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缬沙坦 )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7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 2组 ,2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缬沙坦 80mg口服 ,每日 1次 ,连用 12周 ,观察治疗前后 2组患者血压、心率、心功能及心力衰竭住院率。结果 治疗 12周后治疗组心功能明显改善 ,心力衰竭住院率显著下降。结论 缬沙坦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并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  相似文献   
2.
俞颖  王义俊 《中国药师》2018,(3):463-465
摘 要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是较为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表现为大剂量胰岛素治疗下血糖仍持续偏高。本文介绍了1例临床药师参与的老年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并进行病例分析。临床药师根据患者基础状况、血糖特点,参考其病理生理变化特点及伴发疾病等因素,全程参与治疗,协助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临床药师在选择合适的降糖方案的基础上,建议加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调节剂,并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药学监护。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胰岛素剂量有所减少,血糖较入院前有所改善,说明治疗有效,体现了临床药师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芮  王义俊 《中国药师》2022,(9):1593-1597
摘要:目的:应用肌酐清除率(Ccr)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两种评估方法探究洛铂对老年肿瘤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并探讨两种评估方法的一致性。方法:收集南京某三甲医院2020年7月~2021年2月收治入院、至少有1次以上洛铂单药或联合化疗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45例,使用洛铂化疗97例次,比较全部患者洛铂化疗前后血肌酐(SCr)、Ccr、eGFR的水平变化。根据联合用药与否以及Ccr、eGFR水平不同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化疗前后上述指标水平变化及其差值。结果:全部患者和联合用药组、eGFR正常组化疗前后的SCr、Ccr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eGFR水平化疗后均明显升高(P<0.05);单药洛铂组与Ccr正常组化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改变(P>0.05);Ccr异常组和eGFR异常组化疗后上述指标均出现显著改变(P<0.05)。差值比较,单药洛铂组与联合用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r异常组的Ccr、eGFR差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eGFR异常组的SCr差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洛铂对于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肾功能的影响较小,部分轻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通过化疗获益。Ccr和eGFR两种评估方法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eGFR相较于Ccr作为评估老年肿瘤患者肾功能的方法更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联合抗感染方案在治疗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CRKP)肺部感染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CRKP肺部感染的165例患者,根据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分为:①替加环素组(85例):替加环素首剂200 mg,维持剂量100 mg q12h,静脉滴注;②多粘菌素B组(80例):多粘菌素B首剂2.5 mg·kg-1,维持剂量1.25 mg·kg-1,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根据临床需要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或美罗培南,治疗时间超过7天;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结论:患者首次痰培养的CRKP均对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B敏感,对美罗培南耐药。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临床总有效率:替加环素组为89.4%,多粘菌素B为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损害:替加环素组11例(12.9%),多黏菌素B组8例(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功能损害:替加环素组3例(3.5%),多黏菌素B组4例(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反应:替加环素组4例(4.7%),多黏菌素B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粘菌素B组细菌清除率及临床疗效略高。替加环素大剂量使用需警惕肝功能损害及胃肠道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实施前(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实施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某院重症监护室(ICU)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菌检出情况,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同期ICU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该院ICU检出率较高的革兰阴性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占分离菌总数的50%以上。AMS实施及专科临床药师参与后,ICU含酶抑制剂青霉素类的DDDs显著上升,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第3代、第4代头孢菌素类的DDDs显著下降(P <0.05)。3种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与含酶抑制剂青霉素类的DDDs呈高度正相关(r=0.99,0.98,0.95,P <0.05);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碳青霉烯类的DDDs呈正相关(r=0.80,0.79,0.82,P <0.05);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与喹诺酮类的DDDs呈正相关(r=0.98,0.95,P <0.05),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与喹诺酮类的DDDs无相关性。结论 ICU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与含酶抑制剂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DDDs相关,且前两种革兰阴性菌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DDDs相关;AMS干预及专科临床药师参与可降低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及第3代、第4代头孢菌素类的DDDs,同时3种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与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晚期肺腺癌的老年患者(年龄≥70岁)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所接受的方案分为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组及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组,其中培美曲塞500mg/m2,第1天静脉滴注30min;培美曲塞用药前1周始,补充维生素B12l000μg,叶酸400μg/d,于输注培美曲塞的前日、当日、次日口服地塞米松4mg,每日2次;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静脉滴注30min;奥沙利铂65mg/m2,第1、8天静脉滴注2h;21d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至少治疗2个周期以上,按照RECIST标准评价化疗疗效和毒性。结果 PO组32例,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6例,稳定13例,总有效率为50.0%;GO组32例,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4例,稳定13例,总有效率为43.8%,PO组与G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组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肾功能损害、脱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G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方案与GO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的疗效相似,但PO方案较GO方案的不良反应轻,老年患者更容易耐受,是老年晚期肺腺癌较理想的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呼吸科和重症监护病房(ICU)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应用情况,分析其用药合理性。方法:抽查2010年5~6月呼吸科和ICU住院患者病历,对患者的特征和抗菌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呼吸科实施抗感染治疗180例,抗菌药使用率96.8%,青霉素类/酶抑制药使用率最高,单一用药38例(21.1%),二联用药100例(55.6%),三联及以上用药42例(23.3%),病原学检测送检率86.7%,平均用药疗程11.4 d;ICU实施抗感染治疗18例,抗菌药使用率81.8%,头孢菌素类使用率最高,单一、二联、三联用药各6例(各占33.3%),病原学检测送检率100%,平均用药疗程44.3d。结论:我院呼吸科和重症监护病房(ICU)存在抗菌药使用率偏高,部分病例无指征联合用药、更换药物频繁且无指征或依据,"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缺乏专家会诊记录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合理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8.
选取某三甲医院2014年1月~2017年3月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根据是否接受血液净化治疗分为CRRT组和非CRRT组。记录患者给药方案、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值以及用药前后的生命体征、临床生化指标,评价临床疗效。分析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与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判定不同的给药方法对患者血药浓度、疗效以及肾功能的影响,为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RAS是肿瘤中突变最为广泛的癌基因,但是至今尚无针对RAS突变肿瘤的靶向治疗药物获批在临床使用。近年来,针对KRAS-G12C突变体的抑制剂研发进展迅猛,被认为是当前针对RAS突变肿瘤最具希望的突破方向。本综述围绕KRAS-G12C突变,重点介绍了针对半胱氨酸的共价抑制剂研发进展、联合用药策略和基于蛋白降解的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ACs)技术的应用,总结了相关新药研发的最新进展。自2013年首个针对KRASG12C的共价抑制剂被报道以来,该领域已经取得了快速进展,目前进展较快的化合物已在临床取得显著疗效,极有希望在近期上市;PROTACs降解剂的研发虽然刚刚起步,新近也获得了显著进展,有望带来新的希望。针对RAS的抗肿瘤药物研发有望迎来首个突破,但也仍面临着诸多挑战,进一步优化技术、探明机制和明晰策略将是未来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中导致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危险因素,为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提供依据,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收集某院2017-2018年ICU内经细菌培养鉴定为肺炎克雷伯菌的菌株,按药敏试验结果分为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组(CRKP组,43例)和非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组(KP组,109例)。统计每例患者基本情况、感染部位、住院时间、手术、首次检出阳性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分析其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的相关性。结果:2组中均是痰标本中分离的占首位,其次是血液、尿液以及创面分泌物等。CRKP感染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可见,患者高龄(P=0.032),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P=0.019)、恶性肿瘤(P=0.024),患者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感染部位个数是感染CRKP的危险因素(P<0.05)。首次检出CRKP/KP前,患者接受碳青霉烯类或者喹诺酮类药物治疗(P<0.001)是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非线性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合并恶性肿瘤、感染部位个数、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接受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治疗为CRK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进一步规范碳青霉烯类及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同时针对危险因素高的患者做好有效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延缓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