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4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临床分离的解脲脲支原体耐药性的变迁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目的了解医院2001~2003年临床分离的解脲脲支原体耐药性的变迁,更好的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1~2003年就诊的可疑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患者进行解脲脲支原体的培养及药敏检测。结果2001年1 386例中解脲脲支原体培养阳性1 003例;2002年1 015例中解脲脲支原体培养阳性801例;2003年908例中解脲脲支原体培养阳性691例;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3年中耐药性均<4%;交沙霉素的耐药性2003年显著上升;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耐药性均较高,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耐药性呈较高水平。结论解脲脲支原体的药物敏感性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定期监测解脲脲支原体的耐药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消除有害自由基、抗衰老等多种药理作用[1],茶多酚临床治疗白癜风具有较明显的效果,但其各类组分在临床治疗白癜风所发挥的作用还未见报道。1材料与方法1.1动物C57BL/6(B6)小鼠,体质量(20±2)g,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2主要药品与试剂H2O2、EGCG均购自美国Sigma公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雌二醇和中波紫外线( UVB)辐射对豚鼠背部棕色皮肤中黑素代谢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及UVB在皮肤色素沉着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花色豚鼠,设立溶媒对照组、UVB照射组、雌二醇处理组和雌二醇预处理后UVB照射组(雌二醇+UVB组);雌二醇浓度设为3.67×10-5、3.67×10-4、3.67×10-3 mol/L;UVB 照射剂量统一为500 mJ/cm2。采用皮肤在体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简称皮肤CT)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观察雌二醇和UVB对黑素小体合成及降解的影响。结果①一定浓度雌二醇可加深豚鼠皮肤色素沉着,且随着雌二醇浓度的递增,沉着程度逐渐加深(P<0.05)。② UVB照射组豚鼠皮肤色素沉着较未照射组明显增加(P<0.05)。③ UVB照射后豚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自噬体增加,而雌二醇处理后自噬体减少。结论雌二醇及UVB照射均可促进豚鼠皮肤色素沉着,其机制可能与促进黑素小体合成有关,黑素小体的降解异常也参与了豚鼠皮肤色素沉着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血清中抗酪氨酸酶抗体的检测与白癜风活动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酪氦酸酶IgG、IgM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和意义。方法:抗酪氯酸酶IgG、IgM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结果:①白癜风患者血清抗酪氨酸酶IgG抗体、平均滴度为0.31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082(P〈0.001);抗酪氨酸酶IgM抗体平均滴度为0.23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065(P〈0.001),②活动期白癜风患者血清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明显高于稳定期白癫风患者(均P〈0.001);泛发型白癜风患者血清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明显高于局限型白癜风患者(均P〈0.001)。③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与抗黑素细胞IGg抗体性呈正相关(均P〈0.001);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与抗黑素细胞IgM抗体阳性呈正相关(均P〈0.001)。①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均低于治疗前(均P〈0.001)。结论:白癜风患并血清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与疾病活动性和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自体纯培养黑素细胞移植治疗面颈部白癜风的疗效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负压吸疱获取患者正常表皮片,Hul6培养基体外培养黑素细胞,并检测黑素细胞的分裂时间。黑素细胞经2~5代体外培养后,受皮区应用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磨削去表皮后进行黑素细胞移植。所有患者均至少跟踪观察疗效6个月。结果共治疗243例面颈部白癜风患者,78.60%的皮损获得了50%以上的复色,55.97%的皮损获得了90%以上的复色。节段型白癜风患者移植痊愈率(66.13%)高于寻常型白癜风患者(52.49%,P=0.009);病情稳定时间大于5年的患者移植痊愈率(62.50%)高于病情稳定时间小于1年(53.13%)和1~5年(53.33%)患者(均P〈0.05);面部白癜风患者移植痊愈率(59.80%)高于颈部白癜风患者(47.30%,P=0.048);黑素细胞分裂时间小于等于3.5d患者移植痊愈率(69.23%)高于黑素细胞分裂时间大于3.5d患者(49.70%,P=0.004)。移植疗效与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自体纯培养黑素细胞移植是治疗面颈部白癜风的有效方法,其移植疗效与白癜风类型、病情稳定时间、皮损部位、黑素细胞分裂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应用超低温液氮冷冻技术冻存复苏黑素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及分析自体黑素细胞移植治疗大面积白癜风的疗效。方法:负压吸疱获取患者正常表皮片,Hu16培养基体外培养黑素细胞,应用超低温液氮冷冻技术冻存复苏黑素细胞,检测黑素细胞的分裂时间(DOT)、黑素含量(M)、黑素制造量(MP)和树突数。受皮区应用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磨削去表皮后,以黑素细胞密度6~10×104个/cm2进行移植。所有患者均至少跟踪观察疗效6个月。结果:11例患者黑素细胞培养至第二代进行超低温液氮冷冻,15例患者黑素细胞培养至第三代进行冷冻,所有的26例患者冻存6、12和24个月复苏黑素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指标DOT、M、MP和树突数均与未冻存的细胞无明显差异。未冻存、冻存6、12和24个月的黑素细胞移植治疗的痊愈率为57.69%、61.54%、57.69%和53.85%,有效率为84.61%、88.46%、80.77%和80.77%。冻存6、12和24个月的黑素细胞移植的痊愈率和有效率与未冻存的黑素细胞移植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超低温液氮冷冻技术能很好的储存白癜风患者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应用冻存复苏的黑素细胞自体移植治疗大面积白癜风皮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InnVit基因对永生化黑素细胞B10BR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InnVit基因对永生化黑素细胞B10BR迁移的影响,探讨InnVit基因对黑素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调控情况。方法化学合成InnVit基因特异性SiRNA,构建InnVit基因表达载体P3XF-P120,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B10BR细胞。半定量RT-PCR鉴定抑制和过表达效率;Transwell观察InnVit基因抑制和过表达后黑素细胞的迁移能力,明胶酶谱分析MMP2和MMP9的活性。结果成功在永生化黑素细胞B10BR中抑制和过表达InnVit基因。细胞处理20h后,抑制和过表达组Transwell滤膜下层黏附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MMP2和MMP9活性较对照组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nnVit基因对黑素细胞的迁移无明显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自体纯培养黑素细胞移植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体纯培养黑素细胞移植治疗44例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其中23例患者在移植后2周进行NB-UVB治疗。结果共移植治疗了44例患者,其中联合NB-UVB组23例,两组中(联合NB-UVB组和单纯移植治疗组)获得较好复色效果(复色面积>50%)的患者分别为86.9%、76.2%,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平均复色率分别为78.9%、70.0%。面颈部获得较好复色效果的患者分别为92.3%、90.9%,两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躯干部获得较好复色效果的患者分别为80.0%、60.0%,两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体纯培养黑素细胞联合NB-UVB是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方法之一,且NB-UVB能够提高移植的疗效,尤其是对于局限于躯干的皮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白癜风黑素细胞超微结构和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MITF)及其转录调控的酪氨酸酶相关蛋白(TRP)与白癜风临床类型与病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不同病程的寻常型白癜风(VV)12例和节段型白癜风(SV)8例,分别取白斑区、白斑边缘正常肤色区和远离白斑正常肤色区的表皮片,经组织学确定其表皮的完整性。透射电镜观察10例患者(VV 6例,SV 4例)不同区表皮黑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对所有20例远离白斑正常肤色区的表皮片黑素细胞进行培养,应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 MITF及其转录调控的酪氨酸酶(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P1)和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YRP2)的表达水平。结果 白癜风表皮黑素细胞超微结构病理改变:10例中7例白斑区表皮内未见黑素细胞,1例短病程和2例长病程VV分别可见少量黑素体显著减少或缺失的黑素细胞;白斑边缘正常肤色区,6例VV中,3例病程小于15个月者可见黑素细胞超微结构异常,而4例SV中仅1例异常;远离白斑正常肤色区,10例黑素细胞超微结构均正常。白癜风表皮黑素细胞MITF及其转录调控TRP的表达:VV的MITF表达下调与TYR、TYRP1、TYRP2的表达下调一致;SV存在MITF显著表达下调,而TYR、TYRP1、TYRP2几均正常表达。结论 VV和SV可能存在不同的表皮黑素细胞超微结构病理改变和MITF转录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烟酸保护由UVB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损伤的胞内信号传导分子机制。 方法 UVB照射和烟酸处理HaCaT细胞,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蛋白激酶B(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相关蛋白Akt、P38、JNK、ERK1/2的磷酸化水平变化。ELISA检测细胞分泌内皮素1(ET-1)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水平。结果 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UVB照射和烟酸处理HaCaT细胞后,p-Akt、p-P38、p-JNK、p-ERK1/2蛋白在60 min内都显著激活(P < 0.01)。烟酸预处理后的HaCaT细胞再经UVB照射,可以发现p-Akt、p-P38、p-ERK1/2信号分子在2 h内激活更显著(P < 0.01)。3个抑制剂加UVB照射组较3个单独抑制剂组ET-1、bFGF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LY294002组、SB203580组ET-1、bFGF水平最低;烟酸预保护的抑制剂处理组HaCaT细胞在UVB照射后,LY294002和U0126组没有出现ET-1、bFGF水平回升,SB203580组bFGF水平出现回升。结论 Akt信号分子在烟酸保护的HaCaT细胞抵抗UVB损伤中起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