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气管插管是危重患者呼吸支持时常用的一种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技术.但由于解剖或病理等因素,即使训练有素的麻醉医师失败率仍达0.5%~3.5%[1].  相似文献   
2.
文章提出根据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衔接制度的要求建立交接记录单,使用表格式记录,规范了院前急救病历书写,有效防止法律纠纷,在提高院前院内急救衔接完整性的同时,提高了患方及院内急救人员对院前院内急救衔接过程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总结两次标识在群体性事件应急抢救中的应用体会.在群体性事件的患者应急抢救中,预检护士在粉红色腕带上写患者的编号和初步诊断后作为首次标识佩戴在患者右手上,然后抢救护士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患者进行病情危重度的评分,再按评分的轻、重、危重分类在绿色、黄色、红色腕带写上相关信息后佩戴在患者左手上,预检护士再根据每例患者各色腕带统计信息和分流患者.通过对群体性事件的患者使用两次标识,明显缩短了群体性事件的资料收集、上报时间,避免了对伤员的重复诊治,保障了抢救工作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4.
杨晔红 《护理学报》2013,(22):46-4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科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前后收治的93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按是否实施护理路径分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按照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抢救程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人院后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的标准模式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由急诊科接诊至送入导管室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接诊至送入导管室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l晦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可规范急诊护理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救治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