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新发、复发活动性肺结核及陈旧性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影像学诊断对结核活动性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活动性肺结核55例,其中新发34例,复发肺结核21例和陈旧性肺结核50例,对比分析3组肺结核的影像资料。结果活动性影像学征象:小叶中心结节影、树芽征、小叶样实变、亚段以上实变、磨玻璃影、空洞征在新发肺结核中检出率依次为:79.4%、61.8%、67.6%、35.3%、73.5%、41.2%;复发组为71.4%、57.4%、57.1%、33.3%、66.7%、38.1%;陈旧性肺结核分别为20.0%、16.0%、18.0%、2.0%、32.0%、4.0%。新发和复发活动性肺结核在活动性影像征象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陈旧性肺结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活动性影像学征象:纤维条索影、钙化、支气管扩张、肺气肿在新发肺结核中检出率依次为:8.8%、11.8%、8.8%、5.8%;复发组为52.4%、71.4%、38.1%、38.1%;陈旧性肺结核分别为84.0%、78.0%、44.0%、80.0%。纤维条索影、肺气肿检出率在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和支气管扩张在复发与陈旧性肺结核中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新发肺结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性影像学征象有助于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但尚需密切结合临床和痰检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人和非老年人肺动脉栓塞(PE)在双源CT肺动脉造影(DECTPA)上的解剖分布特点及相关影像表现,提高亚段级PE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老年(≥60岁)与非老年(<60岁)PE患者各32例,所有患者行DECTPA检查,以横断面图像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多种三维图像后处理技术,分析DECTPA图像及PE栓子形态、解剖分布。结果 (1)PE解剖分布特点:老年组PE与非老年PE组分布相似。老年组孤立性肺亚段PE(ISSPE)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χ2=5.85,P<0.05)。(2)CTPA直接征象:1级肺动脉两组均未见栓塞病例;2级肺动脉PE分布类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6、1.275、0.002,P>0.05);3级肺动脉PE分布以偏心型充盈缺损为主,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3,P<0.05);4~5级肺动脉三型PE征象所占比例各不相同,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29、8.162、5.342、3.785、8.624、6.852,P<0.05)。间接征象: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发生率老年组高于非老年组(χ2=7.819,P<0.05;χ2=4.267,P<0.05);非老年组以支气管动脉扩张征最常见。(3)DECTPA图像后处理技术:段、亚段级肺动脉显示率上,MPR优于MIP、V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120、27.974、2.902、9.111、49.049、17.963,P<0.05)。结论 PE解剖分布上老年与非老年患者相似,但老年组患者ISSPE的发生率要高于非老年组患者。老年PE分布类型以偏心型充盈缺损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活动性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的胸部X线平片及CT影像资料,并作对照分析。结果X线胸片及胸部CT提示活动性肺结核好发部位为两肺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47例);病灶多呈不规则斑片状影(34例),边界不清,密度不均;X线胸片22例可见病灶内钙化,呈散在斑片状或宽点状,而CT显示为36例;X线胸片9例存在薄壁或厚壁空洞,CT可见19例;X线胸片显示病灶周围有支气管播散灶者6例,CT可见14例;CT显示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增大15例,淋巴结钙化19例,而X线胸片只分别显示9例和12例;CT显示胸腔积液16例,胸膜增厚、粘连或钙化27例,而X线胸片只分别显示8例和18例。结论胸部X线检查是评价肺结核的主要和常用方法,CT在发现细小、隐匿病灶,鉴别可疑病灶,确定病灶是否活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肺动脉及其分支被血栓或外源栓子堵塞后引起的相应肺组织供血障碍性疾病,大多数PE患者的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的血栓[1]。PE发病率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导致检出率低,文献报道[2],未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MRI在妇产科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MR机(0.1ST)和B超对5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妇产科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卵巢病变21例,子宫病变25例,产科病变4例。结果:本组全部病例MR检出率100%,定性诊断准确率98%。B超检出率96%,定性诊断准确率64%。结论:MRI对女性盆腔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有很大的价值,目前可作为次选手段,补充超声检查之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早期乳腺癌的影像学特点,研究钼靶X线、超声表现和两种方法的联合运用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早期乳腺癌,术前均行双侧钼靶X线检查和全乳腺超声扫描。结果早期乳腺癌X线表现以结节肿块影为主,所占比例为68.0%(34/50),不均匀低回声实性占位是主要的超声特点,所占比例为60.0%(30/50),50病例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钼靶X线摄片及二者联合应用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2%(41/50)、86%(43/50)、92%(46/50)。结论乳腺X线摄片、超声检查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重要手段,诊断时又各有疏漏,应综合考虑,互相弥补。钼靶摄影和超声二者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巢黄体破裂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卵巢黄体破裂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患者均在月经周期后半期发病,其中右侧卵巢9例、左侧卵巢2例。CT表现为附件区有直径3.2~5.6 cm囊样病变(平均4.2 cm),2例圆形、9例椭圆形;2例囊液密度均匀如水(平扫CT值10~15 HU)、9例囊内密度不均匀(平扫CT值17~53 HU);可见局部囊壁连续性中断,病变周围和盆腔见密度较高的腹腔积液(CT值30~65 HU)。结论 CT可显示卵巢黄体破裂的特征,结合临床能及时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胸部结节病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的分析36例经确诊的胸部结节病的胸部平片及CT影像资料。结果X线胸片及胸部CT提示双侧肺门淋巴结增大27例(75%),无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者为不典型胸部结节病,9例(25%)呈不典型表现;肺部异常表现在75%的病例都发现了微结节或结节,其他异常包括小叶间隔增厚15例(41.7%),纤维化表现12例(33.3%),磨玻璃影10例(27.8%),血管支气管集聚7例(19.4%),斑片或实变影5例(13.9%)。结论结节病临床表现多样而无特异性,容易引起误诊。CT检查能发现淋巴结肿大,又可显示肺内特征性改变,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