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藤茶,系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Hand.-Mazz.) W.T.Wang.的嫩茎叶[1],又名甜茶藤或霉茶(莓茶)等,广泛分布于两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福建等地,且各地藤茶品种均显著不同,本例患者所服用的藤茶经实地考察后被证实为广东蛇葡萄Ampelopsiscantoniensis (Hook.et Arn.) Planch (见图1)。藤茶味甘淡,性凉,当地人爱采集其嫩叶经加米酒炒制、晾晒后泡水饮用,有多年的饮用历史,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湿、抗炎、抗肿瘤之功效,深受当地人喜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藤茶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做了大量研究及药物开发利用,未见有藤茶不良反应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体脂肪的代谢情况。方法采用生物电阻抗法对99例经HAART治疗的AIDS患者进行体成分定量测定,用偏相关分析了解总体脂肪量与各部位脂肪量的关系,通过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对脂肪量进行预测。结果男女患者的总脂肪量、皮下、躯干和四肢脂肪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AIDS患者的总脂肪量与内脏脂肪量、皮下脂肪量及右上肢脂肪量均呈正相关(均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脂肪量与皮下脂肪量、内脏脂肪量及体重关系密切。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广西AIDS患者体脂肪的基线资料,可为开展AIDS病人脂代谢的防控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抗生素头孢唑肟丙匹酯的合成方法。方法以头孢唑肟酸为原料经三步反应合成头孢唑肟丙匹酯。结果目标化合物总收率41.5%,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结论用本法合成头孢唑肟丙匹酯,原料易得,操作简便,易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背景 目前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很高,且国内外关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心力衰竭患者5年全因死亡的相关性临床研究较为缺乏。目的 分析心力衰竭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5年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选取2012年8月—2013年7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成年症状性心力衰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41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电话随访了解心力衰竭患者的5年全因死亡情况。根据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等分为4组,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心力衰竭患者5年全因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率为55.3%(231/4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尿素、肌酐、胱抑素C、肌酸激酶同工酶、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心功能分级、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高是心力衰竭患者5年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而体质量高、三酰甘油水平高、使用β-受体阻滞剂是心力衰竭患者5年全因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女性心力衰竭患者5年全因死亡发生风险低于男性(P<0.05)。在校正了多种混杂因素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仍然是心力衰竭患者5年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是心力衰竭患者5年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比值越高,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苗族和仫佬族成年女性血脂异常的检出率、民族差异及危险因素。方法2012年7月—2013年8月随机整群抽取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偏僻村寨的苗族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偏僻村寨的仫佬族成年女性共444人,进行问卷调查,抽血检测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C),并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体成分;比较两民族的血脂水平、血脂异常的类型及检出率的差异,分析血脂异常与体成分等因素的关联及民族差异。结果苗族和仫佬族女性的TC、TG和LDL-C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除LDL-C外,均为苗族高于仫佬族(P<0.01)。苗族血脂异常的总检出率为35.25%(86/244),高于仫佬族的25.00%(50/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0,P<0.05);其中高TC血症是苗族最常见的血脂异常类型,高LDL-C血症是仫佬族最常见的血脂异常类型。相同民族血脂异常组的年龄、脂肪量、内脏(皮下)脂肪含量、体脂肪率、BMI、腰臀比、绝经年限、生育子女数等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民族的血脂异常组比较,苗族的体质量、脂肪量、细胞外液、内脏(皮下)脂肪含量、体脂肪率、BMI、腰臀比及绝经年限均高于仫佬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腰臀比、体脂肪率、绝经年限和生育子女数均与苗族和仫佬族血脂异常呈正相关(OR>1,P值均<0.05)。结论苗族和仫佬族成年女性的血脂异常类型及检出率存在差异;年龄、BMI、腰臀比、体脂肪率、绝经、绝经年限和子女数是两民族女性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腰臀比和体脂肪率比BMI能更好的预测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6.
(6R,7R)-7-氨基-8-氧代-5-硫-1-氮杂二环[4.2.0]辛-2-烯-2-羧酸与(Z)-2-[[[(S)-2-(叔丁氧羰基)氨基-1-氧代丙基]氨基]-4-噻唑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2-巯基苯并噻唑)酯反应制得(6R,7R)-7-[[[2(S)-[(N-叔丁氧羰基-2-氨基-1-氧代丙基)-氨基]-4-噻唑基][(Z)-甲氧基亚氨基]乙酰基]氨基-8-氧代-5-硫-1-氮杂二环[4.2.0]辛-2-烯-2-羧酸,与特戊酸碘甲酯成酯后,再脱保护、成盐制得头孢唑肟丙匹酯单盐酸盐,总收率为7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