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妇的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及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针对孕前妇女200人,孕早期妇女200人,孕中期妇女156人,孕晚期妇女244人,使用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及阿森斯失眠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①年龄大、情绪不稳定、有不良产史的妇女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得分越低( t值分别为-2.900、-2.310、-2.805,P值分别为0.004、0.009、0.005),文化程度低、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得分低的妇女孕期失眠乐观得分越低(t值分别为3.866、3.550,P值分别为0.000、0.005);②多因素分析显示: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得分及孕期失眠乐观分低仍是孕期失眠的危险因素( OR值分别为0.931、0.726,均P<0.001);③失眠孕妇中寻求治疗的占12.6%。结论建议在孕期健康教育中,纠正孕妇非理性的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建立对孕期失眠的正确认识;对失眠孕妇包括提供心理治疗和适当药物治疗的干预。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市区社区妇幼健康服务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上海市卢湾、普陀等11个区的22个社区健康服务试点区进行社区妇幼健康服务现状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内妇女儿童卫生需求较大,妇幼卫生主要健康问题向多方位发展,存在妇幼卫生服务资源不足,服务现状不平衡现象。由此,群众迫切需要社区健康服务,人群对健康知识需求强烈。建议加强和推广社区健康服务的宣传,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以健康保护、健康促进、健康教育为重点,全面推进妇幼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从检测时间点上简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胰岛素释放和糖耐量实验对评价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异常的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320例已完成胰岛素释放和糖耐量试验(临床“金标准”)的PCOS患者,并假设研究对象只接受了简化方法一“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检测”或简化方法二“空腹+糖负荷后2 h血糖和胰岛素检测”,评价两种简化方法的敏感度与临床“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 患者总异常(即胰岛素抵抗或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为80.0%(256/320),其中,超重/肥胖的患者和体重正常患者的总异常发生率分别为97.5%(115/118)和69.8%(141/202)。对于总异常的检测,超重/肥胖患者中简化方法一和简化方法二的敏感度分别为93.0%和96.5%(后者一致性检验Kappa=0.585);体重正常患者中,两种简化方法的敏感度分别为58.2%和74.5%。对于“糖代谢异常”的检测,超重/肥胖患者中,两种简化方法的敏感度分别为16.7%和100%(后者一致性检验Kappa=1.000)。结论 对所有的PCOS患者均应进行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异...  相似文献   
4.
上海地区妇女围婚期生殖健康现状调查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目的:了解20世纪末上海地区妇女围婚期生殖保健现状。方法:在1999年9~12月,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选取上海3所市区医院和2所郊区医院的产科门诊就诊孕妇3 480名为样本,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上海地区初婚年龄 平均为25.1岁,初次生育年龄平均为26.4岁,婚检的参与率为96. 0%,未婚先孕率达12.8%,初产前2次及以上人流的 发生率为10.7%,≥30岁初产的发生率为15.6%,高年初产的发生率为3.1%。结论:①文化程度与个人生殖保健的水 平呈正相关。②围婚期生殖健康存在城乡差异,农村地区未婚先孕的发生率(21.6%)显著高于其他居住地,并且存在“事 实婚姻,而婚检的参与率(90.9%)低于其他地区。③不同职业人群存在不同的生殖保健需要。因此提高居民文化程度,对 不同职业、不同地区的人群有针对性的开展围婚期生殖保健教育是提高生殖保健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流动人口人流女青少年社会影响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流动人口人流女青少年的社会影响因素,以进一步完善干预措施.方法 以系统抽样的方法 从1家医院及2家工厂选择24岁及以下未婚女青少年,获得人流组和未人流组有效样本分别为103和184,采用匿名自填问卷.结果 人流组女青少年性观念较开放(P<0.01),性相关行为发生较多(P<0.01);人流组的社会自尊评分与未人流组无显著差异,但社会支持评分较低,28.51±0.62 vs 34.67±0.46,P<0.001.结论 有关部门应对流动人口未婚女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服务,以改善其社会支持环境.  相似文献   
6.
人工流产女青少年性安全相关知识行为及服务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人工流产女青少年的性安全相关知识、行为和服务需求,为实施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8月~2006年7月期间,选择上海城乡4家妇幼保健机构的计划生育门诊,对626名前来就诊的24岁及以下未婚女青少年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结果:①调查对象平均年龄20岁;学生占15.3%,外来务工人员占32.3%。②性安全知识测试平均分未达总分的60%,测试得分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外来务工人员和无业人员的得分较低。③33.6%的人流女青少年有2个及以上的性伴侣;首次性交年龄在18岁以前的占12%左右;近半年来性交中坚持使用避孕套的占7.3%;在与此次妊娠相关无保护房事后采用过紧急避孕的占26.7%;一些避孕行为与知识测试得分呈正相关;有过2次及以上人流史的占28.4%,其中,16%的女青少年在首次人流时寻求的是非正规医院而32%的女青少年在首次人流后未得到充分休息,无业人员人流次数中位数为2次。④学生人群和曾遭受性暴力者对心理咨询的需求较高而外来务工人员对避孕指导的需求较高。79.6%的人流女青少年愿意为人流后保健服务付费。结论:①未婚先孕问题已向普通学生蔓延,呈现低龄化趋势。②需要对人流青少年普及性安全知识。③外来务工人员及无业人群中的青少年需要关怀。④针对人流青少年的知识、行为薄弱点和服务需求,提升亲情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更年期妇女健康和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为了解更年期妇女的特殊生理变化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她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 ,探索新世纪更年期保健的模式和方法。方法 :通过两阶段抽样 ,选取代表不同经济文化水平的 3个区县的 40~ 60岁的 2 80 0名妇女作为调查对象 ,收回有效问卷 2 768份。结果 :①在更年期妇女所患的慢性疾病中 ,心血管疾病、胆囊疾病和妇科疾病的患病率较高 ,分别为 19 1%和 10 0 %和 11 3 %。②具有良好睡眠的仅占 5 8 0 % ,失眠的发生率达 9 0 %(5 5岁后达 15 1% )。可能影响睡眠的因素有运动、年龄、居住环境、心理等。③更年期妇女体形肥胖或偏胖占到2 4 1% ,体重较更年期前增加者 ,占 69 3 %。④更年期妇女身高缩短者占 3 4 9% (在绝经后妇女中占 45 0 % ) ,能做到每天都有乳类摄入的仅一半左右 ,可能影响身高缩短的因素有 :睡眠、绝经和乳类摄入。⑤有负性心理状态者占19 0 % ,绝经、社交少、家庭关系不和、婚姻不美满 (丧偶或离婚 )、经济情况差均可能为心理状态差的危险因素。⑥性欲下降或无性欲者占 40 0 %左右。年龄大、绝经、婚姻不满 (离婚丧偶但有性生活 )、家庭关系不和、患心血管或泌尿系统疾病均可能为性生活不和谐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今后的更年期保健工作中 ,应注意心血管疾病、胆囊疾病和妇科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普查中妇科恶性肿瘤的情况并及时发现问题.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和前瞻性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地区2000至2009年普查发现的455例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病例和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上海市经过普查检出宫颈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已接近上海市疾控中心报告的全市发病率水平.普查前有高危因素的占40.0%;普查前有相关症状的占5.7%;普查时被查出阳性体征的占47.3%.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体征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癌(χ2=37.1033,P=0.000),卵巢癌的症状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癌(χ2=15.3416,P=0.000).与国内其他研究比较,普查检出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早.经普查检出的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5年生存率分别为96.9%、96.2%、75.3%.结论 上海市宫颈癌发病率通年上升,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筛查方法有待提高.建议加强健康教育和对妇科癌症高危妇女的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流女青少年的社会、心理状态,以进一步完善干预措施。方法以系统抽样的方法选择我院计划生育门诊24岁及以下未婚人流女青少年160名。采用匿名自填问卷,最后获得有效问卷154份。结果经过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筛查,抑郁的患病率为23.0%,焦虑的患病率为11.3%。抑郁或焦虑总患病率为25.3%。外来青少年抑郁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本市户口青少年(29.2%vs10.7%,P=0.010)。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抑郁和焦虑自评合计分与人流次数、社会自尊评分以及社会支持评分呈反比。结论有关部门应对未婚外来女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关注,针对有心理问题的人流女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人流女青少年对咨询服务的利用情况以探索适宜的服务方式.方法 2009年3月~9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计划生育门诊对320名24岁及以下未婚人流女青少年进行现场干预对照研究,对研究组先提供面对面咨询,然后提供电话咨询;对照组仅提供电话咨询途径.结果 研究组主动利用电话咨询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15.6% vs 6.3%,χ2=7.218,P=0.007).研究组中,面对面咨询的接受率低于电话咨询(65.6% vs 91.2%).面对面咨询问题中,涉及人流本身的问题占61.6%;电话咨询中避孕问题(χ2=6.2425,P=0.012)和心理问题(Fisher's exact=0.000)所占的比例远高于面对面咨询.结论 人流女青少年主动利用电话咨询率不高.两种咨询服务方式在可利用性上各有利弊.人流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值得重视.建议以多种方式结合开展人流女青少年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