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青年未婚女性意外妊娠药物流产患者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采用半结构访谈深度挖掘13例青年未婚女性意外妊娠药物流产患者的真实体验,使用主题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共提炼出5个主题心理负担重、避孕知识缺乏、缺乏家庭支持、妊娠与药物流产引起的躯体不适、积极应对与正性启发。结论:意外妊娠药物流产对青年未婚女性身心产生不良影响的同时激发出强烈的避孕知识需求,提醒医护人员在实施流产后关爱(PAC)服务时特别关注这一人群,积极宣传流产与避孕相关知识,使其了解未婚流产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避免重复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刘惠惠  赵蒙蒙  胡永凤 《全科护理》2023,(14):1981-1983
目的:了解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病人避孕知识及避孕自我效能水平现状,探讨促进其术后避孕措施落实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避孕知识量表、避孕自我效能量表对2020年7月—2021年6月住院的105例CSP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对象避孕知识得分为(15.49±3.35)分,避孕自我效能得分为(41.63±4.51)分,避孕知识与避孕自我效能呈正相关关系(r=0.316,P<0.01)。结论:患有CSP者避孕知识和自我效能都处于较低水平,避孕知识和自我效能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医务人员应重视CSP相关知识宣教,以提升病人的自我效能进而落实避孕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邛崃市未婚女性人工流产相关因素及生殖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方法:对门诊未婚妊人工流产病例682例以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初次人工流产466例(68.3%),两次者169例(24.8)%,两次以上者47例(6.9%)。682例中635例(93.1%)是由于未取避孕措施造成的,她们的避孕知识得分大于60分者243例(35.6%),小于60分409例(62%),0分30例(4.4%)。能说出三种以上避孕药具及正确使用方法者仅82例(12%),能正确描述紧急避方法者96例(14.1%),听说过紧急避孕方法但不能正确描述者205例(30%),不知道紧急避孕者(55.9%)。有膀腔炎史者(占21%),宫外孕占0.9%,性传播疾病36例(5.3%)。80%的调查对象认为社会对他们提供的性与生殖健康信息和服务不到住。结论:未婚女性生殖健康知识贫,婚前性行为普遍,无防护性性为高,人工流产率高,身心健康损害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纵向调查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生存质量、心理健康状况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5-11月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35例,分别于术后1周及术后1、3、6个月利用欧洲生存质量量表(EuroQol-5Dquestionnaire,EQ-5D)与凯斯勒心理疾患量表(Kessler 10)对其身心健康状况进行纵向评价。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理健康状况(F=2.90,P0.05)及自评健康状况(F=6.88,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教育程度、职业类型及自评健康得分是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独立影响因素,而术后时间、婚姻状况及Kessler 10得分是患者生存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呈动态变化,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在临床治疗及出院后延续护理中应针对风险因素,并根据患者所处的心理阶段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使患者处于最佳身心状态,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6.
7.
本文应用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高粘血症100例,观察了其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表明:总有效率90%,提示精制蝮蛇抗栓酶具有改善血液粘稠度作用,在血栓性疾病的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工流产是终止早孕最常用的方法,它安全、成功率高,但受术者大多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下腹疼痛和不适,部分感觉疼痛剧烈,精神紧张,不能很好地配合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了解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对希望的内心感受,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究患者希望重塑过程,以期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5月在某三甲综合医院肝病科收治的进行肝癌介入手术的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一对一的深入访谈,访谈结束按照Braun and Clarke的主题分析法进行整理分析资料。结果 通过对访谈内容分析得出3个主题:阻碍希望的因素、症状群所致的希望值下降、希望重塑。结论 通过了解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对希望的内心感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应给予患者针对性的、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可通过提高患者的认知,减轻其围术期症状,从而提升患者希望水平,促进其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