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2011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按照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要求,结合医院门诊量快速增长所致医生工作强度大、患者挂号难、就医时间成本大等实际问题,通过增加预约号源、提高医生出诊率、拓宽门诊预约挂号渠道等多项措施方便患者就医,我院全面实施预约挂号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我国"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热点话题。我国大城市的大医院常常人满为患,给医院应诊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北京市2010年在25家医院开设了无假日门诊,通过报纸、网络调查和医院假日门诊量前后比较来看,开设无假日门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患者的就医难题,特别方便了上班族和学生群体的就医需求,无假日门诊对病人进行了有效分流、缓解了医生的工作压力,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医患纠纷频繁发生并不断升级,医患关系一度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主要从政府投入、医患信任、维权渠道、有效沟通和法律制度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因素,建议通过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资源分配公平,实施有效沟通增进医患互信,健全法律制度保护双方合法权益,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引导医患关系良性发展,逐步缓解医患间冲突,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为推动医学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提供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对住院患者医疗费用及结构产生的影响。方法:利用北京市T医院两次改革前后的住院患者医疗费用数据,构建多断点回归模型。结果:北京市两次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有效控制了住院患者费用的增长趋势,优化了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医药分开改革降低了药占比和耗材比,医耗联动改革显著降低了耗材比。结论:北京市两次公立医院改革成效显著,但医疗服务人员劳动技术价值有待进一步提升,降低药品耗材费用仍是北京市未来公立医院费用改革的重点,通过推动DRGs和公立医院绩效改革可以有效调整控费措施对医疗保障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医护角度对医患关系进行分析,提出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与思考。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研究资料和数据,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医生和护士在职业风险较大、患者期望值或要求过高和医患间存在信任危机三个方面认知对比,分别为83.6%、7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80.8%、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75.9%、6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医护人员对于改善医患关系对策的认可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完善的法律保障""政府应完善医疗纠纷赔偿处理机制""新闻媒体对医疗纠纷案例的客观评论"。结论加强医患沟通、有效管理患者期望值、建立健全法律制度、畅通纠纷处理渠道、规范媒体舆论行为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高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生思想道德素质需求现状的分析,研究当代毕业生思想状况,在阐释思想道德教育涵义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提高高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生思想道德素质,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