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定量评价近年来中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方法在Pub Med、CNKI、万方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收集2010—2014年3月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成年人超重肥胖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采用Rev Man5.1和Stata11软件进行meta分析,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计算OR值和95%CI。用Begg秩相关和漏斗图来判定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的19篇文献,包括95 798名调查者,影响因素合并的OR及95%CI分别为:高脂饮食1.37(1.17~1.59)、饮酒1.12(1.03~1.22)、年龄1.03(1.01~1.05)、吸烟0.72(0.67~0.77)、运动0.79(0.63~0.98),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脂饮食、饮酒和年龄是中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运动、吸烟是其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海水淡化技术缓解日益严重的淡水资源问题对于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海水淡化工艺与传统制水工艺有很大差别,淡化海水的水质也与传统的饮用水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借鉴世界卫生组织、欧盟、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和组织的海水淡化水卫生标准,参照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体系和海水淡化应用环境,思考我国海水淡化水卫生标准框架。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我国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儿童高血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PubMed、CNKI、万方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收集2014年3月底之前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儿童原发性高血压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采用RevMan 5.1和Stata11软件进行Meta分析,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计算OR值和95%CI。用Begg秩相关和漏斗图来判定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的23篇文献,包括113 315名调查儿童,影响因素合并的OR值分别为:肥胖4.63、超重2.46、家族史1.78、性别1.33、口味偏咸2.19、城镇1.86、运动0.59,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重、肥胖、家族史、男性、口味偏咸、城镇是儿童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运动是儿童高血压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2013年度的刊文情况进行了分析,以了解该刊的办刊水平和办刊特点,及公共卫生相关领域的科研活动状况。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该刊严把学术质量关,学科分布广,注重学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科研交流合作度高。阐明了中国当下科学研究的重点方向和主要研究领域,为广大研究者和读者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3—2012年获准国家级课题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中心科研工作的优势及不足,为做好科研工作提供建议。方法通过对材料进行回顾调查及分析,重点分析获准课题的来源、方向、数量、主持和参加情况。结果中国疾控中心获准国家级课题数量较多,来源丰富;获准国家级课题数量及经费在传染病和公共卫生方向差别较大。结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科研工作能为疾病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建议国家今后应加大公共卫生方面的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合评价我国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的宏观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对国内2010—2014年公开发表的关于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的资料进行收集、归纳和分析。结果我国男童的肥胖比例高于女童,以5-6岁儿童肥胖者居多,其中饮食习惯、遗传、运动、出生体重、父母文化程度等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影响因素。影响肥胖的不良饮食习惯主要是进食速度快、食欲好进食量多、爱吃甜食、油炸食品,蔬菜水果摄入少等。结论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发生是饮食、遗传、行为、家庭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利用多种方式的健康教育对这些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减少单纯性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我国近年来结核领域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进行分析,了解我国生物医学期刊在医学伦理方面的审查情况。方法选取了在结核领域较为著名的两本杂志自2010年以来发表的与结核临床试验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在纳入的33篇文献中,对知情同意描述的数量相对较高,对伦理审查的描述较少。12%的文献对知情同意的描述不规范,9%的文献没有提到伦理委员会的名称。结论我国部分期刊和科研人员对伦理学审查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要重视医学伦理学的宣传教育,提高编辑人员和科研人员对伦理学问题的认识水平,保证受试者的权益,提高科学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中心2003-2012年十年获奖成果进行分析,探讨中心科研工作的优势及不足,特别是2012年12月,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职能转变,成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后,科研工作被重新定位,本研究为探索正确处理科研与疾控的关系,进一步做好科研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对十年来中心92项获奖成果的数量与等级、学科分布、研究类型、第一完成人年龄结构四个方面进行客观分析.结果 国家科技奖励制度重新布局和调整,卫生部科技奖取消,中心成立之初,获奖数量较少,随着中华预防医学会奖的设立,近几年获奖数量有所增多;学科分布渐趋均衡,成果类型以应用研究为主.结论 为保持中心科研工作在全国预防医学领域的优势地位,必须紧密结合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坚持以应用研究为主,同时开展一些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加强成果转化,为疾控工作做好技术支撑;加强优势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均衡发展;引入人才竞争和激励机制,建立一支科研与疾控能力兼备的队伍,同时加强科技人员梯队建设.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3-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标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指标有:中标课题的类型和数量、资助经费、学科领域、课题负责人的年龄结构.结果表明:10年间,中标课题数量以及资助经费总体呈上升趋势,2011-2012年青年基金中标数大幅度提升;中标课题学科领域仍以病毒、细菌等基础研究为主,妇幼卫生与慢病领域实现零的突破;课题负责人年龄结构合理较为合理,中青年科研人员已成为中心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今后将更加有效地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使中心获得更多自然基金支持与资助.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