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 C A15 - 3 对术后乳腺癌的随诊价值。材料与方法:1996 年6 月至1996 年12 月行常规放疗的术后乳腺癌患者45 例,于放疗前开始首次检测外周血 C A15 - 3 值,在以后的随诊工作中,作为检查项目之一,即每1~3 个月查血1 次,监测时间为2 年。结果:有复发转移与无复发转移两组的 C A15 - 3 水平分别为(56 .21 ±8 .37) U/ml,(13 .49 ±2 .22) U/ml, P< 0 .01 ; C A15 - 3 升高的5 例复发转移患者, C A15 - 3 首次升高均出现于临床或影像学检查之前,提早时间平均为(2 .54 ±1 .36) 个月;以 C A15 - 3 > 30 U/ ml 为阳性,6 例复发、转移患者中,5 例阳性,阳性率的95 % 可信区间为36 % ~100 % ,39 例无复发、转移患者中,1 例 C A15 - 3 阳性,假阳性率的95 % 可信区间为0 ~14 % 。结论: C A15 - 3 对乳腺癌术后的转移或复发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性,在术后随诊中有不可替代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手术治疗脑胶质瘤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脑胶质瘤术后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5 7例脑胶质瘤患者中行全切4 1例 ,次全切 16例 ,术后均采用60 钴γ射线或电子直线加速器 6MV -X线放疗 ,2 9例同时予榄香烯治疗。结果 全切术后患者 1年生存率 5 6 % ,次全切术后患者 1年生存率 19%。低分级(星形细胞瘤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 1年生存率 5 5 % ,高分级 (胶质母细胞瘤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 1年生存率 8%。放疗前卡氏评分≤ 6 0分者 1年生存率为 17% ,卡氏评分≥ 70分 1年生存率为 6 5 %。结论 手术全切、病理低分级、放疗前卡氏评分≥ 70分的患者预后较好。手术切除程度、病理分级、放疗前卡氏评分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p5 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 5 2例肺癌组织中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中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78 8% ,其中鳞癌与腺癌分别为 75 0 %和 82 1% ,p5 3蛋白阳性病人的预后较阴性者差。结论 :p5 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有较高的表达 ,有可能作为评估预后、指导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吉非替尼(gefitinib)联合不同剂量放疗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株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浓度分别为0、1、2.5、5、10、20、40和80μmol/L Gefitinib对肝癌Bel7402细胞株的生长抑制率;克隆形成实验测定SF(存活分数),观察放射敏感性,计算细胞生存率,拟合生存曲线并计算放射增敏比,观察放射增敏作用。结果:MTT实验结果表明,Gefitinib单独作用于肝癌Bel7402细胞株具有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其IC50(半数抑制浓度)为7.26μmol/L。不同浓度的Gefitinib与不同剂量照射人肝癌Bel7402细胞株,SF与单纯放射治疗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靶单击模型,拟合生存曲线为人肝癌Bel7402细胞株R(放疗)+0.1×IC50Gefitinib、R+0.2×IC50Gefitinib生存分数其放射增敏比(SER)分别为1.237 5和1.345 6。结论:Ge-fitinib对肝癌Bel7402细胞株有抑制增殖作用,其IC50值为7.26μmol/L。Ge-fitinib对肝癌Bel7402细胞株有放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靶区的勾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手术切除的319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淋巴结分组按美国胸科协会(AST)修订的图谱,将食管区域淋巴结分为20组。探究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与发病部位、肿瘤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脉管癌栓的关系,分析其相关的潜在危险因素。结果 319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48.90%(156/319),淋巴结转移度为15.70%(562/3581)。胸上、中、下段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5.48%、47.06%、56.43%,有从上而下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胸下段为最高。20组淋巴结中胸上段1、2、4、5、7、9组的淋巴结转移度较高(χ2=27.38,P<0.05);胸中段2、4、5、7、8M组的淋巴结转移度较高(χ2=57.77,P<0.05);胸下段的4、5、7、8L、16、17、20组的淋巴结转移度较高(χ2=28.88,P<0.05)。因此,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部位为食管旁、隆突下、气管旁、主肺动脉窗、胃左动脉旁、贲门旁和腹腔淋巴结。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与分化程度、病变长度、浸润深度、有无脉管癌栓有相关性(χ2=6.82、26.04、36.26、4.56,P<0.05),与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切缘情况无相关性(P>0.05)。其中肿瘤病变长度、浸润深度是独立危险因素(OR=2.212、2.123,P<0.05)。结论 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与病变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脉管癌栓有关,勾画靶区时应综合考虑以上相关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腹部恶性肿瘤的疗效,并分析影响近期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8例晚期腹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放疗,单次剂量300~400cGy,共10—12次,每日或隔日照射1次,每周5次或3次,总剂量3000~4800cGy,放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及近期疗效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近期疗效:总有效率(CR+PR+SD)为63.2%;远期疗效:3、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为63.2%、39.5%和34.2%,中位生存期4个月;多因素分析放疗总剂量是影响腹部恶性肿瘤三维适形放疗近期疗效的相关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能够缩瘤减症,提高生存质量。放疗总剂量是影响腹部恶性肿瘤三维适形放疗近期疗效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与c-erbB-2表达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乳腺癌ER、PR、c-erbB-2测定的临床意义,应用乳腺癌受体酶联雌二醇与孕酮新和组化检测法,检测137例乳癌激素受体状况。同时应用ABC免疫组化法进行c-erbB-2表达测定。结果发现137例乳腺癌(+)PR(+)66例,ER(-)PR(-)42例,ER(+)PR(-)16例,ER(-)PR(+)13例。ER、PR阳性乳腺癌的c-erbB-2阳性率分别为22.0%和20.3%,ER、PR  相似文献   
8.
CA15—3对术后乳腺癌的随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A15-3对术后乳腺癌的随诊价值。材料与方法:1996年6月至1996年12月行常规放疗的术后乳腺癌患者45例,于放疗胶开始首次检测外周血CA15-3值;在以后的随诊工作中,作为检查项目之一,即每1 ̄3个月查血1次,监测时间为2年。结果:有复发转移与无复发转移两组的CA15-3水平分别为(56.21±8.37)U/ml,(13.49±2.22)U/ml,P〈0.01;CA15-3升高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CT与病理的一致性,为靶区勾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胸外科住院并于我院行胸部CT检查的178例NSCLC病例,其中107例存在纵隔淋巴结异常。男性75例,女性32例。年龄42-80岁,中位年龄62岁。将CT显示的纵隔淋巴结按分区及大小记录,CT显示异常淋巴结个数与病理阳性个数,计算淋巴结转移率,并观察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全部病例淋巴结大小与转移的关系:长径<10mm转移率17.6%,10-14mm转移率31.7%,15-19mm转移率58.8%,≥20mm转移率93.9%。长径≥15mm为阳性标准:假阳性21例,假阴性24例,CT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57.9%,特异性58.0%,阳性预测值61.1%,阴性预测值54.7%,准确率57.9%。按分组标准判断:假阳性15例,假阴性23例,CT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59.6%,特异性70.0%,阳性预测值69.4%,阴性预测值60.3%,准确率64.5%。结论:随着淋巴结长径的增大,淋巴结转移率逐渐升高。腺癌较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且长径较小时转移率就较高。CT异常淋巴结>2个较≤2个淋巴结转移率高,且长径较小时转移率就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治疗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对65例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分为全脑放疗(WBRT)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组和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WBRT+3D-CRT)组.WBRT组2~3 Gy/次,总剂量30~40 Gy/3~4周;3D-CRT组治疗单次靶区周边剂量3~8 Gy,总剂量40~60 Gy;WBRT+3D-CRT组,WBRT 2~3 Gy/次,总剂量30~40 Gy/3~4周,之后3D-CRT治疗单次靶区周边剂量3~8 Gy,总剂量16~32 Gy.结果三组病例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2.3%、84.3%和85.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11,12.5个月.在死亡原因中,WBRT组死于脑转移比率为53.8%,较后两组高.结论对于肺癌脑转移,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WBRT+3D-CRT)组及单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组在肿瘤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方面均优于全脑放疗(WBRT)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