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剖宫产4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剖宫产术是指妊娠≥ 2 8周 ,胎儿及其附属物经腹切开子宫娩出的手术。是解决难产和母婴并发症的一种手段 ,被广泛地应用于产科临床。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我院自 1987至 2 0 0 0年 ,共接受 2 2 32例产妇 ,其中 4 5 8例实施了剖宫产 ,本文对实施手术的主要指证进行分析 ,探讨手术率增高的原因。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 1987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住院分娩总数 2 2 32例 ,其中阴道分娩 1774例 ,剖宫产 4 5 8例。 4 5 8例剖宫产患者中 ,年龄 2 1~ 38岁 ,平均 2 9 5岁 ,初产妇 398例 ,经产妇 6 0例。全部…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五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发生再次妊娠的几率增加,胚胎种植于子宫瘢痕处虽发生率很低,却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往往不能早期诊断并盲目清官导致大出血,甚至切除子宫,使患者失去了生育功能。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4年7月间,共收治了5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患者,均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无一例子宫切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新辅助治疗方式在局部晚期子宫颈癌(LACC)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妇幼保健院2010~2013年接受住院手术治疗的LACC 260例(鳞癌236例,腺癌12例,腺鳞癌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新辅助化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组82例(NACT+BT组)、单纯新辅助化疗组77例(NACT组)、仅行根治性手术组101例(RH组),通过术后病理危险因素、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率、无进展生存率(PFS)、总生存率(OS)及Cox多因素分析方法来评价不同新辅助治疗方式的临床意义。结果:①与NACT组比较,NACT+BT组能够显著缩小局部肿瘤体积(89.02%vs 76.62%,P0.05)。②NACT+BT组的深肌层浸润率、宫旁侵犯阳性率、脉管内癌栓阳性率均明显低于RH组(P0.05),其深肌层浸润率也低于NACT组(P0.05);NACT组的脉管内癌栓阳性率低于RH组(P0.05)。NACT+BT组术后补充放疗率(30.49%)低于NCAT组(66.23%)和RH组(7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NACT+BT组的5年PFS(90.95%)显著高于RH组(7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5年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阳性(HR 4.79,P0.01)、手术切缘阳性(HR 4.38,P=0.04)和NACT+BT治疗方式(HR 0.24,P=0.03)是影响LACC 5年PFS的独立因素;淋巴结转移阳性(HR 6.47,P0.01)是影响5年OS的独立因素。结论:单纯新辅助化疗可以控制病理中危因素,但没有降低术后辅助放疗率以及改善生存结局。而新辅助化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可更好地减少术后病理危险因素,降低术后辅助放疗比率,延长PFS,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子宫瘢痕憩室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宫腹腔镜联合组和阴式手术组,分别比较术前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月经恢复、憩室修复情况。结果宫腹腔镜联合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费高于阴式手术组,但其住院周期短;尽管两组月经恢复及憩室修复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宫腹腔镜联合组显效率高于阴式手术组。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与阴式手术都能有效解决子宫瘢痕憩室问题,但接受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的患者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6.
例 1,女 ,36岁 ,工人 ,吉林市人。左乳腺组织内有 1cm×1.5 cm的肿块 ,触稍痛。市内医院以“乳腺纤维瘤”于 1999年12月手术摘除。病理诊断为乳腺猪囊尾蚴。翌年 5月因头痛、癫痫反复发作来我院。头部 CT诊断 :脑囊虫病。囊虫免疫检查 :CAg、IHA及 EL ISA均 ( )。综合诊断 :脑合并乳腺囊虫病。经住院抗囊虫治疗 ,临床治愈出院。例 2 ,女 ,2 7岁 ,农民 ,松原市人。主诉 5年前有绦虫病史。1999年夏 ,劳动时左乳房疼痛 ,触到 1cm× 1cm的结节 ,逐渐明显。经医院手术摘除 ,病理诊断为乳腺囊尾蚴病。囊虫免疫检查 :CAg、IHA及 EL ISA均…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CSP)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均有剖宫产术后人工流产史,平均2.57±1.32次;除一般早期妊娠的临床表现外,13例(86.7%)有妊娠早期阴道少量不规则流血,3例(20.0%)有下腹隐痛;术前分别误诊为宫内早孕及(或)伴先兆流产7例,稽留流产4例,宫颈妊娠1例,侵蚀性葡萄胎1例,只有2例术前B超检查明确诊断,另13例是在人工流产或刮宫手术时大出血后B超检查明确诊断;15例中13例行甲氨蝶呤和(或)氟尿嘧啶全身或局部应用,配合米非司酮口服药物保守治疗,1例行子宫动脉栓塞(UAE)配合药物治疗,1例行子宫全切术.结论:CSP一般超声检查可确诊,应提高临床医生对CSP的认识;禁止刮宫,误行刮宫大出血时纱条压迫宫颈止血有效;甲氨蝶呤和(或)氟尿嘧啶全身或局部应用,配合米非司酮口服是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甘肃地区复发性自然流产(RSA)与遗传性易栓症相关基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 C677T),凝血因子V(FV G1691A)和凝血酶原(FII G20210A)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应用测序技术对甘肃地区102例RSA患者和100例健康妇女,进行MTHFR C677T、FV G1691A和FⅡG20210A的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MTHFR基因C677T位点的T/T突变率(41.2%)在RSA组高于正常对照组(26%)风险比率(risk ratio,RR)为3.12(95%CI,1.36-7.13,P=0.005),T等位基因突变频率(57.8%)在RSA组高于正常对照组(43.5%),RR为2.55(95%CI,0.99-2.40,P0.01)。MHTFR的C677T基因型分布有统计学意义。但是,FV基因的G1691A位点和FⅡ基因的G20210A位点,在RSA组和正常对照组均为G/G,无突变存在。结论 MTHFR基因C677T位点的T/T基因型是甘肃地区妇女RSA发病的危险因素。FV G1691A和FⅡG20210A突变在甘肃地区妇女RSA中发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栾桦 《甘肃医药》2009,28(2):160-160
异位妊娠发生率有逐年上开的趋势,腹腔妊娠属于异位妊娠的特殊类型,临床罕见。它是指位于输卵管、卵巢,阔韧带以外的腹腔内妊娠,发生率为1:15000—30000,分原发与继发。原发妊娠系卵子在腹腔受精,直接种植于腹腔腹膜,肠系膜或大网膜上所致。继发性腹腔妊娠大部分输卵管妊娠破裂或流产,胚囊进入腹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