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探讨窒息缺氧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为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易患感染性疾病的机理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以正常新生儿为对照,检测了窒息新生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变化.结果新生儿窒息后:(1)CD_4~+细胞减少,CD_8~+细胞增加,CD_4/CD_8比值降低(P<0.01、0.0025);而且重度窒息儿CD_3~+细胞亦明显减少(P相似文献   
2.
3.
4.
本实验用3种不同固定液固定不同年龄的绵羊口腔上皮,用透射电镜观察上皮细胞中透明角质颗粒的超微结构。本文的结果表明:1.绵羊口腔上皮存在两种类型透明角质颗粒。Ⅰ型颗粒的形态结构随上皮发育而变化,它从圆形颗粒变成与张力细丝束结合后的不规则形颗粒,最后颗粒从成年动物口腔上皮的某些部位消失。Ⅱ型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周边有游离核蛋白体围绕,其形态结构不随上皮发育而变化。自发生后这种颗粒始终存在于成年动物口腔上皮中。2.根据两型颗粒与不同固定液的反应,Ⅰ型颗粒的组成成分具有脂蛋白性质,而Ⅱ型颗粒除有脂蛋白性质外,还具有不饱和脂类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用三种固定方法固定绵羊口腔上皮。根据对不同固定剂的反应,区分出两种类型膜包颗粒。硬腭上皮含Ⅰ型颗粒,其颗粒的内部结构随固定方法不同而变化。齿板和丝状乳头上皮含Ⅱ型颗粒。不同固定剂对此型颗粒的超微结构不引起明显变化。两型颗粒均存在于软腭上皮中。根据不同固定剂对膜包颐粒的影响,Ⅰ型颗粒可能富含糖蛋白和脂蛋白,Ⅱ型颗粒存在含游离氨基的磷脂类。在硬腭和软腭上皮中,伴随膜包颗粒数量减少,朝向上皮游离面的细胞膜表面覆盖了一层电子致密物质。此物质对不同固定剂的反应与Ⅰ型颗粒的内含物相同。这层表面物质可能与上皮的渗透屏障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石油化工生产中接触毒物女工受孕时间的研究北京医科大学周树森,刘淑红,张秀池,马文军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职工医院王林翠,王石平通过测量人群的受孕时间可反映其受孕力。本文对接触石油化工生产毒物的女工及对照人群的受孕时间进行了研究,调查对象为1992年4月...  相似文献   
7.
用过碘酸——氮基硫脲——蛋白银细胞化学方法观察绵羊口腔真角化上皮(硬腭、齿板和丝状乳头)和类角化上皮(软腭)中两型膜包鞭粒的糖蛋白性质。Ⅰ型颗粒(硬腭和软腭)的周边内含物富含糖蛋白,而中央内含物不具有糖蛋白的性质。硬腭和软腭上皮中,被覆于上皮细胞胞膜表面的电子致密物富含糖蛋白。这层物质来自Ⅰ型颗粒。这些糖蛋白物质可能是上皮渗透屏障的组成成分之一。Ⅱ型颗粒(齿板,丝状乳头和软腭)不与过碘酸——氨基硫脲——蛋白银方法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为老年肝硬化患者的消化道出血的判断及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老年肝硬化患者159例,A级57例,B级59例,C级43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消化道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43例和未出血组116例,比较各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肝硬化各分级组PLT、Fb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分级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分级的增加而逐渐升高(P〈0.05)。出血组和未出血组PLT均比对照组减少(P〈0.05),MPV、PDW、P-LCR明显增高(P〈0.05);出血组血小板计数(PLT)较未出血组减少明显(P〈0.05);出血组MPV、PDW、P-LCR较未出血组明显增高(P〈0.05),出血组和未出血组PT、APTT、TT均比对照组延长(P〈0.05);出血组PT、APTT、TT较未出血组延长(P〈0.05);血组纤维蛋白原(Fbg)较正常组、未出血组明显降低(P〈0.05),正常组和未出血组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凝血功能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存在较明显的正相关性,两者在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动态监测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对预判肝硬化患者的出血倾向有着较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5头水牛的胃(贲门部、胃底和幽门部)、十二指肠(前、中、后3段)、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向心段和离心段)、直肠和胰13个部位取材。用Bouin液固定,石蜡包埋,制成5μm厚的连续切片。其中1张用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辣根过氧化物酶(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生长抑素(Soma-tastatin)免疫反应细胞。观察此类细胞的形态和布,并进行数量统计。用ABC方法处理的相邻的两个连续切片分别用Grimelius法和Masson改良法染色,观察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的亲银性。观察结果表明:1.胃肠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主要分布在胃腺和肠腺,少量分布在胃肠粘膜上皮和十二指肠腺。胰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主要聚  相似文献   
10.
围产儿死亡及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院1984-1995年间177例围产儿死亡及其死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本组围产儿死亡率为14.68‰。死亡围产儿中早产儿占42.94%,畸形儿占18.64%。新生儿首位死因为窒息,胎死宫内首位原因为脐带、胎盘因素所致的宫内缺氧。资料表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环节是防治早产,加强对畸形儿的筛查,做好围产期保健,防治胎儿宫内缺氧,提高产科质量,搞好新生儿窒息抢救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