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采用核素显象检查98例胆道疾病病人,其中71例经手术证实。将其与B超等比较,重点讨论了本方法对胆总管下段及Oddi氏括约肌病变的诊断价值,血清胆红素与核素显象的量效关系,认为核素显象是一种具有形态和功能双重诊断特点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对判断胆总管有无梗阻和确定胆囊结石患者有无继发性胆总管病变,选择术式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在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2 3例接受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在治疗前进行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核素心室造影测左室射血分数 (LVEF)和99mTc 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并计算相对定量值。并于每一周期治疗后重复上述检查。结果 :蒽环类药物治疗一周期后 ,2 3例患者心肌相对定量值明显下降 (P <0 .0 1)。其中 11例吡喃阿霉素、6例表阿霉素和 6例米托蒽醌治疗的患者 ,心肌相对定量值明显下降 (P <0 .0 5 ) ,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无明显变化 (P >0 .0 5 )。蒽环类药物治疗多周期后的 10例患者心肌相对定量值较治疗前下降 (P <0 .0 5 )。 9例患者的心肌相对定量值 (最大累积剂量为 2 0 0mg/m2 )与一周期后无明显差别 (P >0 .0 5 )。10例患者治疗前及多周期治疗后LVEF均 >6 0 %,且化疗前后无明显差别 (P >0 .0 5 )。结论 :99mTC 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能监测蒽环类药物所致的心肌损害 ,且较左室射血分数敏感 ,比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优越 ,有利于指导蒽环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人参单体Rh2对肺腺癌耐药细胞促凋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人参单体Rh2对肺腺癌耐药A5 49DDP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方法用MTT法分别检测顺铂和Rh2对A5 49细胞、A5 49DDP细胞的抑制率(IC)。将Rh2作用于A5 49DDP细胞,Hoechst3 3 2 5 8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跨膜电位(Δψ)。结果顺铂对A5 49细胞、A5 49DDP细胞的IC50 分别为2 4 μmol/L、32 5 μmol/L ,耐药指数为13.5 4。Rh2 >10 μmol/L时,对A5 4 9DDP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且与Rh2的浓度有一定的依赖关系。Rh2作用后A5 4 9DDP细胞核缩小或变形,荧光成团块分布,有凋亡小体形成;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显著性降低(P <0 .0 1)。结论Rh2能促使A5 4 9DDP细胞凋亡,其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的线粒体跨膜电位来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洋地黄样免疫活性物质(DLIS)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肝炎与重症肝炎患者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DLIS水平与血清胆红素量呈正相关(r=0.896,p<0.001),而与血清白蛋白含量呈负相关(r=-0.946,p<0.001)。DLIS水平与肝脏损害程度有密切关系。文章就其机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甘胆酸是主要胆汁酸之一,在肝脏代谢并参与肠肝循环.肝细胞受损或胆汁淤滞都可引起甘胆酸的代谢和循环紊乱。研究表明,测定血清结合甘胆酸含量是评价肝功能最敏感的指标之一.白血病患者常有肝脏浸润,不同程度地损害了肝功能.本文通过检测白血病患者血清甘胆酸含量,藉以探讨甘胆酸有白血病患者病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任何技术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医学技术当然也不例外。技术创新有多种方式,横向联系医学领域的最新成果,纵观医学技术的发展历史,技术组合创新对其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数千年来人类文明的积累,人们不断地从其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并建立了一系列技术。有人对190 0年以来的480项重大创新成果进行了分析,发现技术创新的性质和方式在该世纪5 0年代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理突破型成果的比例开始明显下降,而组合型发明则成了技术创新和发展的主要方式,且导致了许多学科的突破性进展和飞跃[1 ] 。所谓技术组合法就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技术原理或功能目的,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独立的技术因素巧妙地结合或重组,从而获得具有统一整体功能的新技术的创造发明方法[1 ] 。通过组合发明的新技术,或产生了原技术没有的新功能,或导致了传统技术的革新,或将单项技术有机组合成多功能的综合技术。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豪斯菲尔得发明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即CT)仪,就是把X射线照相装置同电子计算机结合在一起实现的,将这两项现有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可诊断机体内多种组织器官病变特别是癌症的新功能,实现了一项重大的科技发明。现代许多大型的复杂技术都是综合运用多种...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简称甲亢 )患者有 3%~ 4 %可发生周期性麻痹 (简称周麻 ) ,笔者探讨了甲亢合并周麻 (TPP)的发病原因 ,以及1 31 I和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TPP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TPP患者 4 2例 ,男 37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34 3± 7 6 )岁 ,平均病程 (3 1± 1 4 )年 ,甲状腺质量平均为 (33 2± 4 8)g。其中 15例用ATD治疗[1 ] ,2 7例行常规1 31 I治疗。 31例患者随访 1 5年以上。对照组为 :①健康人组 2 9例 ,男 2 4例 ,女 5例 ,年龄 (4 1 4±11 9)岁 ;②甲亢不伴周麻组 2 2例 ,男 16例 ,女 6例 ,…  相似文献   
8.
131 碘、抗甲状腺药物及手术治疗Graves甲亢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对13 1碘 (13 1I)、抗甲状腺药物 (ATD)和外科手术治疗Graves甲亢 (甲亢 )进行比较 ,评价三种方法的优劣。方法 :将甲亢分为13 1I、ATD和手术治疗三组 ,治疗后进行随访 ,统计三种方法的治愈率、复发率、甲低发生率、突眼发生和改善情况等 ,并对13 1I和ATD进行统计学处理和比较。结果 :13 1I疗效明显优于ATD(P<0 .0 0 1) ,13 1I和ATD的有效率分别为 96 .5 %和 81.6 % ,治愈率分别为 83.0 %和 4 8.4 % ;发生突眼方面两者无差别 (P >0 ,0 5 ) ,但突眼改善方面ATD优于13 1I(P <0 .0 5 ) ;甲低发生率13 1I高于ATD(P =0 .0 0 1) ,13 1I、ATD和手术治疗的永久性甲低发生率分别为 2 1.3%、2 .8%和 15 .1% ;甲亢治愈后复发方面13 1I明显低于ATD治疗 (P <0 .0 0 5 ) ,13 1I、ATD和手术治疗后复发率分别为 5 .8%、33.1%和 5 4 .0 % ,在甲心病、血象、肝功能受损等其它方面13 1I低于ATD(P <0 .0 0 1)。结论 :13 1I治疗甲亢优于ATD ,尽管有甲低发生、突眼改善差等不足 ,其在疗效、复发、出现其它系统损伤等方面优于ATD ,手术治疗有较高的复发率和某些近期或远期并发症 ,因此应首选13 1I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