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2.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以牛、羊、猪为传染源,人主要是接触病畜而感染。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轻重不一,可侵犯全身多个系统,常表现为发热、乏力、多汗、关节痛、肝脾肿大等,但症状缺乏典型性。该病一般在内蒙古等北方牧区流行,南方地区很少有该病流行。我们分析了浙江省金华市6例布鲁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治疗等情况,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盛棋跃  付跃娟 《浙江医学》2007,29(4):373-375
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应用,麻疹发病率已大大降低。但近年来,麻疹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今年浙江省麻疹爆发流行,年龄分布上出现双峰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保障,并降低孕妇与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10月在医院接受分娩的1 367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与否分为正常组1 231例和感染组136例,对比分析孕妇的年龄、住院天数、产后大出血、羊水异常、并发糖尿病、新生儿出生质量、Apgar评分、胎龄、窒息、黄疸和早产儿等相关指标,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1 367例孕妇中发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136例,感染率为9.9%;感染组新生儿胎龄(37.4±1.7)周和出生体质量(3.0±0.8)kg均明显小于正常组的(39.4±1.9)周和(3.8±0.7)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感染组新生儿窒息、黄疸和早产儿发生率为11.0%、12.5%、10.3%,明显高于正常组的3.3%、5.3%和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感染组孕妇住院天数(7.9±4.2)d明显比正常组(5.6±2.5)d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孕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孕妇产后大出血、羊水异常和并发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19.9%、5.1%和22.8%均明显高于正常组5.7%、0.7%、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影响胎儿发育,增加新生儿窒息、黄疸和早产发生率;增加孕妇产后大出血、羊水异常和并发糖尿病发生率,延长产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金华地区2011年8月至2017年12月确诊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25例,根据患者的生存情况,将25例患者分为痊愈组(15例)与死亡组(10例)。比较痊愈组和死亡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ALT、肌钙蛋白I、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肌酐及尿蛋白,治疗及预后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痊愈组出现意识障碍患者显著低于死亡组(1/15 vs. 7/10,P=0.002),AST/ALT [1.80(1.38,3.16)vs. 3.27(1.97,4.84),H=1.997,P=0.046]、肌钙蛋白I [0.04(0.02,0.25)ng/L vs. 0.63(0.49,1.19)ng/L,H=3.328,P=0.001]、肌酸激酶[836.00(318.00,1 462.00)U/L vs. 2 486.00(590.25,3 417.00)U/L,H=2.302,P=0.021]、CK-MB [33.00(25.00,52.00)U/L vs. 66.50(38.25,104.50)U/L,H=1.970,P=0.049]、PT [11.70(10.90,12.20)s vs. 14.35(12.53,15.63)s,H=2.719,P=0.007]及APTT [44.70(34.20,53.20)s vs. 79.00(60.05,105.55)s,H=3.439,P=0.001]表达水平亦均显著低于死亡组。将AST/ALT、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CK-MB、PT及APTT纳入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ST/ALT [曲线下面积(AUC)= 0.740,95%置信区间(CI)(0.525,0.955),P=0.046]、肌钙蛋白I [AUC=0.900,95%CI(0.777,0.987),P=0.001]、肌酸激酶[AUC=0.777,95%CI(0.570,0.983),P=0.021]、CK-MB [AUC=0.737,95%CI(0.519,0.954),P=0.049]、PT [AUC=0.817,95%CI(0.654,0.923),P=0.007]及APTT [AUC=0.913,95%CI(0.804,0.993),P=0.001]均对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其中,肌钙蛋白I和APTT的AUC分别为0.900和0.913,对预后的预测能力均较好。 结论金华地区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患者多病情重、死亡比例高、临床症状多样,其中AST/ALT、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CK-MB、PT及APTT是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疗效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恩替卡韦治疗。2组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糖代谢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2组肝功能指标白蛋白(Alb)治疗后明显增加,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治疗后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指标Alb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ALT、TBiL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后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肝纤维化指标PC Ⅲ、HA、LN治疗后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 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肝功能均未见加重。 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效果明显,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