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8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构建表达小鼠轮状病毒(EDIM)EW株VP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以在小鼠模型上研究轮状病毒的免疫保护机制。方法:用RT-PCR方法扩增EDIM VP7全长cDNA并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将所得的VP7基因片段插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CMV,获得重组质粒pShuttleCMV-EVP7,将该质粒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转化大肠杆菌BJ5183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pAdCMV-EVP7,将该质粒线性化后转染293细胞包装重组腺病毒rvAdEVP7。以rvAdEVP7感染293细胞,并分别应用电子显微镜、PCR、RT-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rvAdEVP7的形态、VP7基因整合、遗传稳定性、VP7基因在细胞内转录及表达等有关生物学特性。结果:获得了小鼠轮状病毒的全长cDNA,重组腺病毒rvAdEVP7具有典型的腺病毒形态,PCR、RT-PCR和Western blot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显示:rvAdEVP7中确有特异性的VP7基因稳定整合;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感染293细胞后能有效转录;可表达轮状病毒主要结构蛋白VP7。结论:成功构建含VP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rvAdEVP7,为进一步研究轮状病毒的免疫保护机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SARS冠状病毒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制备SARS冠状病毒(SARS-CoV)N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为SARS的快速诊断及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 用纯化的重组SARS-CoVN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和亚克隆后获得分泌针对N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这些细胞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并将N蛋白分3段表达初步定位单克隆抗体识别表位所在区域。结果 通过细胞融合和3轮克隆化,筛选出分泌抗N蛋白的6个杂交瘤细胞株。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显示,获得的McAb可与SARS-CoVN蛋白及SARS-CoV发生特异性反应,有4个细胞株分泌的抗体的识别位点位于N蛋白N端,2个位于C端。结论 获得了SARS-Co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进行了初步定位,可用于SARS的早期诊断及致病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轮状病毒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用于检测临床腹泻样本。方法:使用Taqman探针技术,建立轮状病毒VP6特异的荧光定量RT-PCR体系。与WHO推荐的轮状病毒检测方法ELISA平行检测,对该体系的检测范围、灵敏度、特异性等参数进行评价。并将该体系用于临床腹泻样本。结果:该荧光定量RT-PCR体系具有高度灵敏度和特异性,线性范围宽,最低可检出1TCID50/ml。对113份临床腹泻样本的平行检测结果显示,该荧光定量RT-PCR体系与ELISA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P>0.5),可同样用于临床样本检测。结论:成功建立了轮状病毒荧光定量RT-PCR体系,该体系灵敏、特异、重复性好,可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4.
免疫毒素导向治疗恶性血液病、尤其是白血病和淋巴瘤是一种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尝试性研究。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免疫毒素导向治疗恶性血液病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6.
朊病毒(prion)是一种由独特的机制引起人或动物致死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感染性病原,目前认为,朊病毒主要由不含核酸的、高度抵抗理化灭活的传染性蛋白质PrPSc组成.  相似文献   
7.
免疫毒素治疗恶性血液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免疫毒素导向治疗恶性血液病、尤其是白血病和淋巴瘤是一种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尝试性研究。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免疫毒素导向治疗恶性血液病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甲胎蛋白(AFP)启动子控制表达HIV-1 vpr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对AFP(+)肝癌细胞G2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的作用,评估以该策略利用vpr进行肿瘤特异性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以AFP启动子控制HIV-1vpr表达的重组腺病毒rvAdAFP-vpr和空白载体rvAd-null分别感染AFP(+)的肝癌细胞BEL-7402和AFP(-)的肝癌细胞SMMC-7721,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Vpr的特异性表达和细胞周期分布,用细胞荧光染色和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等方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病毒rvAd-null相比,重组腺病毒rvAdAFP-vpr只在AFP(+)肝癌细胞中表达HIV-1Vpr,并诱导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G2期阻滞和细胞凋亡,而在AFP(-)肝癌细胞中不明显表达Vpr,不能显著诱导肝癌细胞G2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结论重组腺病毒rvAdAFP-vpr对于Vpr的表达是AFP表达特异性的,可有效诱导肝癌细胞G2期阻滞和细胞凋亡,有望用于AFP(+)肝癌的基因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9.
济南地区婴幼儿腹泻病杯状病毒的流行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阐明山东济南地区婴幼儿腹泻中杯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状况及其特征。方法 收集济南市儿童医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粪便标本,使用杯状病毒特异性引物对标本进行RT—PCR检测。将杯状病毒阳性PCR产物纯化后,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使用BioEdit和MEGA软件与GenBank中的参考株进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并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在212例病毒性腹泻标本中,杯状病毒RT—PCR阳性62例,检出率为29.25%。经序列分析,所有杯状病毒均为诺如病毒基因组Ⅱ型。结论杯状病毒是山东地区婴幼儿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之一,目前以诺如病毒基因组Ⅱ型毒株流行为主。  相似文献   
10.
在针对大量的外环境无害抗原、食物蛋白和共生菌群所引发的免疫耐受与针对入侵病原体引发的免疫反应之间维持一种平衡的状态是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内的中心事件。这种状态,一方面保证了肠道黏膜免疫系统自身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那么,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怎样区分这些无害信号和有害信号呢?研究发现,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在其中发挥了“决策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