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医学与非医学生艾滋病知识与态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学生与非医学生艾滋病相关的知识、态度。方法选择北京地区首都医科大学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50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答41道有关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问题。结果研究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总评分均值为32.47±4.87,医学生评分(33.64±4.31)与非医学生评分(29.25±5.3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男生与女生评分有显著性差别(P<0.05);年龄在23岁以下、23~30岁及30岁以上三组学生知识评分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护理专科生、成人护理专科生、经济类本科生、卫生管理本科生、成人护理本科、成人医学本科生及经济类研究生评分两两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意义(P<0.00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对象知识评分与本人文化程度呈正相关(P<0.01),不同专业背景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有显著性差别(P<0.001)。除护理大专外,有工作经历与无工作经历的学生的知识评分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尤其是非医学生、没有工作经历的学生以及低年龄、低文化程度的学生中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阜外某批发市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制定该人群的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3300名市场务工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被调查者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知识总知晓率为75.5%,但知识掌握不全面。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在80%以上,但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均在60%以下,个别的仅为30.3%;被调查者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仍存在一定歧视态度,仅有43.0%的人表示不会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避而远之,不同的态度与知识知晓情况存在正相关;被调查者高危行为发生率较高,2.4%的人有过吸毒史,63.5%的人有过性生活,其中发生过婚前性行为的占45.5%,已婚的发生婚外性行为的占8.8%;安全套使用率不高,近半年中每次都用者占16.1%,最近一次性生活使用安全套者占36.8%。结论应针对批发市场务工人员的知识薄弱环节进行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倡安全套的使用,减少高危行为,降低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流动人口为主的批发市场商贩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和行为干预模式,为在该人群中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一家批发市场的商贩进行艾滋病防治方面的健康教育,并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后,商贩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正确认识艾滋病及正确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的比例增加,安全套的使用率提高,对干预活动的形式及健康教育的内容表示满意。结论对批发市场商贩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该人群对艾滋病预防控制知识的认知水平,有效改善相关态度及行为。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后海酒吧从业人员艾滋病性传播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酒吧从业人员艾滋病性传播相关行为干预效果,为有效实施艾滋病性传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后海酒吧从业人员进行艾滋病性传播行为的健康教育,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目标人群对艾滋病性传播相关行为的认知由干预前的40.4%~85.1%提高到干预后的76.4%~99.6%(P0.01);若发生婚前或婚外性行为愿意使用安全套或会说服对方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60.4%~61.5%上升到69.6%,但无统计学意义。同一时期仅有1名性伴侣人数增加,表示最近一次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的,干预前为298人(47.8%),干预后为319人(49.2%),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对酒吧从业人员在提高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传播行为方面是有效的措施,但要长期的改变他们的高危行为需要建立长期的行为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