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电子计算机计算血液流变学的正常值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价血流粘滞诸因素生理与病理的异常,对济南地区338例正常人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检测,统计了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总平均及男女的平均值和正常范围,并计算了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间的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精浆中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白细胞介素 2 (IL 2 )、白细胞介素 4 (IL 4 )、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8(IL 8)、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等细胞因子浓度与不育症患者之间以及精子的各项功能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技术对 12 6例不育男性精浆中IL 1β、IL 2、IL 4、IL 6、IL 8、IL 10、TNF α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不育症组精浆IL 1β、IL 2、IL 6、IL 8、TNF α含量均高于生育组 ,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 5或P <0 .0 1) ;精浆IL 4、IL 10含量均低于生育组 ,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不育症组精浆中IL 1β、IL 2、IL 4、IL 6、IL 8、IL 10、TNF α含量在WBC精液组与非WBC精液组、血清AsAb阳性组与血清AsAb阴性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精浆中IL 4、TNF α含量在精子活动力、活动率、精子穿透力、顶体完整率、尾部肿胀率正常组与不正常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精浆中IL 1β、IL 2、IL 4、IL 6、IL 8、IL 10、TNF α含量与男性不育症患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检测精浆中IL 1β、IL 2、IL 4、IL 6、IL 8、IL 10、TNF α的含量可以反映男性  相似文献   
3.
肺结核呼吸衰竭45例临床分析南京市胸科医院结核科王彩英关键词肺结核;呼吸衰竭;预后中图法分类R521肺结核呼吸衰竭(简称呼衰)病情重,并发症多,预后差,为肺结核主要死因之一。本文分析近年来我院肺结核呼吸衰竭45例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1...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内膜结核是发生于气管、支气管粘膜或粘膜下层的结核性炎症。该病在支气管镜检查问世前临床确诊困难,可长期排菌。由于该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易造成误诊或漏诊。现将我院自1990年及月-1993年12月经支气管粘膜活检、病理和细菌学证实的支气管内膜结核9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421例臀先露不同分娩方式的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臀先露在产科属于高危妊娠 ,其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 ,产伤发生率高 ,围生儿病死率也高[1 ] 。近年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 ,处理臀先露的方法已有了许多改进。但在基层医院 ,臀先露的发病率、其围产儿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仍较高。所以如何正确处理臀先露、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型转化和增殖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取大鼠主动脉先体外培养8d后再贴块培养(VSMCs);对照组直接用贴块法培养细胞.实验分为CGRP作用组和无CGRP作用组.用5-BrdU标记平滑肌细胞增殖变化;RT-PCR检测HRG-1和SM22α表达变化.结果 血管经体外培养8d后再贴壁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可见大量棕黄色标记增殖的细胞核,HRG-1和SM22α mRNA表达明显减少;而CGRP作用组标记的血管平滑肌增殖细胞明显减少,HRG-1和SM22α mRNA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CGRP对VSMCs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同时可使VSMCs从合成型向收缩型转化.  相似文献   
7.
癫痫误诊1例     
1 病历报告  患者,男,19岁。1998年2月12日以腹痛2h入院。患者在生产劳动时突然昏倒,呼之不应,面色苍白,四肢发凉,无口吐白沫及四肢抽搐,症状持续约20min后自行缓解,后自述腹痛难忍,不能直立,以“腹痛待查”入院。入院查体:T36.9℃,P70次/min,R18次/min,BP12/9kPa,神志清,精神欠佳,痛苦面容,自主体位,颈胸无异常,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口罗音,心率70次/min,律整,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杀间。腹平软,未触及包块,无胃肠蠕动波,全腹压痛,无反跳痛,无固定压痛点,肝脾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化验血常规示:WBC8.1…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儿童甲型流感合并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增强对甲型流感合并川崎病的早期识别。 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682例实验室确诊的甲型流感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合并川崎病儿童共14例(KD+甲流组)。选择同期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28例KD患儿为KD组,28例单纯甲型流感患儿为甲流组。比较KD+甲流组和KD组患儿临床表现、发热持续时间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比较KD+甲流组、KD组和甲流组患儿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快速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酶A(SSA)、白蛋白、转氨酶和心肌酶水平。 结果KD+甲流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11.21 ± 3.36)d]较KD组[(6.29 ± 2.21)d]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81、P < 0.001)。KD+甲流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IVIG)比例(42.9%)较KD组(14.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P = 0.41)。KD+甲流组患儿WBC[(13.18 ± 4.39)× 109/L]、ESR[(60.5 ± 15.82)mm/h]、CPR[55.5(17.56,61.0)g/L]、SSA[76.5(23.0,311.6)mg/L]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9.5(23.1,78.0)U/L]均较KD组和甲流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27.92、P < 0.001,F = 47.97、P < 0.001,Z = 3.15、P = 0.007,Z = 4.36、P < 0.001,Z = 2.68、P = 0.027)。KD+甲流组较KD组患儿冠状动脉扩张发生概率更高(57.0% vs. 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2、P = 0.041)。KD+甲流组患儿IVIG无反应型发生率较单纯KD组高(42.9% vs. 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P = 0.041) 结论甲型流感合并KD患儿发热时间、明确诊断所需时间较长,其IVIG无反应型发生率更高,且血清SSA和ALT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适用性的养老护理知识体系。[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半结构访谈法及德尔菲法拟定和完善养老护理知识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构建了包含职业素养、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管理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52个三级指标的养老护理知识体系。[结论]构建的养老护理知识体系科学、合理,有助于医养结合养老护理模式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缺氧缺血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新生大鼠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对移植的人神经干细胞(human neural stem cells, hNSCs)体内存活及分化成少突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 新生1周的Wistar大鼠HIBD模型后分成两组:NSCs移植组(A组, n=24)和NSCs移植+G-CSF治疗组(B组, n=24), 其中B组建模后1 h即开始皮下注射G-CSF, 每天1次, 移植前后连续5 d注射G-CSF。两组均于建模后第2天经脑室移植hNSCs。移植后3 d用TUNEL法检测植入细胞凋亡情况, 并于移植后1周、2周分别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植入细胞在大鼠脑内的存活及向少突胶质细胞方向分化情况。结果 移植后3 d, A组大脑皮层见大量的植入细胞处于凋亡状态, 而B组的植入细胞凋亡明显减少(t=68.36, P<0.01)。移植后1周及2周, 可见植入细胞分布以额叶皮层和海马多见, 纹状体亦有少许植入细胞分布, A组的植入细胞数少于B组(t=14.07和2.5, P<0.05)。而移植后1周及2周, hNSCs几乎不能分化成少突胶质细胞。结论 G-CSF能减少植入细胞的凋亡, 提高植入细胞的存活率, 但对植入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方向的分化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