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8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工作场所,医护人员每天都要频繁地与患者的血液、体液、呕吐物和排泄物等接触,被锋利的污染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缝针等)刺伤、划伤的概率也较高,以上情况都对医护人员的健康构成威胁。调查表明,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职业预防现状不尽如人意,医护人员对标准预防及相关预防知识掌握欠缺。约40%的医护人员不了解针刺伤后应立即报告[1-2],43%的护理人员不知道针刺伤后应采取哪些  相似文献   
2.
766例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意外伤害是指突发性事件对人体造成的损伤或死亡,成为0—14岁儿童第一健康杀手,已被列为单独一类疾病。为保护儿童生命健康,提高儿童生命质量,加强儿童意外伤害的防范意识意义重大。1994年7月。2007年7月我院收治766例意外伤儿童,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婴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59例ITP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与转归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59例ITP患儿以年龄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多见(63%);其临床表现单一,均表现为皮肤密集针尖样出血点;发病前有感染和(或)预防接种史47例(80%);均有血小板减少,25×10^9/L以下34例,占58%;行血小板抗体检查40例,正常9例(22%),升高31例(78%),其中血小板相关抗体IgG升高23例(58%);微小病毒B19。抗体阳性26例。治疗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血小板严重减少的患儿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快通道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涉及外科手术的方方面面,显著改变了多种疾病的临床诊治模式。FTS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需要护士改变观念,突破固化思维,从术前沟通、术中护理、术后回访等各个流程进行有效科学的护理实践,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一种新型次氯酸消毒剂对纤维支气管镜的消毒效果。方法 60条使用后的纤维支气管镜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流程清洗后,使用次氯酸消毒剂分别进行机洗消毒3、5 min,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和滤膜法对纤维支气管镜的外表面和内腔表面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和评价,并与未清洗前、酶洗前进行比较。结果 30条纤维支气管镜使用后未清洗前,内镜外表面RLU中位值为911.5,合格率为16.7%;酶洗后机洗前,内镜外表面RLU中位值为234.0,合格率为43.3%。每组30条纤维支气管镜经消毒剂分别浸泡消毒5、3 min后,气管镜外表面RLU中位值分别为25.0、23.5,合格率均为100.0%。连续使用7 d后,有效浓度仍维持在80 mg/L以上。结论 该新型次氯酸消毒剂作用3 min即可对纤维支气管镜产生良好的消毒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对 36例婴幼儿良性颅高压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引起婴幼儿良性颅高压症的首要原因是药物性反应 ,其次为幼儿急诊和非特异性感染。良性颅高压症在去除病因 ,降低颅内压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超声诊断子宫药流不全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药流不全的价值。方法 :测量子宫及宫内残留物回声团块大小 ,观察其形态。结果 :残留物长径与组织残留率呈正相关联系。残留物长径 <10 mm ,其阳性率 5 4% ;残留物长径 10~ 19mm,其阳性率 99.6% ;残留物长径 >2 0 mm,其阳性率 10 0 %。结论 :在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中 ,超声检查对于宫内残留物的诊断率高达 95 % ,可作为临床诊断药流不全的首选方法 ,并指导清宫术  相似文献   
8.
1996年11月,我们对1例慢性咽炎患者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时诱发了癫痫发作,报告如下。患者,男,30岁。因咽痛10d加重3d,诊断为慢性咽炎。体检:T364℃,P72次/min,R20次/min,BP17/10kPa。一般情况可,咽部粘膜充血,扁桃体...  相似文献   
9.
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形势严峻,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为了降低重型和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病死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一线抗疫护理专家对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并结合有关文件规定和规范,制定本护理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手术室手术缝合针刺伤现状进行调查,探讨降低针刺伤风险的方法。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5个科室共计110名外科医师的缝合针刺伤发生现状、原因和处置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选取20名外科医师作为钝性缝合针(1种防刺伤针)使用小组。20名外科医师2018年1月至6月使用普通缝针(干预前),7月至12月使用钝性缝合针(干预后)。评估使用钝性缝合针后,针刺伤发生的情况。结果:110名外科医师中,19.1%的在最近1个月内发生过缝合针刺伤,主要发生时机为主刀或一助进行手术操作配合对接和术中护士递针给主刀或一助时,且手术时间较长,体力、精神疲惫时发生率最高;52.4%的缝合针刺伤可被外科医师及时发觉,57.1%的外科医师会主动上报。干预前针刺伤发生频率为每天28次/1 000人,干预后针刺伤发生频率为每天7次/1 000人,针刺伤发生率降低75%(IRR=4.061,95%CI 2.357~6.996)。结论:外科医师手术缝合针刺伤发生频率较高,但及时发现率较低,且发生后主动上报比例不高,存在较大的漏报风险;钝性缝合针可一定程度降低外科医师缝合针刺伤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