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庆市0~5岁儿童睡眠时间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妍  王继林  甘文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5):2087-2090
目的:了解重庆市0~5岁儿童的睡眠时间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3~5月在本市两个区6个街道分年龄组随机抽样对1 363名0~5岁的城镇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重庆市0~5岁儿童的睡眠时间较国外同龄儿童短,但较上海同龄儿童长。结论:目前重庆地区儿童睡眠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小年龄段以家庭环境因素为主,大年龄段以社会家庭环境因素为主,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睡眠行为的不正确应答。  相似文献   
2.
婴儿换乳期食物添加困难与气质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婴儿气质特征与换乳期食物添加困难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指导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方法】对93名婴儿的气质和换乳期食物的添加情况.分别采用中国婴儿气质量表(CITS)和换乳期食物添加困难评定量表进行评定;对21例存在换乳期食物添加困难的婴儿进行干预。并与对照组16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麻烦型、中间偏麻烦型和发动缓慢型气质婴儿较易发生换乳期食物添加困难,添加困难的发生与心境、适应性、持久性、注意分散和反应阈等维度明显相关。对实验组进行干预后取得明显效果。【结论】婴儿的气质特征在换乳期食物添加困难的发生原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存在换乳期食物添加困难的婴儿,根据其不同的气质特征,指导家长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喂养方法,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新生地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引起婴幼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重要原因。因此病对新生儿生命质量有直接影响,愈来愈引起临床儿科医师的重视。本文对1996年~1998年本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共56例的病因进行分析,认为:新生地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是新生儿窒息及胎儿宫内窘迫。故应强调重视围生期保健,减少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从而降低本病的发生率,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治疗中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强调早期积极控制脑水肿,减少惊厥发生。临床资料1一…  相似文献   
4.
早期教育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教育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近期影响.方法 102例早产儿分为早教组(A1组,49例)、对照组(A2组,53例),选择同期正常足月儿为对照组(B组,50例).A1组接受本院早教中心的早期教育,A2、B组只接受常规儿童保健,未参加任何机构的早期教育.3个组均在年龄1周岁进行中国婴幼儿智能发育测验.结果早产儿早教组的各能区发育商,均显著高于早产儿对照组(P<0.01).早产儿早教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能区发育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教育能促进早产儿的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5.
利他林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文玲 《中国药业》2007,16(13):44-44
目的探讨利他林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采用利他林治疗33例患儿,用量为15~30mg/d。结果治疗有效率为93.9%,副作用较少。结论利他林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疗效显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的修订与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孤独症筛查量表FOSPAC-R为蓝本,修订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并对该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方法】引入修订FOSPAC-R量表,并选择儿童孤独症组、正常儿童组和语言障碍以及其他发育障碍的儿童组作为研究对象对该量表进行信度、效度检验。【结果】该量表各项目的评定者信度和重测信度(r)分别为0.573~1和0.539~1,量表总分的评定者信度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993和0.984。量表项目的内部一致性较好(Cronbach’sα=0.827)。量表的区分效度[F(2,78)=220.749、P0.001]。各项目的鉴别诊断效度均达良好的水平。【结论】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量表的编制要求,可用于婴幼儿孤独症的筛查。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窒息造成新生儿多系统损害,严重时可造成不可逆后果,是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窒息程度愈重,时间愈长,对新生儿心、脑、肺、肾的损害愈大,为减少窒息对新生儿的损害,复苏是关健,应争取尽快复苏成功,以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院新生儿病房在1997年1月至1998年3月共收治新生)[苍白窒息34例。诊断依据生后1分钟APgar评分<3分。其中男l‘例,女l’例;胎龄在‘’~‘’周之rdJ“例,<3’周‘磷,>rtz周3例;体重<ss0Oss例,>a000gZ例,250O~400Og之;司24例;创宫产19例,顺产15例…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疾病筛查10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庆市新生儿疾病筛查10年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和苯丙酮尿症(PKU)的筛查情况。方法:对新生儿疾病筛查10年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CH筛查先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促甲状腺素(TSH)的浓度;PKU筛查先后采用细菌抑制法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苯丙氨酸(Phe)浓度。结果:1996年10月~2006年12月共筛查本市22个区县的新生儿240 013例,检出CH患儿167例,发病率为1/1 437,检出PKU 9例,发病率1/26 668。结论:①我市CH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②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应在政府重视与领导下,健全网络,规范管理,加强健康教育,才能不断提高筛查率,使患儿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从而提高人口素质,减少残疾儿童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整合疗法干预孤独症儿童,观察他们共同注意行为和情绪认知在干预前后的变化,探讨整合疗法对孤独症儿童社会认知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孤独症患儿42例分为干预组24例、对照组18例。干预组采用整合疗法进行干预,时间6个月;对照组为未能接受系统干预的孤独症儿童。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孤独症患儿的共同注意行为发生情况、识别他人面部表情的正确率进行记录、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共同注意行为与识别他人面部表情的正确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干预组共同注意行为的发生和识别他人面部表情的正确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整合疗法有助于改善和促进孤独症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可以作为临床上干预孤独症儿童的操作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