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美华  余卫  王巧瑜  温凌  萧间开  潘洁 《广东医学》2016,(13):1917-1919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大鼠白毒伞中毒致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10只体重约80 g的雄性清洁级SD大鼠用于BMSCs的培养。另选取体重在220~250 g的成年大鼠45只作为研究对象,用于肝衰竭模型制备以及BMSCs输注治疗。在45只大鼠中随机抽取15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剩下的30只均给予白毒伞粗毒素灌胃制备肝衰竭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均分为两组,肝衰竭模型组和治疗组(实验BMSCs输注治疗)。对比各组大鼠7 d生存率及肝功能、凝血功能、炎症因子、肝脏病理等指标情况。结果与肝衰竭模型组相比,治疗组SD大鼠体重减轻明显更少,7 d生存率明显更高。移植结束后治疗组大鼠肝功能、凝血功能、炎症因子等指标及肝脏病理均较肝衰竭模型组显著改善( P<0.05)。结论 BMSCs输注对白毒伞中毒致急性肝衰竭大鼠具有十分明显的治疗作用,能显著改善大鼠肝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毒伞中毒所致中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治疗与预后关系.方法 对17例急性白毒伞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17例患者均出现中毒性肝炎,14例经治疗后好转,3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中毒性肝炎如导致多脏器损害,预后差;及早洗胃,彻底清除毒物是救治关键;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是清除白毒伞毒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轻型胰腺炎病人早期摄食与禁食两种治疗措施的安全性和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将72例急性轻型胰腺炎病人随机分为A(早期摄食)组与B(禁食治疗)组。对入选病人治疗过程中,淀粉酶水平、炎症反应和平均住院时间进行评价。结果:A组病人淀粉酶水平、C反应蛋白、WBC计数、腹痛或消化道症状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但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急性轻型胰腺炎病人的治疗过程中,采取早期摄食不仅不会加重病情,而且还会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分析活动性胃溃疡接受胃苏颗粒联合艾普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广州市第 十二人民医院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收治的 100 例活动性胃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50 例。分别接受胃苏 颗粒联合艾普拉唑治疗、艾普拉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结果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改善,且观察组 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88.00 % 高于对照组的 72.00 %,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胃苏颗粒联合艾普拉唑治疗活动性胃溃疡能够迅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溃疡愈 合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措施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的脑出血发生率,临床发病特点及诊断治疗措施等,分析脑出血与肝功能分级、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平均动脉血压等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合并脑出血发生率为10.8%,肝功能Child C级患者脑出血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血小板〈2×10^9/L的患者脑出血风险增加(P〈0.05),血压或凝血酶原活动度不影响脑出血发生率。肝硬化合并脑出血患者死亡率高达33%,联合止血药物与甘露醇治疗有一定效果。结论肝硬化合并脑出血并不罕见,肝功能减退、血小板减少及凝血时间延长等因素与脑出血风险增加相关,及时早期干预对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HBsAg致敏患者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7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接受临床试验.取外周静脉血25mL,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法获得单核细胞,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诱导扩增出树突状细胞,并予HBsAg致敏树突状细胞.第7天收获树突状细胞静脉回输,每周1次,共4次.治疗前后检测HBV标志物定量、HBV-DNA定量及肝功能.结果 治愈4例,好转13例,有效率为100%,治愈率23.53%.治疗前后HBsAg为(106.68±116.45)ng/mL和(37.68±55.25)ng/mL(t=3.70,P=0.002),平均下降65%,4例HBsAg转阴.治疗前后ALT为(20.86±5.15)u/L和(26.61±13.80)u/L(t=2.154,P=0.047);HBsAb、HBeAb、HBcAb及TBIL无显著变化.结论 抗HBV-DC静脉回输可显著降低并清除HBsAg,彻底治愈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方法 ,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肝素治疗病毒性肝炎胆汁淤积的疗效。方法:82例病毒性肝炎胆汁淤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在常规保肝、降酶、退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用茵栀黄3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用肝素钠3125U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2~4周。结果:在降低血清胆红素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小剂量肝素治疗病毒性肝炎胆汁淤积疗效肯定,优于茵栀黄,不影响凝血功能,可作为胆汁淤积治疗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在大专院校中要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科学知识和良好的智能,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为四化作贡献。为培养出符合要求的人才基础课教师应怎样进行教学工作呢?一、课堂讲授课堂讲授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教学过程,它又是科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为了使学生学好并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教师必须研究教学方法,就是说教师如何科学地运用课堂讲授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课堂讲授是在教师的主导下,以语言来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的。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构成的双向活动。教师通过课堂讲  相似文献   
9.
王巧瑜 《广州医药》2011,42(6):18-19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分散片短程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愈合率和HP根除率.方法 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应用雷贝拉唑10 mg/次,左氧氟沙星200 mg/次,克拉霉素分散片500 mg/次,每天2次口服,治疗10天;对照组42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熊去氧胆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淤胆型肝炎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用熊去氧胆酸及复方甘草酸苷治疗4周,对照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率、肝功能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熊去氧胆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是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