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感病毒的变异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流感病毒的变异起源黄平,沈桂章,陈伟师本世纪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曾于1918、1957和1968年发生三次世界性大流行。自30年代Smith分离第一株人类流感流病毒以来,流感爆发一直被认为与抗原变异毒株的出现有关。1957年H2N2亚型毒株引起爆发...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1986年以来广州市流感监测的实验室结果。1986~1991年共采集疑似病人的咽嗽液标本1090份,分离出流感病毒27株。绝大多数流感毒株于3~9月份分离,最集中是5、6月份。这一结果与广东省全省情况一致。每年在流感流行后期的9月份于健康人群中采集血清作流感抗体检测,共采集血清标本982份。甲_3型抗体水平为历年最高,甲_1型抗体水平偏低,乙型抗体水平除88年外每年均以三倍以上速度递增。病源学和血清学结果表明这几年来广州市流感发病主要是由甲_1和甲_3型引起,乙型流感近年来感染率相当高。甲_1型自1977年再现至今仍传播于人群中,虽然几乎每年都被检出,但人群抗体水平偏低仍然是监测注意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1981年12月至1882年7月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调查家鸭感染流感病毒的情况。共收集到当地饲养的鸭咽拭子和泄殖腔拭子292份,分离到甲型流感病毒24株,阳性率为8.22%。经琼脂双扩散试验证实A/鸭/广东/248/82和A/鸭/广东/249/82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经血球凝集抑制和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证实这两株病毒的表面抗原为H_1N_4(Hsw_1Nav_4),经交叉血凝抑制试验鉴定这两株病毒的Hsw_1与A/Swine/Iowa/15/30以及A/New Jersey/8/76病毒抗原性有明显差异。具有Hsw_1血凝素的流感病毒在我国尚未见报告。本文讨论了这两株病毒在流感病毒生态学中的意义和家鸭在人类流感病毒新亚型起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知道猪流感病毒在迪克寨堡军人中引起流感流行至今已九个月,虽然一次流感世界性大流行的孕育期是不清楚的,但这次发生之前,已长时间蕴酿了。历史上第一次为了改善大流行的形势,国家作出了空前的努力;对发生的病例,我们现在以压倒的比例使用疫苗。即约一亿五千万剂量疫苗对零个病例(后来在一月发生散发病例)。决定积极对抗猪流感的依据引用于一般书刊较专业杂志为多。简单地说,决定的依据是:(1)根据每隔10年周期性世  相似文献   
6.
1975年初斐济某岛发生高出血率的登革Ⅰ型广泛流行。在那同一岛上,1971年曾发生过登革Ⅱ型流行范围较小的暴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也有过登革Ⅰ型发生。而在1945~1971年期间没有发生过登革或其他黄热病毒感染。根据这个流行史,假设在1975年时30岁以下的人群对登革Ⅰ型易感是合理的。而且,明知一些易感者过去曾患过登革Ⅱ型,一些没有患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海珠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1990年7月~1991年6月广州市海珠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全年均有散发病例,1~5月为流行期。学龄前儿童(2~6岁)的发病人数占病例总数的79.0%,其中3岁年龄组的发病率高达2942.0/10万。在3~20岁健康人中,血清血凝抑制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大而逐渐上升,21岁以后降低。有10%的男性青年并发睾丸炎。  相似文献   
8.
出现和鉴定的年代学 1955年根据核糖核酸旦白(RNP)的性质把多年来在家禽中引起严重疾病的禽瘟病毒(Nav1Neq1)鉴定为一种甲型流感病毒。1878年意大利曾报告过该病,1900年以后已知为一种“滤过性病毒”。 Shope(1930)在他的确定病原和传播方式的实验中证明病毒可引起猪流感。三年后,Smith等(1933)用流感患者的鼻咽洗液感染雪貂成功,确定了人类流感病毒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1996年广东省流感实验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10月至1996年9月,广东省共分离到流感病毒46株,包括甲,型34株,甲:型2株。乙型10株。其中具“0”相特征的甲;型流感病毒23株。甲/广东/l/96、甲/3/96的抗原性与往年甲3型的抗原性相比已发生明显的渖移。韶关市和海珠市两地的双相血清检测结果均证实为甲3型流感病毒感染.117份健康人群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当年流行株甲/广东/l/96的抗体阳性率轻低(58.卯%)o因此甲,型为流行优势毒株,恢型病毒抗原性漂移及人群抗体水平较低是造成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采用PCR-RFLP方法,将1996年流感病毒H3N2亚型分成阿拉斯加变异株系和武汉变异株系;分析发现,全球流感病毒H3N2亚型以武汉变异株系为优势毒株。来自中国的28份流感病毒H3N2亚型均为武汉变异株系;美国主要流行武汉变异株系(41/50),其次为阿拉斯加变异株系;世界其它地区以武汉变异株系为主。作者认为,PCR-RFLP方法作为一种分子流行病学筛选实验,在流感变异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