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的效果及其对白三烯的影响,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医院呼吸内科治疗的5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抗肺炎支原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液、尿液中白三烯水平;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00%,对照组为7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热、咳嗽、喘息症状的消失时间及X线检查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为期3个疗程的治疗后,血白三烯、尿白三烯的水平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分别为(156.23±1.58)、(150.38±2.45)pg/ml与(187.28±1.57)、(190.69±2.39)pg/ml,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能改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2008~2009年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征,总结治疗体会。方法:选择天津地区4 037例住院肺炎患儿,对患儿的发病季节、年龄、临床表现、肺外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4 037例中MP肺炎374例,发病率9.26%,5岁以上为主(67.38%),年长儿中,高热、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肺内炎性实变多见,且多合并病毒感染(39.57%)。1/4发生胸膜病变。肺外损害中,除皮疹、消化道症状,出现1例肾炎,最严重为3例噬血细胞淋巴细胞增殖综合征(HLH)。神经系统损害少见。结论:MP感染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原,除引起肺部病变,尚可引起肺外多脏器和组织的损害,应注意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3 684例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药敏卡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4微生物实验室数据处理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68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培养阳性943例,阳性率为25.6%,检出革兰阴性杆菌596株占63.2%,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副流感嗜血菌多见,分别占17.9%、13.3%、9.3%、8.1%;革兰阳性球菌347株占36.8%,以肺炎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分别占12.6%、8.2%、7.1%;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呋辛、氨苄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较为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耐药比较严重,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则比较敏感。结论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对下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及临床耐药菌株的减少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塑形性支气管炎(PB)临床、病理特点以及治疗、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PB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呼吸道病原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特点,总结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30例患儿均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肺部X线均符合肺炎诊断,主要表现为肺实变、肺不张;病原菌主要为肺炎支原体.所有患儿均给予抗感染治疗,部分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术检查取出塑形样物,阻塞广泛患儿同时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灌注,病理分型均为Ⅰ型.21例行支气管镜术后48 h复查胸部影像好转,所有患儿出院前临床表现显示好转.结论 及时行纤维支气管镜取出塑形物,在抗感染的同时给予激素治疗,有利于PB患儿顸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压球囊扩张术在儿童支气管狭窄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天津市儿童医院2010年6-12月住院的5例支气管狭窄患儿(包括先天性狭窄1例),经支气管镜进行高压球囊扩张术,每次球囊扩张1~3min,对比术前及末次球囊扩张术后胸片的改变,并定期随访1~6个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5例患儿经高压球囊扩张2~4次,狭窄段支气管管腔明显增宽,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复查胸片肺实变及肺不张均有不同程度好转,肺气肿明显减轻。随访1~6个月,4例肺炎肺不张患儿复查胸片基本正常,1例先天性狭窄患儿未再出现高调金属样咳嗽,胸片示肺气肿消失。结论经支气管镜高压球囊扩张术治疗儿童支气管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了解肺炎支原体(MP)感染情况及基因分型特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220例住院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MP检测,用荧光定量PCR方法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将检测阳性标本用Hae Ⅱ 和Hae Ⅲ 两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反应后与标准株对比,分析阳性标本MP的基因分型。通过随机采样对部分阳性标本扩增产物测序证实基因分型的准确性。结果:220份标本MP的阳性检出率为55.0%(121/220)。MP感染好发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63.5%,101/159),6个月内的婴儿阳性率最低20%(1/5),无明显性别差异和季节差异。随机抽取的60份MP阳性标本经酶切反应均显示为P1-Ⅰ型,4份测序结果也证实其为P1-Ⅰ型。结论:MP是肺炎患儿的重要病原之一,有明显的年龄特征;流行型以P1-Ⅰ型为主。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氧雾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呼吸系统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抗感染、镇静、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氧雾吸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咳嗽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及治疗后第1、2、3天体温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4%,高于对照组的64.1%(P〈0.01);咳嗽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等均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体温逐渐降低,治疗第1天和第2天观察组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氧雾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支气管镜及介入治疗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438例患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男性236人,女性202人),年龄最小17 d,最大15岁,经局麻开展支气管镜术包括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结果:经支气管镜检查确诊肺部感染311例,肺不张68例,反复咳喘36例,咯血6例,支气管异物6例,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异常5例,支气管扩张症2例,纤毛不动综合征1例,肺部肿瘤1例,先天性免疫缺陷病2例。经支气管镜检查及局部冲洗或肺泡灌洗以及异物取出等处理后,379例显效,46例有效;5例炎症后狭窄行支气管镜下高压球囊扩张术,取得满意疗效。支气管镜检术中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局麻下行支气管镜术及球囊扩张术是安全、有效的,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