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评估新型标志物PEG-344在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以及经典肺炎克雷伯菌毒力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0—2021年某院血流感染患者血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采用大蜡螟毒力试验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分组,将菌株分为高毒力组和经典组;进一步进行黏液丝试验、wzi基因测序和毒力基因检测p(rmpA、prmpA2、PEG-1631、PEG-589、PEG-344)。结果 共收集肺炎克雷伯菌36株,根据大蜡螟毒力试验结果将其分为高毒力组16株,经典组20株;高毒力组黏液丝阳性菌株占87.50%(14株),经典组黏液丝阳性菌株占15.00%(3株);毒力基因PEG-344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高于经典的独立标志物prmpA、prmpA2。除1株经典组wxwh3(wzi-2)菌株PEG-344阳性以外,其余菌株PEG-344结果与毒力分组完全一致。结论 内膜转运蛋白编码基因PEG-344能更准确地鉴别高毒力菌株,及时提醒临床合理用药,为临床医生优化诊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前列腺癌患者血液中分离得到的Robinsoniella peoriensis (R. peoriensis)菌株进行生物表型、耐药情况分析及对该菌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学习。方法 对菌株进行培养基生长特性分析、革兰染色、VITEK MS质谱鉴定、体外药敏实验、16S rRNA基因测序,并进行案例汇总分析、历史药敏结果比对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结果 质谱鉴定的重复性试验中4次为R. peoriensis,鉴定准确率为99.9%,为国内首次质谱分析准确检测出该菌株;经16S rRNA基因测序证实本菌为R. peoriensis,基因库登录号为OL826796。全球目前与人感染相关的R. peoriensis共18个病例,以血流感染、假体关节感染、术后创口感染为主,本案例的OL826796与西班牙临床组织分离的HGUE-09/943(GU 322806.1)的同源性为99.58%;体外药敏显示OL826796对青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四环素和甲硝唑敏感。18个病例药敏统计分析发现,可采用E-test法对R. peoriensis进行药敏检测,该菌耐药率:青霉素100%(7/7)、克林霉素70%(7/10)、亚胺培南0%(0/4)、甲硝唑0%(0/9)、美罗培南0%(0/4)、万古霉素0%(0/3)。结论 R. peoriensis是一种少见的厌氧阳性杆菌,无菌部位感染时应引起重视及时与临床沟通报告,谨慎使用青霉素和克林霉素抗感染,提高术后免疫低下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