发ARDS患者行机械通气 ,Swan -Ganz导管检查 ,观察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 (10 ppm)前后氧合功能的变化。 结果 吸入NO后 ,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及血氧分压 /吸氧浓度比值皆显著上升 (P <0 .0 0 1) ;肺内分流率显著下降(P <0 .0 0 1)。结论 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对感染性休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之氧合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试图阐明非呼吸系统病理因素对面罩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NIPPV最终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2组非呼吸系统病理因素的差异,分析无效组患者最终放弃NIPPV治疗措施的原因。[HTH结果进入研究的58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呼吸系统的基本病理状态、基础治疗以及进入ICU时血气分析结果无明显差别。但是,经过仅1个小时的NIPPV治疗后,有效组患者的高碳酸血症及呼吸性酸中毒得到明显改善。NIPPV治疗前无效组患者血浆白蛋白浓度〔(32.5±7.2)g/L〕明显低于有效组〔(37.2±5.0)g/L〕。无效组中47.1%的患者是非直接的呼吸系统因素(循环状态恶化、烦躁和消化系统紊乱)导致最终放弃NIPPV治疗,而行气管插管后的机械通气治疗。结论对于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在实施NIPPV治疗的同时,积极控制感染、纠正低蛋白血症及内环境紊乱,尤其是加强循环系统监护治疗,将有助于提高NIPPV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