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人的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以细菌性感染辅以慢性后遗症为特点的传染病,尤其是慢性期布病又是严重危害劳动人民健康、影响农牧业发展的一种常见病。全省75个布病疫区县(市)至今累计发病2万余例,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人转入慢性期。为了解现症病人的现状及对劳动生产的影响。我们于1989—1990年对26个布病疫区县(市)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198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很多地方流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我们为了探索此次流行是否与桂眼69病毒株(1982年7~11月桂林市红眼病流行期间,我们分离的一株病毒,暂定名为"桂眼69株"。  相似文献   
3.
<正> 弓形体病(Toxoplasmosis)为一种动物源性疾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人多为隐性感染,但出现症状者也不少,如孕妇感染,对胎儿的危害较大,是先天性畸形,缺陷及某些先天性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近年来北京、福建、江苏等地先后作做了流行病学调查,人群感染率约为3~4%左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多西他赛联合顺铂(DP)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5月58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使用顺铂治疗,观察组29例采用DP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低剂量CT灌注参数、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及抑癌基因PTEN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86.21%高于对照组62.07%(P<0.05);观察组治疗后MMP-2、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urvivin低于对照组,PTEN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容量(BV)、强化峰值(PEI)、灌注值(perfusion)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P能提高中晚期NSCLC的疗效,改善患者MMP水平及低剂量CT灌注参数,调节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及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及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显像相关参数与早期局限性小细胞肺癌(limited-disease small cell lung cancer,LD-SCLC)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57例早期局限性小细胞癌患者及57例健康人员(NC组),分析Hsp70及功能成像参数中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al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the average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SUVmean)及整合标准摄取值(intergered SUV,iSUV)与LD-SCLC预后关系。 结果 早期LD-SCLC患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乳酸脱氢酶、Hsp70、MTV、SUVmax、SUVmean及iSUV高于健康人员(P<0.05)。Hsp70、MTV及iSUV诊断早期LD-SCLC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性。Hsp70≥3.24 μg/L亚组5年内肺癌特异性生存率及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低于Hsp70<3.24 μg/L亚组(P<0.05);MTV<64.63 cm3亚组5年内总生存率及疾病无进展生存率高于MTV≥64.63 cm3亚组(P<0.05);iSUV<316.78亚组5年内 总生存率及肺癌特异性生存率高于iSUV≥316.78(P<0.05)。Cox模型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Hsp70、MTV及iSUV为早期LD-SCLC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MTV、iSUV及Hsp70与早期LD-SCLC早期手术+放化疗治疗的预后密切相关,建议临床进一步加大样本量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评价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通气情况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8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采用半定量方法对肺部超声征象进行评分,以CT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肺部超声评分与患者肺通气的关系;同时分析存活和死亡患者临床资料、肺部超声评分的差异,以及肺部超声评分预测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88例患者全肺超声评分平均为(18.50±2.12)分,全肺CT值平均为(-620.50±88.13) HU,不通气/低通气肺组织比例平均为(10.41±3.35)%,正常通气肺组织比例平均为(71.54±6.69)%,过度通气肺组织比例平均为(17.65±4.11)%;患者肺部超声评分与全肺CT值、不通气/低通气肺组织比例呈正相关(r=0.775、0.648, P<0.05),与正常通气肺组织比例、过度通气肺组织比例无明显相关性(r=-0.170、0.046, P>0.05);死亡组患者年龄、糖尿病比例、APACHEⅡ评分、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机械通气治疗和肺部超声评分分别为(59.28±8.12)岁、44.83%、(22.19±2.40)分、(344.40±82.29) mmHg、72.41%和(20.20±1.72)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而氧合指数为(104.42±21.18),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PACHEⅡ、肺部超声评分是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OR=1.758、2.841、2.440, P<0.05);肺部超声评分预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95%CI:0.836~0.966),截断值为20分,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80%和84.70%。结论:肺部超声可以作为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肺通气的评估指标,同时其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霉素联合小剂量茶碱治疗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到2016年6月门诊收治的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茶碱组和红霉素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茶碱组加用茶碱缓释片口服,红霉素组加用红霉素口服,联合治疗组加用茶碱缓释片联合红霉素口服,治疗3个月、6个月后检测患者肺功能,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痰液中性粒细胞数量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水平,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后三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较治疗前增加,且治疗6个月后高于治疗3个月后(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FEV1/FVC、FEV1%Pred高于茶碱组和红霉素组(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三组SGRQ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呼吸症状、日常活动能力、疾病影响评分均低于同期茶碱组和红霉素组(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三组CRP、IL-8、TNF-α水平、中性粒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6个月后低于治疗3个月后(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CRP、IL-8、TNF-α水平、中性粒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水平均低于同期茶碱组和红霉素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联合小剂量茶碱治疗重度COPD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技术比较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蛋白质组学特点及差异.方法 首先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然后SPA法分别鉴定出MSSA与MRSA同源性菌株,通过利用SELDI技术对其蛋白进行检测,并采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分析其蛋白质谱特点.结果 菌株型为t030的同源性菌株17085及16982有3个蛋白质表达有差异,分子量分别为3057、5867、11 511Da;菌株型为t037的同源性菌株18565及68也仅有3个蛋白表达有差异,分子量分别为4304、7492、8354 Da;非同源性菌株18565、16982(均为MRSA)有6个蛋白质表达有差异,分子量分别为3057、5521、6416、7340、8877、11 459 Da;非同源性菌株17085、68(均为MSSA)有7个蛋白质表达有差异,分别为3100、5520、6416、6888、8079、8876、12 366Da.结论 同源性菌株SELDI蛋白质谱具有高度相似性,非同源的MRSA或MSSA蛋白质谱表达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数值测定与高分辨CT(HRCT)征象评分的相 关性。方法:回顾分析52例肺结核患者,对其外周血液标本进行T-SPOT.TB数值测定,并根据其HRCT的7种典型征象分 布及范围行对上述患者的肺部CT表现进行评分,利用结核感染T-SPOT.TB数值与HRCT征象评分进行散点图绘制,统计 学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讨论两者有无相关性。结果:52例患者肺部HRCT评分分值分布在2~52。微结节分值最大,总 分为254,平均4.88;最小为空洞,总分10,平均0.19,分值整体上成正态分布;52 例患者T-SOPT.TB所测值A抗原孔阴性 (测得值为0~5)17例,阳性(测得值>5)35例,B孔抗原阴性(测得值为0~5)14例,阳性(测得值>5)38例,T-SPOT.TB表现为 阴性所对应的HRCT征象评分均值与阳性所对应均值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不论A孔或者B孔);从散点图看T-SOPT.TB所 测A抗原孔及B抗原孔值与HRCT征象评分值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利用统计学计算相关系数分别为0.27(P<0.05)和 0.17(P<0.05),提示T-SOPT.TB测定值与HRCT征象评分为正相关性。结论:T-SOPT.TB与肺部CT所示肺结核病变范围 大小及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