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9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对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1月份至2017年12月份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1.病例来源]胃肠外科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244例,按围手术期处理方法[2.分组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FTS组和传统组,对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炎症指标、免疫指标和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第1天和术后1天,两组患者免疫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3天和第7天,FTS组中CD3+(58.33±5.17)(62.56±6.64)、CD4+(26.79±3.03)(29.01±3.83)、CD4+/CD8+(1.27±0.12)(1.49±0.24),IgA(1.73±0.18)(1.87±0.16)、IgM(0.94±0.16)(1.30±0.19)、IgG(10.20±1.44)(12.58±1.29)较传统组CD3+(51.78±5.40)(55.58±7.16)、CD4+(23.34±2.63)(25.16±2.97)、CD4+/CD8+(1.04±0.17)(1.20±0.22),IgA(1.53±0.20)(1.62±0.23)、IgM(0.70±0.27)(1.02±0.21)、IgG(8.22±1.48)(10.13±1.5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1天,两组患者免疫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一天、第3天和第7天FTS组的IL-6(59.19±9.21)(19.14±8.59)(10.21±4.64)、TNF-(150.98±10.28)(125.06±15.63)(107.96±15.98)和CRP(59.41±10.72)(29.86±8.67)(9.73±4.05)较传统组IL-6(79.87±12.01)(27.69±6.69)(15.56±4.72)、TNF-(165.24±16.08)(147.56±17.99)(123.44±13.45)和CRP(72.91±8.78)(39.31±8.65)(16.37±5.4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TS组中术后总并发症8例明显低于传统组的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组相比较,加速康复外科能够有效降低术后炎症反应的程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更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全胃切除术中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不同桥襻距离对反流性食管炎的影响,探讨降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风险的最佳桥襻距离。方法回顾性选取行全胃切除术治疗的胃癌患者29例,术中均采用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重建消化道。根据术中吻合采用的桥襻距离,将患者分为40cm组、50cm组、60cm组。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患者随访6个月,分别评估并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消化道功能、营养状况、酸反流计分,出院前及术后1、3、6个月食管下端胃镜评分。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组内比较,3组患者术后6个月消化功能、营养状况均明显优于术前(均P<0.05),酸反流计分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食管下端胃镜评分均明显低于出院前(均P<0.05)。组间比较,术前3组患者消化道功能、营养状况、酸反流计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出院前3组患者食管下端胃镜评分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40cm组患者消化功能、营养状况均明显优于50cm组及60cm组(均P<0.05),酸反流计分、食管下端胃镜评分均明显低于50cm组及60cm组(均P<0.05)。结论40cm是全胃切除术中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最佳桥襻距离,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风险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
胡抢  杨汐茵  孙元水  王峰勇  吴劲风 《浙江医学》2019,41(15):1636-1640,1644
目的系统性评价肠内营养应用于术前肠道准备对结直肠癌患者腹腔和肠腔脱落癌细胞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建库至2017年3月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Pubmed、Embase、Medline、Coehranelibrary、WebofScience有关肠内营养与机械性肠道准备用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的对比研究文献。对肠内营养肠道准备组与机械性肠道准备组患者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肠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生存率等数据进行Meta分析。数据分析应用RevMan5.3软件。结果共4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纳入本研究,444例结直肠癌患者纳入Meta分析,其中肠内营养肠道准备组222例,机械性肠道准备组222例。与机械性肠道准备组比较,肠内营养肠道准备组患者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OR=0.22,95%CI:0.10~0.51,P<0.05)和肠腔内脱落癌细胞阳性率(OR=0.32,95%CI:0.19~0.54,P<0.05)均降低,但术后局部复发率(OR=0.72,95%CI:0.19~2.01,P>0.05)、远处转移率(OR=1.01,95%CI:0.42~2.42,P>0.05)和3年生存率(OR=1.14,95%CI:0.69~1.86,P>0.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可降低腹腔和肠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且不影响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联合Lichtenstein或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手术方法,评估发生绞窄且行肠切除时放置合成补片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因腹股沟嵌顿疝就诊且经手术治疗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腹腔镜探查后行Lichtenstein手术(Lichtenstein组),36例行TAPP(TAPP组)。71例患者中60岁以上占64.8%,男性占78.9%,嵌顿时间平均(17.2±22.6)h;术后随访25~52个月,平均(39.1±8.3)个月。比较两组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7例因发生绞窄而行肠切除术。TAPP组住院时间、恢复日常活动时间与工作时间均优于Lichtenstein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股沟嵌顿/绞窄疝的治疗中,如腹腔镜下探查判断肠管失活,先于镜下完成肠切除肠吻合术,联合Lichtenstein放置大孔聚丙烯补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尽管现在的检测技术不断发展,确诊后只有4%的患者生存期可以超过5年,手术切除是其最佳的治疗方式,不幸的是,诊断为胰腺癌后,有超过80%~85%的患者已经是晚期[1],对于这些患者,化疗是可以接受的方案[2]。Burris等[3]研究证明了吉西他滨的化疗效果优于5-氟尿嘧啶(5-FU),目前吉西他滨成已为胰腺癌的标准化疗药物,但是仍有许多研究尝试通过吉西他滨与其他细胞毒性药物或生物剂相结合,以提高胰腺癌患者的存活率[4],在日本吉西他滨联合S-I的II、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提示联合用药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高近期化疗疗效[5-6]。尽管有研究报道,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与传统的化疗药物相比,具有高效低毒的优越性,但其一线治疗地位尚未明确[7],本研究设置吉西他滨联合S-1联合化疗组和单用吉西他滨的单药组,目的是探讨吉西他滨联合S-1一线治疗胰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普外科2014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采取根治性全胃切除的胃癌患者84例,根据围术期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ERAS组(n=41)和传统组(n=43),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ERAS组和传统组相比,肛门排气时间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首次进食流质时间显著提前,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均P0.05);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ERAS组显著低于传统组(9.8%比34.9%,P0.05);两组患者均无肿瘤复发及死亡,吻合口狭窄和十二指肠残端瘘两组均未发生。结论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安全有效,可以使患者更快的康复,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腹部手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它主要发生在胃十二指肠手术后,也发生在非胃十二指肠手术中,是一种具有胃动力障碍和胃肠道非机械性阻塞特征的功能性疾病[1]。PGS的发病率随着手术的展开和手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2]。据报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PGS发生率达到20%-50%,远端胃癌切除术后其发病率约为4%~5%[3]。大多数胃瘫患者单纯使用药物难于治愈,目前胃瘫的治疗都是综合治疗,包括饮食调整,血糖控制,止吐药物,促动力药物和手术干预,如胃电刺激(gastr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GES),肉毒杆菌注射,幽门成形术等[4]。但是其临床疗效依旧不理想,因此在临床上尽量避免引起其致病的危险因素至关重要,本文对可能引起胃瘫的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确定引起胃瘫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食管破裂是一种罕见疾病,而在肠道准备过程中发生自发性食管破裂更是罕见。该病的死亡率很高,治疗原则是清除污染源,封闭裂口,恢复食管完整性,充分引流,控制感染,加强营养支持,改善身体状况,促进伤口愈合。但关键是避免患者在肠道准备过程中因剧烈呕吐而发生自发性食管破裂,笔者建议小口、多次服用导泻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目前有关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umor necrosis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6,TRAF6)在胃癌相关领域的研究仍有限.本研究通过检测胃癌患者组织中TRAF6表达,探讨其与患者营养状况和预后的关系,为胃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008-01-01-2013-06-30浙江省人民医院102例胃癌患者及53例腹腔良性疾病患者组织(腹直肌、血清)中TRAF6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对胃癌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胃癌患者腹直肌中TRAF6 mRNA的相对表达量(3.89±0.09)较腹腔良性疾病患者(1.77±1.08)明显升高,t=13.050,P<0.001.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腹直肌中TRAF6蛋白表达较腹腔良性疾病患者明显升高,P<0.05.胃癌患者血清中TRAF6蛋白的相对表达量(4.89±1.09)较腹腔良性疾病患者(2.78±1.18)明显升高,t=14.595,P<0.001.胃癌患者血清中TRAF6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体质量丢失(χ2=12.901,P<0.001)、血清白蛋白(χ2=17.422,P<0.001)及血红蛋白水平(χ2=4.886,P=0.027)有关.胃癌患者血清中TRAF6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胃癌病理类型(χ2=6.154,P=0.046)、淋巴结转移(χ2=10.237,P=0.001)及TNM分期(χ2=7.727,P=0.005)有关.胃癌患者血清中TRAF6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率有关,χ2=6.641,P=0.010.结论 胃癌患者腹直肌及血清中 TRAF6 mRNA 和蛋白表达升高,且血清中 TRAF6 蛋白表达水平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存在关联.TRAF6 可能与胃癌患者癌性恶病质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