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A/2B(CDKN2A/2B)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是否能够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CIS)的发生风险.方法 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澄迈县中医院高血压管理信息系统中登记的3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与15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CIS患者(合并CIS组)为研究对象,采用亚硫酸盐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法(BSAS)对血液样本进行定量甲基化分析,检测CDKN2B基因甲基化水平.结果 合并CIS组患者饮酒史比例、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DKN2B甲基化水平均高于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史、血清Hcy和LDL水平升高以及CDKN2B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高血压患者发生CI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另外,根据性别对患者进行分层,在调整饮酒史、Hcy、TC、LDL等变量后,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患者,CDKN2B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均是CI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CDKN2B基因甲基化水平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性(rs=0.178,P<0.05).CDKN2B基因甲基化水平预测高血压患者继发CI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677(95%可信区间0.589~0.779).另外,对男性和女性患者CIS发生风险的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3(95%可信区间0.527~0.678)和0.754(95%可信区间0.693~0.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79,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CIS患者普遍存在CDKN2B基因高甲基化水平,其可作为一个有效预测CIS发病风险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产期妇女生殖道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孕妇常规进行阴道分泌物及血液的相关病原学检查,对生殖道感染孕妇及检测正常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追访。结果:感染组孕妇病理妊娠及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26—30岁、从事服务行业人员及中高等文化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结论:生殖道感染的检查应作为常规在产科门诊应用;对于不能解释或久治不愈的阴道脓性分泌物,应及时做宫颈分泌物培养以确诊;做好孕前体检;发现生殖道感染治愈后再妊娠,避免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搭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生化妊娠和早期临床妊娠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对于经期规律,停经少于等于49天的早期孕妇,应该根据停经天数、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亚单位(B-hCG)和阴道B超检查结果进行分组,A组为生化妊娠,B组为早期临床妊娠,C组为临床妊娠,每一组分别为500例。每组都要口服米非司酮,每天2次,每次25mg,连续口服3天,米索前列醇自研究对象服用米非司酮72小时后,开始顿服600μg,然后留院观察6小时。要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按期随访,观察每位对象的治疗结果并且自评满意度。结果①A、B、C组中的对象需要手术干预的分别为61例(12.2%),21例(4.2%),80例(16%),收住院的对象分别为6例(1.2%),5例(1.0%),0。这些数据均显示为治疗失败的例数;②三组研究对象头痛、头晕以及腹泻的症状发生的较少,不过呕吐、恶心和腹痛的症状发生率偏高;③A组对象有485例(97%)如期复潮,B组对象有451例(90.2%)如期复潮,C组有432例(86.4%)如期复潮;④满意度自评的情况,A组为499例(99.8%),B组为486(97.2%),C组为370例(74%)。结论米非司酮搭配伍米索前列醇来终止生化妊娠是非常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不需要临床妊娠被确定后再进行处理,而此种方法对于早期临床妊娠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回流灌肠是先天性巨结肠的首要治疗措施,其目的是尽快清除肠腔内的粪便和积气。应用这种针对性的灌肠方法,即可逐渐清除其扩张段结肠内的积粪,排出气体,解除便秘,减轻腹胀,维持其排便功能,达到进食及营养吸收的目的。并为医生施行根治手术做好充分的肠道准备。  相似文献   
5.
王琼琳 《妇幼护理》2024,4(2):313-315+318
目的 探讨质量控制管理在前置胎盘孕妇中的效果.方法 我院产科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前置胎盘孕妇,随机分为常规管理组与QC管理组,每组40例.常规管理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QC管理组成立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管理质量,性情绪、产程、出血量、母婴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结果 QC管理组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管理组(P<0.05).QC管理组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常规管理组(P<0.05).QC管理组的产程短于常规管理组(P<0.05).QC管理组术后2小时、24小时的出血  相似文献   
6.
舒桂兰  王琼琳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4):3461-3462
目的:探讨新柏氏TCT作为妇科门诊常规筛查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重要价值。方法:对2003年7月~2004年11月在本院妇科门诊行新柏氏TCT检测2 40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CT检测异常占11.70%,宫颈癌占0.17%,HPV检出率0.87%。结论:新柏氏TCT作为妇科门诊常规检查,筛查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缩宫素联合断脐后预防性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7月至12月收治的拟行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数表法设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两组均常规予以缩宫素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于胎儿娩出后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研究组于胎儿断脐后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比较两组出血量、宫缩强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研究组产后30min、2h、24h出血量均比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产后5、10、30、60min宫缩强度均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产后24h平均动脉压比产前低,心率比产前高,且研究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断脐后预防性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明显减少宫缩乏力产后出血量,提高宫缩强度,改善机体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耐受不良三联征对肺通气功能的改变及哮喘控制情况。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住院的阿司匹林三联征患者36例(AIT组),收集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和一般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各35例(鼻炎合并哮喘组和哮喘组)。比较三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呼气峰流速(PEF)、哮喘控制测试(ACT)、哮喘控制问卷(ACQ)。结果 AIT组FVC、FEV1、FEV1%FVC、PEF均低于哮喘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T组与鼻炎合并哮喘组比较,FVC、FEV1、P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FEV1%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T组ACT评分为14.2±4.5,ACQ评分为2.7±1.5,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鼻炎合并哮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T患者有较严重的气道炎症和较高的气道反应性,其肺功能明显下降且对哮喘控制不佳。FEV1%FVC是一个有效、灵敏的观察指标用来检测和评价AIT。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方左炔诺使用于紧急避孕时的临床反应并加以观察。方法选取200例无保护性性交在72小时内要求紧急避孕的妇女,随机将这些妇女分成A组和B组,分别为100例,A组患者服用4片复方左炔诺孕酮,相隔12个小时后再服用复方左炔诺孕酮4片;B组患者口服1片左炔诺孕酮,间隔12小时后再口服1片。两组研究对象会被定期随访,一直到她们月经来潮为止,与此同时还要观察其避孕效果和副作用与可接受性。结果使用经典方法(Dixon)来计算预期的妊娠数量,两组最后实际上各有1例对象妊娠,A组为83.2%的避孕效果,B组为84.2%的避孕效果,两组百分比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在避孕效果上复方左炔诺孕酮和左炔诺孕酮的效果相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补中益气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效果分析。方法 此研究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0月广昌县人民医院86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字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丸。比较2组疗效、阴道肌电电压、夜尿次数和治疗盆底肌肉肌力。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肉肌力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肌电电压较对照组高,夜尿次数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 采用补中益气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可提高疗效,改善盆底肌肉肌力,提高阴道紧缩度,减少夜尿次数,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