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目的:了解烟台市某区居民不同体脂指标与血脂情况,为有关部门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多阶段整群 抽样确定 1 547 名≥18 岁常住居民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指标测定,分析不同体脂指标的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 率,探讨体质指数、腰围、腰围身高比与血脂异常的关系。结果:体质指数、腰围、腰围身高比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控制混杂因素后,超重、肥胖、腰围和腰围身高比中心型肥 胖患血脂异常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人群的1.85倍、3.36倍、2.12倍和2.57倍。结论:成人体脂指标异常会增加血脂异常的发病 风险,在本地实施BMI与WHtR结合的筛查与干预,可有效降低血脂异常带来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乙型肝炎病毒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氨酸(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10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拉米夫定联合医用臭氧组)50例和对照组(拉米夫定组)58例。治疗组采用拉夫米定联合医用臭氧治疗,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12、24、48周肝功能(ALT、AST)、HBVDNA及治疗后24、48周HBeAg、HBeAb、YMDD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12、24、48周ALT、AST、HBVDN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治疗组治疗后12、24、48周ALT、AS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12周HBVDN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4、48周HBVDNA水平均较对照组治疗后12周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24、48周HBeAg阴转率分别为32.0%、52.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13.8%(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48周HBeAb阳转率为1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P〈0.05),治疗组治疗后48周YMDD检出率为8.0%,较对照组的24.1%低(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医用臭氧对提高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减少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归纳分析、关键知情人访谈、横断面调查方法,梳理现阶段上海市J区长期护理保险评估环节监管现状及问题。结果发现,J区长期护理保险评估环节的监管已取得良好成效,但在评估环节仍存在监督主体不明确、集体评审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建议J区在评估监管中完善制度设计,统一集体评审流程和规范,并将多种服务监管模式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甘草酸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防治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采集35例ALI病人和29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血清样本,qPCR检测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ELISA检测IL-6、TNF-α的含量;再脂多糖(LPS)处理肺上皮细胞株(A549)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甘草酸干预治疗,ELISA、qPCR、WB的方法检测HIF-1α、IL-6、TNF-α的表达,CCK8检测细胞抑制率,然后干扰HIF-1α基因表达后再检测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 ALI患者血清中HIF-1α、IL-6、TNF-α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同时,体外LPS复制的ALI模型组细胞HIF-1α、TNF-α和IL-6的表达也较未处理的对照组显著升高,表明HIF-1α、TNF-α和IL-6和ALI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CCK8结果显示LPS能显著抑制细胞生长,但甘草酸能明显改善LPS对细胞的生长抑制,同时,甘草酸干预细胞的HIF-1α、TNF-α和IL-6表达均显著低于ALI模型组,表明甘草酸通过降低炎症相关因子来发挥保护ALI的作用;干扰HIF-1α后,和阴性对照组相比,LPS诱导的TNF-α和IL-6的释放显著降低,说明HIF-1α在TNF-α和IL-6的释放中发挥关键作用;LPS诱导的模型细胞的四种处理中,甘草酸+shRNA-HIF-1α组TNF-α和IL-6的表达要显著低于对照组、shRNA-HIF-1α组和单纯加甘草酸组,表明甘草酸可能通过降低HIF-1α来抑制LPS诱导的TNF-α和IL-6的释放。结论 HIF-1α、TNF-α和IL-6参与到ALI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甘草酸可能通过降低HIF-1α表达来抑制TNF-α和IL-6的释放,从而起到保护ALI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2种病原学状态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学的变化.方法 对76例HBeAg阳性和95例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HBsAg和HBeAg;采用荧光定量PCR仪检测HBV DNA,按肝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比较HBeAg阳性和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不同血清HBV DNA水平的分布.结果 76例HBeAg阳性和95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活动度≥G2者分别为71例(93.42%)和86例(90.5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脏炎症程度为G4者,分别为20例(26.32%)和4例(4.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组织纤维化病变程度上,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度炎症发生率高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5).HBeAg阴性(HBV DNA水平≥10(5)copies·mL(-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纤维化严重度高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与HBeAg阴性(HBV DNA水平<10(5)copies·mL(-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度炎症发生率较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高,HBeAg阴性(HBV DNA水平)10(5)copies·mL(-1))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度纤维化或肝硬变发生率较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HBeAg阴性(HBV DNA水平<10(5)copies·mL(-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医用臭氧对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对乙肝病毒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选择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6例,随机分为3组,A组单用拉米夫定治疗,B组单用医用臭氧治疗,C组拉米夫定联合医用臭氧组治疗,疗程均为48周,观察肝功能、HBVDNA、HBeAg、HBeAb、YMDD变化。结果:单用拉米夫定组和单用医用臭氧组与拉米夫定联合医用臭氧组治疗后12周、24周、48周、ALT、AST、HBV DNA水平分别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三组间ALT、AST,12周HBV DNA、24周HBV DNA下降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48周HBV DNA,联合组较两单用组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24周和48周HBeAg阴转率分别为32%和52%,HBeAb阳转率14%均高于单用拉米夫定组的7.8%、12.5%和3.1%(P<0.05)和单用医用臭氧组7.7%、15.4%、5.8%,联合组48周YMDD检出率为8%,单用医用臭氧组YMDD检出率为0,均较单用拉米夫定组21.9%低(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医用臭氧对提高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减少YMDD变异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肩周炎俗称凝肩,常见于五十岁的患者故又称五十肩,是肩周肌、肌腱、滑囊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炎症的表现。其病变首先是关节囊内软组织粘连,并逐渐波及关节囊周围,临床特点为自发疼痛和活动时疼痛加剧,患肩活动受限,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痛苦,病程长者可致肩、臂肌肉萎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上海市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医养结合现状,推动医养结合实现高质量发展。方法 以世界卫生组织《老年人综合照护实施框架》为指导,通过文献归纳分析法查阅国内外与医养结合及评价相关的期刊文献、政策文件等,结合专家咨询与论证,明确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评价框架、指标在实践中的可行性等。结果 在基于《老年人综合照护实施框架》明确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框架和国内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概念的基础上,构建涉及7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宏观层面包含加强管理和问责制度、加强体系建设;中观层面包含促使居民和社区参与并提升其能力、支持并协调多学科人员提供服务、面向社区的定向照护服务;微观层面包含对个人需求、偏好和目标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照护计划。结论 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可为上海市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的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寻白藜芦醇抗衰老的关键靶点及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查找白藜芦醇的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s数据库搜索衰老的相关蛋白。将白藜芦醇作用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即为白藜芦醇抗衰老潜在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找出靶点的作用关系,以DAVID数据库分析结果,Cytoscape3.8.0软件构建药物-疾病-靶点-通路网络。结果:从PharmMapper得到的91个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作用靶点,GeneCards数据库得到的474个衰老相关靶点,两者取交集后共得到22个白藜芦醇抗衰老的作用靶点。在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中IGF1、ESR1、MAPK1和EGFR处于核心位置。在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中,EGFR、MAPK1和IGFR均存在于PI3K-Akt通路、FoxO通路和HIF-1通路中。在药物-疾病-靶点-通路网络中,EGFR和MAPK1处于核心位置。结论:Res通过EGFR、MAPK1、IGFR调节PI3K-Akt和FoxO通路抗衰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1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儿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拉米夫定组(治疗组)116例和对照组10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如一般护肝、降酶、退黄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拉米夫定片(100mg/片)3~100mg.kg-1.d-1口服。观察2组患儿治疗后12、24、52个月HBV DNA阴转、HBeAg阴转、ALT复常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24、52个月HBV DNA、HBeAg阴转率及ALT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2组患儿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是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