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并分析不同治疗方案临床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4年8月498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分析其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类型、临床特征、诊治结局以及病原学特点。结果 498例患者感染43例,感染率8.63%;30例患者送检标本共分离出3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5株占46.87%,其中大肠埃希菌6株占18.75%、鲍氏不动杆菌3株占9.38%,革兰阳性菌17株占53.1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占37.50%;革兰阴性菌对妥布霉素、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等耐药率达100.0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很低,为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等耐药率较低,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性为0;所有感染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好转,经随访3个月,全部痊愈,未见复发。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后路脊柱手术患者早期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扩创并持续灌注引流联合万古霉素类抗菌药物治疗深部感染患者是主要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2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34例为临床路径护理。全部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改善患者预后,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4.
袁波  梁国钧  潘山 《中国骨伤》2012,25(11):940-941
2012年2月26日我院收治1例Jefferson骨折患者,男,42岁,主因车祸致颈部疼痛、活动障碍0.5h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晰,头颈部无明显肿胀,头颈交界部压痛,压头试验阳性,颈部旋转活动障碍,左肩背部稍肿胀、压痛,未及明显骨擦音及骨擦感,活动障碍,左肘内侧肿胀、压痛,左前臂、左手掌多处皮肤擦伤。颈椎CT示寰椎粉碎性骨折(见图1a-1c)。入院诊断:①Jefferson骨折;②多处软组织挫擦伤。入院后急诊予颈围固定,完善检查,如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行颈椎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胸腰段骨折的手术时机对并发症、住院时间、重症监护时间、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胸腰段骨折患者共72例,按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分为低ISS组(ISS16)和高ISS组(ISS≥16),并按早期(损伤后72 h)和延期(损伤后≥72 h)行手术治疗,比较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重症监护时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低ISS组中,早期手术的患者住院时间较短(P0.05)。高ISS组中早期手术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住院时间、重症监护时间显著降低(P0.05),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也降低(P0.05)。随访时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早期手术与延期手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骨折尤其是严重损伤的患者,早期行手术治疗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重症监护时间。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中的护理纠纷越来越多。如何减少护理纠纷成为医院的重中之重。在护士进行本职工作时,加强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是减少护理纠纷的重要措施。通过对护士的相关培训,提高护士的服务水平,减少医患纠纷。下面,我将从现阶段我国护理纠纷的现状、加强护士法律和服务意识的措施及其重要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喉乳头状瘤为喉部常见肿瘤,发病率居喉部良性肿瘤之冠,其特点是切除后易复发,病理上属于良性肿瘤,成人患者易发生癌变。我院从2005-2012年共收治并经病理证实为喉头乳头状瘤2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并探讨在不同手术时机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99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按照手术时机分为急性、亚急性与陈旧性3组,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分别记录3组患者手术前后、术后半年的VAS疼痛评分、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及半年内发生的各种并发症.结果 3组患者在手术前后均能有效缓解疼痛,急性组与亚急性组较陈旧性组能更好地缓解疼痛(P<0.05),半年后3组之间VAS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椎体高度恢复方面,急性组与亚急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两组与陈旧性组之间均差异显著(P<0.001);急性组和陈旧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亚急性组(均P<0.05).结论 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并选择适宜时期施行,有利于椎体高度的恢复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总结在眼科特殊检查中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236例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进行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分析,总结该检查配合要点,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结果本组检查后8例出现全身荨麻疹;25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出现呼吸困难;2例发生注射部位药物渗出;1例发生过敏性休克。结论由于注射荧光素钠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使该检查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能成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检查前精心准备,检查中密切观察、熟练配合和检查后正确及时的观察、处理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