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传统上,卫生监管部门和卫生技术评估(HTA)组织将随机对照试验(RCT)视为证明疗效和安全性的黄金标准,但不同类型的研究设计根据自身特点适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类型,本文对各国卫生技术评估中提交证据研究设计类型的要求进行总结,并以CADTH为例具体分析其应用情况,发现RCT仍是目前提交的主要证据类型,但越来越多的Ⅰ/Ⅱ期试验和包括真实世界证据在内的非RCT证据正逐渐参与到卫生决策中来,在慢病和癌症领域尤为明显。随着非RCT证据在数据整合、偏倚控制等方面的完善,相信其将会和高质量的RCT证据一同在卫生评估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定量分析县域医共体各级医疗机构的协作程度,探索提高协作水平的策略建议。方法:基于D’ Amour组织协作模型,结合五点式评分法,自制调查问卷收集资料,以广东省为例,分析县域医共体“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协作程度。结果:当前县域医共体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水平属于积极型协作,整体得分为47.14±12.36分(得分率78.57%),但整体上仍未形成有效的利益共享机制(3.61±1.37分,得分率72.20%),以及机构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而难以提高相互熟悉程度(3.78±1.14分,得分率75.60%)。不同单位类型对协作水平的评价不同,牵头县医院的评分最高(48.69±10.58分),乡镇卫生院最低(44.76±12.91分)(P<0.001)。结论:县域医共体下一步建设应以构建利益共享机制、提升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之间的内在认同为主,同时要重视乡镇卫生院的发展需求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我国卫生技术评估的实施现状和运行机制。方法:结合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解析我国卫生技术评估实施的标识机制、积木块机制和内部模型机制。结果:从标识机制看,我国卫生技术评估的政策环境良好,但地方层面的机构体系和人才体系仍不成熟;从积木块机制看,不同的主体在卫生技术评估实施过程中有不同的工具,但方法指南和流程框架存在不权威、不透明的问题;从内部模型机制看,卫生技术评估的需方和供方之间的需求和预期成效沟通有限,导致研究成果不能转化为政策落实。结论:卫生技术评估是1个复杂适应系统,涉及到多方利益主体之间、主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需要用系统的思维进一步重构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梳理我国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在各试点地区的实施情况。方法系统检索知网、Pub Med数据库2015-2019年发表文献,通过纳排标准筛选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特征分析。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12篇,英文文献1篇,其中2017年最多,其次为2018年。在考核DRG的指标中,使用频数较高的几项指标为病例组合指数(CMI)、平均住院日、时间消耗指数和费用消耗指数。试点地区总体呈现了医疗费用减少、医疗服务效率提高的趋势,但仍然还有许多问题如统一编码、准确分组以及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等亟待我们解决。结论加强全国统一DRG临床编码的编写,同时建立专门负责DRG的机构,培养专门的编码人才,革新医院管理方法与观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梳理人工智能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和效果。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Pub Med等数据库近10年文献,并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结果 最终纳入18篇文献。在再入院中,智能随访系统和预测模型的应用明显降低非计划再入院风险;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人工智能辅助感染监测系统对潜在医院获得性感染患者的召回率高;在患者安全中,患者安全事件分类和评估平台自动分析医疗事件报告潜力巨大;在合理用药中,智能处方推荐和审核系统提高处方合格率和降低用药成本;在手术并发症中,手术辅助系统全过程干预显著地减少手术并发症;在住院死亡率中,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比传统评分方法的预测结果更准确;在医院运行管理中,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医院实现就医流程的再改造,提高运行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结论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医疗质量提高已有不错的落地应用,有效改善了医疗安全和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