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2016年贵阳市白纹伊蚊幼虫及成蚊对4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当地白纹伊蚊的防控及相关传染病疫情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广泛采集贵阳市不同区域的白纹伊蚊,并标记采集地点,记录采集试虫数量、虫态等信息。采用WHO推荐的蚊虫抗药性生物测定方法,幼虫采用浸渍法,成虫采用接触筒法,分别测定幼虫和成虫的抗药性,判断抗性程度。参考品系数据引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的实验结果。结果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和敌敌畏4种常用杀虫剂对贵阳市白纹伊蚊幼虫的LC50分别为0.006、0.000 7、0.003和0.074 mg/L,为参考品系的7.78、1.8、17.8和2.17倍。成蚊接触0.1%溴氰菊酯药膜1 h后,24 h的死亡率为79.6%,表明成蚊对溴氰菊酯已经产生了抗性;而对3%高效氯氰菊酯、3%氯菊酯、0.06%残杀威和8%顺式氯氰菊酯药膜接触1 h后,24 h死亡率分别为93.2%、90%、87.9%和97.4%,均表现为可疑抗性。结论贵阳市白纹伊蚊幼虫对测试的4种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除了对氯菊酯为中抗外,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敌敌畏均为低抗;成蚊对溴氰菊酯产生了抗性,对高效氯氰菊酯等抗性程度需进一步确定,应加强贵州省蚊虫抗药性监测,科学指导杀虫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贵州省道真县输入性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点及媒介伊蚊种类及其密度,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个案调查表对2016年7月道真县马尔代夫归国人员中的登革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利用ELISA方法对归国人员血清进行IgM抗体检测;采用人诱法和布雷图指数(BI)法对媒介伊蚊密度进行调查。结果26名归国务工人员中,登革热IgM抗体阳性6份,其中临床诊断病例5例,疑似病例2例,隐性感染者1例,罹患率为30.77%。7例患者经治愈出院,其余19人隔离观察14 d未发病。道真县玉溪镇、河口乡和棕坪镇的媒介伊蚊监测人诱停落指数为2.4只/(人·h),超过C级[人诱停落法≤1.5只/(人·h)]水平;BI为7.0,略高于控制登革热传播的阈值(BI≤5)。结论该起登革热输入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引起本地流行。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目前贵州省中华按蚊对常见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本研究选择贵州省从江县、播州区和荔波县为调查点,分别于2018、2019及2020年8月捕捉中华按蚊成蚊,根据WHO推荐使用的药膜接触筒法测定受试蚊对4%DDT、0.05%溴氰菊酯、5%马拉硫磷的敏感性,确定抗性级别,采用χ2检验比较60 min击倒率及校正死亡率的差异。从江、播州和荔波受试蚊均对0.05%溴氰菊酯首只击倒时间最长,分别为8.63、17.52、14.87 min,对4%DDT分别为6.33、2.95、11.88 min,对5%马拉硫磷分别为7.95、2.15、9.80 min。从江、播州和荔波受试蚊接触5%马拉硫磷药膜60 min后击倒率最高,分别为83.9%、39.0%、59.0%,3县(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8,P<0.05);接触4%DDT药膜60 min后击倒率分别为61.9%、33.3%、36.2%,接触0.05%溴氰菊酯药膜分别为20.0%、34.2%、11.3%。从江、播州和荔波受试蚊接触4%DDT后的半数击倒时间(KT50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毕节市七星关区及金沙县德国小蠊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为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在毕节市七星关区及金沙县餐饮场所、宾馆饭店、医院大量采集德国小蠊成虫及若虫,经实验室获得子一代试虫,选择羽化后7~15 d的健康雄性成虫供试。采用药膜接触法获得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半数击倒时间(KT50),并将野外品系与敏感品系进行比较以评价其抗药性程度。结果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敌敌畏及残杀威在使用剂量均为0. 05%的浓度下,对七星关区德国小蠊的KT50分别为70. 51、82. 54、80. 67、22. 59和35. 53 min,抗性倍数分别为24. 83、34. 83、7. 39、6. 35和3. 13;对金沙县德国小蠊的KT50分别为13. 36、16. 72、77. 42、59. 07和27. 04 min,抗性倍数分别为4. 7、7. 05、7. 09、16. 59和2. 38。结论毕节市两地德国小蠊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存在差异,其中七星关区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及高效氯氰菊酯达高抗水平,而金沙县德国小蠊对敌敌畏的抗性水平最高,两地德国小蠊对氯菊酯及残杀威的抗药性均处于中度和低度水平。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我国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发病率呈现大幅增高趋势,布病已经成为发病率上升速度最快的传染病之一,部分省(区)仍有爆发和流行[1-2].截至2009年,贵州省无人间布病病例报告,2010年贵州省报告了首例布病病例.为进一步查清贵州省布病流行程度和流行特征,2011年作者在贵州省部分县区开展了布病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鼠类生境样本中鼠疫耶尔森氏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优选、评价鼠类生境样本DNA提取方法,提取疫区鼠类洞穴土壤、粪便等生境样本中DNA,应用RT-PCR试剂盒检测鼠疫耶尔森氏菌特异性pla基因。结果柱式土壤DNAout法提取DNA效果最好,回收率是24.54%。联合应用柱式土壤DNAout法和RT-PCR法检测鼠类生境样本,鼠疫耶尔森氏菌pla基因的阳性率为3.44%(10/291)。结论应用柱式土壤DNAout法提取鼠类生境样本DNA,RT-PCR法可以检测到鼠类生境中鼠疫耶尔森氏菌pla基因。  相似文献   
8.
为与鼠类相关的疾病和公共卫生工作提供基础资料,记述贵州省啮齿动物名录。根据相关文献记述和近十年来笔者进行的鼠疫疫源调查资料综合汇总,贵州属东洋界、中印亚界,境内大部分地区属华中区的西部山地高原亚区,西部一隅则属西南区的西南山地亚区,啮齿动物种类繁多,共有4目12科33属66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贵州省鼠疫疫源地兴义市疫源乡镇黄胸鼠对抗凝血杀鼠剂的抗性水平.方法 采用无选择摄食实验,对试鼠单笼饲养,进行9d攻毒后正常饲养观察,总实验期25 d.结果 实验共选合格试鼠23只(12 ♂/11♀),体重67~170 g,其中13只鼠死亡,死亡剂量117.65~293.75 mg/kg,死亡时间6.62(4~10)d;10只鼠成活,成活剂量284.76~522.73mg/kg;抗药性发生率为43.48%.结论 兴义市黄胸鼠对杀鼠灵存在抗药性个体和抗药性种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兴义市家蝇对常用杀虫剂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残杀威的抗性水平,为病媒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微量点滴法。结果 2015年兴义市家蝇对4种杀虫剂的半数致死量LD_(50)(μg/♀)分别是残杀威40.00、高效氯氰菊酯1.052、敌敌畏0.754、溴氰菊酯0.317。对4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分别是敌敌畏251.33,残杀威113.31,高效氯氰菊酯61.88,溴氰菊酯45.29。结论兴义市家蝇对敌敌畏及残杀威均为极高抗性水平,应停止使用敌敌畏及残杀威等药物灭蝇,对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也达到高抗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