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留置针在儿科门诊婴幼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儿科门诊收治的静脉输液婴幼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头皮针穿刺输液,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家属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门诊婴幼儿静脉输液采用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能提高患儿穿刺的成功率,有效减轻患儿的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且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轻力结合微种植体支抗快速矫治安氏Ⅱ类错的效果。方法将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口腔科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30例上颌前突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先后顺序采用单双号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Roth直丝弓托槽结合微种植体支抗矫治,观察组采用轻力结合微种植体支抗矫治,比较两组患者的矫治治疗时间,矫治前及矫治后的SNA角、SNB角、ANB角、U1-SN角、U1-NA角、L1-NB角、L1-MP角及U1-NA、L1-NB、L1-MP、L6-MP距离。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为(20.6±1.6)个月,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5.6±1.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U1-NA角[(25.16±3.84)° vs (28.94±4.72)°]、L1-MP角[(99.41±3.56)°vs (103.46±3.22)°]、L1-NB角[(23.71±6.19)° vs (28.62±6.09)°]、L1-MP [(34.69±2.21) mm vs (36.84±2.49) mm]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L6-MP为(32.19±2.86) 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46±2.3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力结合微种植体支抗快速矫治与Roth直丝弓托合微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其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内收上前牙及控制上前牙的唇倾程度,增加下颌的顺时针旋转程度、后牙升高程度。  相似文献   
3.
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树脂桩核修复磨牙1年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树脂桩核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1个牙体严重缺损的磨牙进行桩核冠修复,用玻璃纤维增强型 复合树脂作桩核,以钛合金烤瓷全冠修复牙体缺损.结果:31例修复患者中除有1个桩松动、脱落,无核松动、脱落,成功率96.77%.结论: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树脂桩核在后牙牙体缺损的修复中,能满足临床要求,但仍需进行长期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4.
正畸临床中对牙齿施加一定强度的足够长时间的力,牙齿会发生移动,包绕牙根的牙槽骨、牙周组织会发生改建,从而使牙齿得以移动到新的位置上.影响正畸牙齿移动的因素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牙齿施加的机械力,另一方面是机体对机械力的反应.  相似文献   
5.
秦明群  黄甲清  毛峻武  林武洲  向秋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1):913-915,918
目的研究Ni-Ti螺旋弹簧和橡皮链施力后,尖牙远中移动速率、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探讨不同持续张力的正畸效果和生物学效应。方法用OPAK直丝弓矫治技术托槽,排齐整平后,采用0.018×0.025″SS的Ni-Ti方丝进行尖牙远中移动。然后,用初始力150g的Ni-Ti螺旋弹簧和橡皮链牵引尖牙向远中,21d后,采用游标卡尺测定牙齿移动距离,Beckm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GCF-ALP)的活性。结果螺旋弹簧和橡皮链施力21d后,尖牙向远中移动距离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螺旋弹簧和橡皮链持续牵引力作用下,GCF-ALP活性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加,6个月时达到最高水平,与加力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6个月后,GCF-ALP开始下降,12个月时,橡皮链加力侧GCF-ALP活性基本恢复到加力前的水平。但在6和12个月时,GCF-ALP活性在螺旋弹簧施力侧显著高于橡皮链施力侧,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螺旋弹簧拉尖牙向远中移动速率较快,产生的生物学效应较强而持久。  相似文献   
6.
氟化处理对正畸酸蚀牙防龋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预防口腔固定正畸酸蚀牙釉白斑的发生。方法:在酸蚀前后分别用氟化泡沫对牙釉质进行氟化处理。结果:经氟化处理的牙齿,釉白斑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氟化处理可降低口腔固定正畸患者釉白斑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口腔压力侧Wnt3a和Wnt4是否表达,初步探讨其与口腔正畸骨改建的关系。方法:共采用2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别在正畸加力4个时间点:第1,3,7,14天取材,用于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免疫组化中,Wnt3a在4个时间点均有阳性细胞表达,Wnt4未检测到。结论:在大鼠口腔正畸骨改建中Wnt3a表达与口腔正畸相关。  相似文献   
8.
前牙反是一种影响、颌、面正常发育,并可随年龄增长而加重的错畸形,因此,需要尽早矫治。对于替牙期前牙反病例,目前“2×4”技术为主要的矫治方法。本文介绍一种“2×4”技术结合带“Ω”曲的镍钛丝矫治替牙期前牙反,可简化和缩短疗程。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肾病综合征(NS)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NS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家长自护能力(ESEA)评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患儿家长ESEA评分及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NS患儿治疗依从性,减少患儿并发症,提高家长自护能力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背景:许多临床病例表明微型种植体在内收前牙的牙齿力学正畸过程中是强有效的支抗。 目的:比较微型种植体和头帽口外力装置作为正畸强支抗矫正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内收前牙的有效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以X射线头影片测量分析的观察验证性实验,于2003—06/2007—10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完成。 对象:选择双颌前突和上颌前突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需要拔牙矫正患者32例。其中使用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16例,使用口外J钩作支抗16例。方法:种植体支抗组在上颌双侧第一恒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的牙槽间隔内植入微型自攻型钛合金种植体作为支抗关闭间隙。初期使用种植体做尖牙向后结扎,整平牙弓后在上颌侧切牙远中装置牵引钩,种植体与牵引钩之间采用弹性牵引关闭拔牙间隙。口外J钩支抗组使用Ⅱ类牵引加头帽口外J钩滑动法加强后牙支抗关闭拔牙间隙,采用传统加强支抗的方法,上下颌第一、二恒磨牙均上带环同时配合上颌口外弓及下颌唇档加强支抗。矫正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对比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矫正前后X射线头影测量的线距,观察第一磨牙的位置改变。结束后观察患者前牙覆耠覆盖关系和Ⅱ类磨牙关系的改变,以及面型凸度的改善程度。 结果: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有2例微型种植体发生松动,经取出重新植入后保持了稳定。两组正畸治疗后均建立了正常的前牙覆耠覆盖关系,Ⅱ类磨牙关系得到纠正,第一磨牙的位置稳定,上前牙均得到较多的内收,面部突度也明显减小。X射线头影测量结果显示,种植体支抗组上颌第一磨牙为近中整体前移,其冠部平均前移0.86mm,切牙切缘平均内收6.17mm;而口外J钩支抗组支抗磨牙近中平均前移2.36mm,切牙切缘平均内收4.51m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微种植体可以达到与口外J钩一样对前牙生物力学的矫治效果,且支抗作用更强。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猞畸形矫治时可以完全替代口外J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