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1.
1 病史摘要患者 ,男 ,49岁 ,1999年 2月因牙痛、发热、乏力到医院就诊。发现白细胞高达 41 2× 10 9/L ,给予头孢噻肟治疗 2天 ,体温恢复正常 ,牙痛消失 ,复查白细胞 40 0× 10 9/L。 1周后作骨髓检查 ,提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同时予羟基脲 1gtidpo。 2个月后病情缓解 ,白细胞数达正常范围。为明确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职业是否有关 ,由内科转入职业病科。既往史 :身体健康 ,历年体检白细胞在正常范围。最近一次白细胞检查时间是 1995年 ,白细胞为 5 8× 10 9/L。体检 :T 3 6 8℃ ,P 80次 /分 ,R 2 0次 /分 ,BP 13 0 / 90m…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影像学方法中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技术(MRI)与X射线平片间诊断减压性骨坏死(DON)的诊断优势。方法选择26名工龄〉1a的潜水员,随访观察3a,分别进行双肩、双髋、双膝关节X射线平片、CT、MRI检查,各2次。分析各种方法诊断DON的检出率和病灶重现性(率)。结果两次检查CT的检出率(76.9%和80.8%)明显高于X射线平片的检出率(30.8%和30.8%),第2次检查MRI的检出率(61.5%)明显高于X射线平片的检出率(30.8%),差异有显著性(P〈0.05);X射线平片、CT和MRI的病灶重现率分别为46.2%,91.8%,77.4%。经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X射线平片Kappa值为0.392,无显著意义(P〉0.05);CTKappa值为0.839,有极好的一致性(P=0.000);MRIKappa值为0.506,有中度或高度一致性(P〈0.05)。结论CT、MRI对DON检出率较高,且具有病灶重现性好、诊断符合率高的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减压性骨坏死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复方阿司匹林(简称 APC)的不良反应中,以皮疹、哮喘较多,而引起过敏性休克者较为罕见。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曾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5岁,因咳嗽、胸闷24年,气急10余年,於1992年8月20日入院。诊断:(1)矽肺Ⅱ期  相似文献   
4.
109例刺激性气体中毒救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09例刺激性气体中毒救治体会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200090)倪为民,罗子燕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的现场应急救援是职业病临床中最常见的工作,我院近年来共抢救109例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现将抢救体会报告如下。1一般情况1.1对象共109例,其中男86例...  相似文献   
5.
矽肺并发肺癌7例报告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职业病科罗子燕倪为民尘肺与肺癌的关系已日益为人们所关注,近来许多学者从流行病学,病理和矽肺病人尸检资料的研究中均发现,矽肺合并肺癌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鉴于此,本文对我科最近几年收住病房的矽肺患者中发现有7例并发...  相似文献   
6.
120例刺激性气体反应及中毒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总结刺激性气体中毒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体会。方法共收集120例刺激性气体反应及中毒病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抢救措施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120例中,刺激反应44例,58例为轻度中毒,14例为中度中毒,4例重度中毒,采用综合治疗全部治愈。结论刺激性气体中毒如积极采用综合治疗措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减压性骨坏死在CT、MRI影像中的病灶特征(包括好发部位、病灶性质及分布范围)及与X射线平片相比的新增部位及病灶特点。方法:对77名潜水员进行多部位(双肩、双髋、双膝关节及附近部位)多种影像学方法(X线平片、CT、MRI)的检查,并调查职业史、潜水史、既往病史和全身体格检查。结果:CT检查减压性骨坏死的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病灶形态以钙化为最多,囊变其次,而X线检查中二者出现较平衡的;CT检查病灶发生的部位除了X线检查中常见的双侧肱骨和股骨头、颈部及小部分的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等部位外,还有一些新增部位的出现,如骨盆、髋、髌骨、股骨髓腔等。结论:新增部位的病灶仍以钙化和囊变为主要形态特征,这些新增部位的病灶是否具有临床意义、是否具有特异性,即是否是减压性骨坏死所特有的表现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减压性骨坏死的影像学早期诊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影像学方法断层扫描(CT)与核磁共振(MRI)对减压性骨坏死(DO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50例工龄超过1年的潜水员,分别进行双肩、双髋、双膝关节X线、CT、MRI检查,分析3种检查方法间的符合率、早期诊断率。结果 X线、CT和MRI的检出率分别为30.0%、73.5%和67.7%;X线与CT和MRI间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8%、100.0%;CT和MRI的早期诊断差别为65.7%、56.5%,与X线平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结论 CT和(或)MRI比X线具有更高的检出率,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1 病例 病例1:徐某,男性,93岁,江苏人,造型工,工龄49年,1958年诊断矽肺Ⅰ期,2004年4月晋升为铸工尘肺Ⅱ期。 主诉:胸闷,气急,咳嗽40年,伴胸痛15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减压性骨坏死在CT,MRI影像中的病灶特征,包括好发部位、病灶性质、分布范围及与X线平片相比的新增部位等。方法对66名潜水工龄超过1年的潜水员进行多部位(双肩、双髋、双膝关节及附近部位)多种影像学方法(X线平片、CT及MRI)检查,并调查潜水史、既往病史和全身体格检查。结果CT,MRI检查减压性骨坏死的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形态钙化最多,囊变其次,而X线检查中二者出现较均衡,且致密区多见;CT检查病灶发生部位除X线检查中常见部位外,还有一些新增部位出现,如骨盆、髋臼、髌骨、股骨髓腔等。结论CT,MRI检查减压性骨坏死病灶以钙化和囊变为主要形态特征,能将X线检查中部分致密区表现加以定性;新增部位病灶的临床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