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训练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我院140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康复训练措施进行干预,对比两组的康复疗效评定表及简明精神病量表。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疗效评定表评分(43.08±11.17分)、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21.03±4.01分)与对照组的相应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恢复其社会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中国汶川5·12地震后重灾区居民的重性抑郁障碍患病率、患者的人口学和社会文化特征及患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5岁人群14 503人,以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12)为筛选工具,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版(SCID-Ⅰ/P)为调查诊断工具.结果 重性抑郁障碍现患180例,时点患病率为1.27%,终生患病率为1.36%;女性(OR=1.56,95%CI:1.136~2.143,P<0.05)、合并躯体疾病(OR=4.02,95%CI:2.75~5.90,P<0.05)、地震中受伤(OR=3.29,95%CI:1.92~5.65,P<0.05)、财产损失(其中10万~20万元OR=2.09,95%CI:1.18~3.69,P<0.05;>20万元OR=2.54,95%CI:1.38~4.68,P<0.05)、家人去世或失踪(OR=3.79,95%CI:2.08~6.89,P<0.05)以及中年人群(OR=2.31,95%CI:1.38~3.86,P<0.05)为危险因素.有职业为保护性因素(OR=0.60,95%CI:0.43~0.83,P<0.05).结论 重性抑郁障碍是目前地震灾区较为多发的精神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高物质依赖病区住院患者满意度中的实际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全面排查物质依赖病区影响满意度的原因,找出要因,制定改进措施,形成标准化服务。结果:应甩PDCA循环法后半年内患者满意度平均分明显提髙.结论:针对影响物质依赖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的要因,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管理,能有效提髙住院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微信平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延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14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延伸护理;观察组7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微信平台。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SCL-90量表及BPRS量表得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CL-90量表及BPRS量表得分均明显较同时期的对照组低,且P0.05,两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延伸护理中运用微信平台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促进预后的改善,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抑郁症患者康复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4例抑郁症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2例,观察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综合护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心理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抑郁量表评分都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更好。结论:在抑郁症患者康复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肖远奇 《家庭医药》2016,(7):255-255
目的:总结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筛选2015年03月-2016年03月来到我院就诊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共70例,对其进行分组:干预组(n=36例,施以综合护理干预);常规组(n=34例,施以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生活质量影响进行对照。结果: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施以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精神科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所遭受的工作场所暴力的相关特点、防范进行研讨。方法:选择精神科15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并针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精神科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所遭受的工作场所暴力展开问卷调查,然后分析暴力发生的几率、方式、主要特点等。结果:有143名护理工作人员曾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95.33%;暴力方式主要包括口头辱骂、抓挠碰撞、威胁、拳打脚踢、撕咬等,其中口头威胁及撕咬碰撞的占比最高。同时,心理暴力发生率为41.96%;生理暴力发生率为55.33%。暴力发生原因多与下列因素有关:(1)患者的疾病和精神状态,例数为70例,占46.67%;(2)未及时与患者沟通,例数为50例,占33.33%;(3)护理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较差,例数为30例,占20.00%。暴力发生时间:(1)家属探视后;(2)患者初入院时;(3)护理工作人员相对较少时。发生暴力事件的性别特点:女性的发生率高于男性。结论:医院精神科是发生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发科室,因此不断增强护理人员自我防范的意识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同时,还需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专业能力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暴力事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