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住院患者两性霉素B的临床用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21年1—12月血液病科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罹患恶性血液病合并IFD并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人口学特征、影像学检查、真菌实验室检查、两性霉素B药品的用法用量等资料。结果 共纳入131例患者,其中临床诊断26例(19.85%), 拟诊52例(39.69%),未确定53例(40.46%)。28.57%(34/119)患者(1,3)-β-D葡聚糖试验阳性,13.45%(16/119) 半乳甘露聚糖试验阳性,44.64%(50/112)患者真菌培养阳性。共培养64株真菌,以念珠菌属居多(55株)。 两性霉素B用法用量情况:111例(84.73%)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d-AmB),61例 (46.56%)患者以静脉滴注途径给药,13例(9.92%)患者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55例(41.98%)患者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作为治疗前用药。109例(83.21%)患者采用抗真菌联合用药方案,以d-AmB联合伏立康唑居多。用于静脉滴注和雾化吸入的d-AmB 药物利用指数(DUI)值均<1.00,用于静脉滴注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 (L-AmB)DUI值为1.04。结论 该院两性霉素B使用合理,在溶媒的选择上还需要提高,以期获得更高的临床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及分析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患者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因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入院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送检标本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查并评估患者用药情况。结果 171例患者送检标本中培养出168株病原菌,主要优势菌为革兰阳性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这两种菌对万古霉素完全敏感,但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80.00%);首选药物多以β-内酰胺类药物为主,且二代头孢、三代头孢及青霉素类最为常用。结论 革兰阳性菌为院内皮肤及软组织感染(SSTIs)的主要病原体,不同病原体对于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可综合该地区基本情况,结合患者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并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药物耐受程度等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