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苟菲 《中国卫生产业》2014,(24):117-118
目的对比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8年11月—2013年11月间收治的9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改良根治术,观察组采用保乳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长(150.5±24.8)min、住院时长(15.6±1.7)d、术中出血量(291.1±25.7)mL、术后引流量(332.3±69.5)mL、引流时长(16.8±2.6)min;观察组手术时长(102.3±26.3)min、住院时长(8.7±2.6)d、术中出血量(251.3±23.2)mL、术后引流量(164.3±23.6)mL、引流时长(7.3±2.2)min。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保乳手术为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控制术中出血量,缩短治疗时长。  相似文献   
2.
苟菲 《中国卫生产业》2014,(23):136-137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将4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病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出现率。结果两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住院时间为(9.36±1.35)d,复发率为10.00%,并发症出现率为20.0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住院时间为(12.36±1.65)d,未出现复发,并发症出现率为5.00%。两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出现率与术后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结直肠癌(CRC)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方法:将CRC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吻合口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切...  相似文献   
4.
苟菲 《当代医学》2014,(29):119-120
目的探讨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治疗Graves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2月~2010年1月收治的Graves病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将40例Graves病患者病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n=20)。对照组采用丙硫氧嘧啶口服治疗,前2个疗程,口服丙硫氧嘧啶300mg/d,早晚各服1次,第3个疗程时,口服5~150mg/d。治疗组采用甲巯咪唑口服治疗,前2个疗程,口服甲巯咪唑30mg/d,早中晚各服用1次,第3个疗程时,口服2.5~5mg/d。观察2组患者疗效。结果 2组Graves病患者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症状控制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缓解例数为5例(25.00%),对照组为3例(15.00%),观察组患者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含量平均为(7.91±4.23),对照组为(8.23±4.62),2组在缓解率、甲状腺抗体下降方面的比较差无统计学意义,在肝功能恢复方面,对照组较观察组效果更佳。结论 Graves病患者采用甲巯咪唑治疗控制病症迅速,患者依从性高,不过在缓释率方面与丙硫氧嘧啶无明显差异,可以作为大多数情况下药物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5.
李辰  苟菲  张天锋 《实验与检验医学》2020,38(1):184-186,198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钙囊素(S100A1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与肿瘤恶性程度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病理科2015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胰腺癌组织(胰腺癌)、胰腺癌术后切缘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正常胰腺组织40例(癌旁组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两种标本中的S100A11蛋白、HIF-1α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在不同病灶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胰腺癌组织中的S100A11蛋白、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50%、70.00%,癌旁组织的S100A11蛋白、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50%、1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织中的S100A11蛋白与HIF-1α蛋白表达无显著的相关关系(Spearman秩相关系数=0.170,P=0.132);在Ⅲ期胰腺癌组织中的S100A1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的高于Ⅰ期和Ⅱ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Ⅲ期胰腺癌组织中、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组织中、病灶直径>3cm胰腺癌组织中的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的高于Ⅰ期和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病灶直径≤3cm的胰腺癌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100A11、HIF-1α在胰腺癌组织中呈显著的高表达,并且与肿瘤恶性程度增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胰腺癌术后继发腹腔感染(IAI)危险因素,分析肠道菌群异位滋生、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内毒素(ET)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21年5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有无继发IAI分为感染组13例和非感染组72例,分析IAI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比较两组肠道菌群(大肠埃希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和STING、ET水平。结果 13例胰腺癌术后IAI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2株、革兰阳性菌7株、真菌2株;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血清白蛋白<35 g/L与胰腺癌术后继发腹腔感染有关(P<0.05),年龄、性别、BMI、TNM分期、手术时间、治疗方式、出血量与胰腺癌术后继发腹腔感染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血清白蛋白<35 g/L为胰腺癌术后继发IA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及STING、E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低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 胰腺癌术后继发IAI...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