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卫生支持项目是中国与澳大利亚政府合作实施的疾病预防控制管理项目,旨在提高西藏地区医院的管理水平与临床疾病监测能力,加强疾病的预防控制效果,提升艾滋病、性病等传染性疾病的筛查管理水平。西藏卫生支持项目从2006年起在林芝市妇幼保健院及疾控中心落地实施,经过多年的努力,该项目显著改善了林芝市的卫生服务条件,提高了藏区人民的健康水平。但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本着"改进-总结-发现-再改进"问题的原则,基于西藏卫生支持项目近年来在林芝市的开展现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希望能够对项目的长期、持续和稳定开展起到积极作用,使藏区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林芝地区麻疹发病的流行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根据1986—2010年林芝地区疫情汇编和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的麻疹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86—2010年全地区共报告麻疹病例809例,年均发病率为21.1/10万。发病以〈15岁儿童为主(79.9%);以学生和农民发病最多;前3位分别为察隅县、米林县和林芝县。麻疹全年均有发病,4月和9月发病最多,呈季节性分布。结论林芝地区麻疹疫情较严重,在易感人群中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控制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察隅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面积31 659km2,辖6个乡(镇,下同),96个行政村,25 823人,平均气温11.8℃。2006年8月20日~10月24日发生麻疹流行,报告麻疹304例,报告发病率117.72/万,是近23年来麻疹发病人数最多的一年,无死亡病例。1流行病学特征1.1首发病例男,26岁,西藏自治区察隅县人。2006年8月15日从拉萨市探亲后返回,8月20日出现发烧、咳嗽、食欲不振、结膜充血、畏光、咽痛、口腔溃疡,发病4d后出疹。1.2地区分布304例麻疹分布于全县6个乡,察瓦龙乡发病211例,占总病例数的69.41%。1.3人群分布304例麻疹中,男性160例,女性144例,男女性别比为1…  相似文献   
4.
西藏自治区米林县一起旋毛虫病爆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 0 2年 1月 9~ 18日 ,米林县雪卡村一家 3人相继发病 ,住进米林县医院 ,后转入林芝地区人民医院 ,经专家会诊确诊为旋毛虫病。1 调查对象及方法以入住林芝地区人民医院的央宗等一家 3人为调查对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观察。2 结果2 .1 基本情况病例 1,女性 ,39岁 ,藏族 ,为病家户主。因腹痛、腹泻、伴四肢关节疼痛、肿胀 ,活动受限 7d,2 0 0 2年 1月 16日入米林县人民医院就诊 ,14 d后病情未好转 ,且全身关节红肿、疼痛加剧 ,伴发热 ,于 2 0 0 2年 1月 2 9日转入林芝地区人民医院治疗。当天检查 :Hb130 g/ L,RBC4 .16× 10 1 2…  相似文献   
5.
笔者曾收治缺铁性贫血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1例,其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现报道如下.患者,女性,76岁.1987年渐感乏力,活动时气促.即往患“内痔”10余年,有间歇性便时出血.血红蛋白(Hb),70g/L,心电图:ST_(Ⅰ、Ⅱ、Ⅲ、Ⅴ_(4—50))降低.1988年2月1日排便用力时出现心前区疼痛,便后缓解.自此每因用力或劳累时即出现心前区疼痛,持续10余分钟,均自行缓解,无放射痛.2月8日上午再次发生心前区疼痛,伴恶心、呕吐及大汗而入院.体检然温36.7℃,脉搏116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3/SKPa.贫血貌.两肺呼吸音粗糙.心界向左下扩大,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西藏林芝地区的疟疾问题逐步受到卫生部和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的高度重视,先后派出多批疟疾专家组对西藏林芝地区的疟疾问题进行专项调查,现结合现有的文献资料、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资料以及专项调查的结果,对当前西藏林芝地区的疟疾研究情况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林芝地区藏、汉族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健康状况以及学生常见病分布情况,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林芝地区八一镇4 716名7~18岁在校学生进行健康体质调查.结果 在身高、体重、胸围、坐高和肺活量等方面,藏族学生在多个年龄组均值高于汉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6.8%(汉族14.6%,藏族18%);视力不良率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查明西藏林芝地区是否存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自然疫源地。方法:选择有疫情报告地区,进行人间疫情调查;健康人群特异性抗体检测;在山地针,阔叶混合林及山间平原的农田和居民区,用夹夜法调查小兽数量;采集捕获动物肺,血和牛,羊血清标本,检测汉坦病毒感染情况,血标本用金标免疫斑点渗滤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动物肺的冷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抗原。结果:在西藏自然区防疫站疫情资料中,有该病记载的1976年工布江达县1例,1980年林芝县9例,检测林芝地区医院住院者18人,西藏高考学生357人和其他体检人员117人血标本,仅从2名林芝县,2名工布江达县,1名察隅县的高考学生和1名住院产妇中检出抗汉坦病毒总体抗和IgG荧光抗体,被检人群隐性感染率为1.22%,检测中华姬鼠等脊椎动物肺115只,汉坦病毒抗原阳性的中华鼠1只,带病毒率0.87%,动物血抗汉坦病毒总体和IgG荧光抗体皆阳性的有中华姬鼠5只,高山田鼠1只,抗体阳性为5.22%,检测扣,羊310只血清,其中黄牛抗汉坦坦病毒总抗体阳性率0.85%(1/118),绵羊总抗体和IgG抗体阳性率1.68%(3/179),结论:西藏林芝地区有HFRS散发病例,健康人群,中华姬鼠,高山田鼠,黄牛和绵羊中有汉坦病毒感染,证实了林芝县山地针,阔叶混合林及山间平原地带和工布江达县境域内存在着HFRS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林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前后的管理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前后对照的方法,将开展常规管理的2016年作为管理前阶段,将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的2017年作为管理后阶段,分别比较管理前后林芝市疾控中心的各项指标评价情况。结果:较2016年的常规管理阶段相比,2017年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后疾控中心消毒质量明显提高(P0.05);工作人员绩效考核、专业技能及理论知识评分高于2016年(P0.05);中心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且接受筛查的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提升,传染性疾病发生率下降,与2016年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对增强工作质量,提升疾病防控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林芝地区健康人群登革热抗体水平,为制定登革热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7~8月,在林芝地区所属墨脱县和察偶县的4个乡镇对部分当地0~67岁的健康人群进行血清登革热病毒Ig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合计检测350人,登革热病毒IgG抗体阳性的6人,阳性率为1.70%。登革病毒IgG抗体阳性率,男性为2.13%,女性为1.44%(P>0.05);0~16岁为1.28%,17~46岁为1.54%,47~67岁为2.60%(P>0.05);墨脱县为0.80%,察隅县为3.96(P>0.05)。[结论]林芝地区健康人群中存在登革热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